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
海外英语

杨辉(副主编)

月刊

1009-5039

hwsy@overszaen.com

0551-65690811

230041

安徽合肥市濉溪路95号双岗投递站006#信箱

海外英语/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杂志创办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出版社。该刊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目的论下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例

    张闪闪沈艳蕾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示语作为"城市名片"在公共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洛阳龙门石窟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其旅游业也是接连创收,为提升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促进其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公示语的英译研究不容忽视。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了景区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另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例,主要阐述了公示语翻译成英语时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不仅要美化景区公示语译文环境,还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提升景区公示语英译质量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对外宣传洛阳龙门石窟。

    目的论公示语英译龙门石窟

    基于POA教学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张远濛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创新翻译课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成为高校英语及翻译专业教师关注的焦点。利用线上智能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能够利用线上资源加强翻译实践。以产出为导向,教师探索更新教学模式,可以最大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效用,提高翻译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POA翻译实践

    最优化理论下的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教改分析

    周美婷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在英语翻译课程中,教师应围绕跨文化知识设计教学方案,顺应课程思政教改需求,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基于最优化理论,英语教师应从教学大纲出发,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英语翻译课程思政建设要点,通过科学方法完善课程结构,吸引学生探索文化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政治信念,确保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也为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践行提供参考。

    最优化理论高校教学英语翻译课程思政教改策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诗词翻译的认同机制研究

    曾鸣瑜朱义华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文献中的诗词运用,可以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让文本语言生动形象,让思想理念深入人心。翻译时如何在目标语中尽可能还原诗词的修辞力量,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与认同至关重要。本研究从伯克认同理论入手,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为语料,对政治语境下诗词英译的认同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四卷中诗词英译的认同方式主要以同情认同和误同为主,并充分考虑中西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差异,以受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构建源语的修辞效果,展现中国政治理念、立场和观点,促使认同的实现。

    政治文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诗词翻译认同理论

    口译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康志峰教授访谈录

    崔翠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译教育在我国从古至今得到传承发展,最近二十年达到了鼎盛时期,而口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口译教师的认知和实践。复旦大学康志峰教授身体力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口译实践,21世纪初在教学的基础上研究口译认知,在口译跨学科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口译认知心理学"。随着口译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对交传、同传的复杂过程进行认知分析,进一步理解大脑的思维方式,整合形成"认知口译学"。近年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理论依据,以口译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体认口译学""传播口译学""知识口译学"新观。本访谈中,笔者与康志峰教授就其本土口译理论研究发展历程,即实践——教学——研究(口译学——口译认知心理学——认知口译学——体认口译学),探讨口译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口译教育口译理论与实践体认口译学口译认知

    视译的认知加工研究

    陈珊
    50-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译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形式,其认知加工机制尚未被现有研究充分揭示。视译的认知过程涉及语言处理、工作记忆操作、注意力调控及翻译策略选择,这些认知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复杂的认知体系。译员的语言能力、注意力水平和信息处理效率在任务执行中起关键作用,并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与连贯性。该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视译模型,揭示视译认知负荷的多重构成,并探讨各模型在实践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未来研究可结合脑成像技术,进一步探究视译过程中不同脑区的活动模式。此外,随着跨文化交流和新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视译研究应聚焦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辅助环境下的实践策略创新,为译员应对复杂翻译任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视译认知加工过程认知加工模式

    口语教学中普通话EFL学习者词尾塞音的产出

    程妍张玮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pratt语音软件描述英语为母语的说话者(参照组)、有经验的普通话英语学习者及无经验的普通话英语学习者词尾塞音[d]和[t]产出的声学特征,比较两个水平组之间以及和参照组之间在声学特征中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普通话EFL学习者对词尾浊塞音[d]的产出比清塞音[t]的产出更加困难,且都和参照组有显著差异;英语水平对词尾塞音的产出有影响;在词尾塞音的产出中,错误类型主要表现为元音插入和浊音清化,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英语学习者母语迁移的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为口语中语音教学课程提供新思路。

    口语教学词尾塞音母语英语水平错误类型

    深度学习方法在高校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提升中的效果分析

    豆玲玲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深度学习方法对高校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提升的效果,该研究以某高校非英语专业的5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项实证分析。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比较了学期前后高校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水平、对深度学习策略的认知情况以及主动运用深度学习策略的频次,以验证深度学习方法对高校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升效果。结果显示,与学期初相比,学期末高校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水平和对深度学习策略的整体及各维度的认知水平均有显著提高(P<。05)。相关性分析显示,学习者对深度学习策略的整体及各维度的认知水平与其英语能力水平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P<。05),表明对深度学习方法的认知越深入,越有利于提升高校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基于研究结果,该研究提出了加强对深度学习策略的认知与运用、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并充分发挥深度学习方法的积极作用。

    高校英语语言能力深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相关性检验

    对汉语交际过程中赞扬类言语行为的使用分析

    杜艺格高江珊
    59-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赞扬是人际交往中最普遍的话题之一,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其影响力日益增强,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调查方法,选取山西省某高校8位英语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探讨其赞扬言语行为,以更好地认识和评价他人的表现。研究发现,中国高校研究生通常采用两种赞扬类言语行为:显性赞扬类言语行为和隐性赞扬类言语行为。此外,中国高校研究生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地位对其赞扬类言语行为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且在多数情况下,显性赞扬类言语行为的使用频率更高。

    显性赞扬隐性赞扬:言语行为理论使用频率英语专业研究生

    研究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江珊杜艺格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发展,英语教学效果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影响研究生英语学习成效的各项要素中,英语学习焦虑现象尤为突出,现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之一。尽管国内外学界对此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针对研究生群体的英语学习焦虑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究。该研究选取某高校185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英语四级成绩并探讨其英语学习焦虑现状,通过对受试者焦虑现状的原因分析,以期提高研究生英语学习能力。该研究对推动外语教学及二语情感理论发展具有指导价值。

    学习焦虑学习效果研究生英语四级成绩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