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
海外英语

杨辉(副主编)

月刊

1009-5039

hwsy@overszaen.com

0551-65690811

230041

安徽合肥市濉溪路95号双岗投递站006#信箱

海外英语/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杂志创办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出版社。该刊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文气象专业术语的特点、构词法与翻译要点探析

    范勇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量使用本学科术语,是气象科技文献专业性和学术性的集中体现。国际通用英文气象专业术语有学术性强、使用范围狭窄,含义精确单一、定义严格和规范性强等特点,其构词方法也别具特色。掌握英文气象专业术语的特点及构词规律,充分利用专业气象术语工具资源,高效而准确地翻译气象专业术语,是做好气象科技文献翻译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

    英文气象科技专业术语构词法翻译

    钱钟书"化境说"视角下看《克拉拉与太阳》的翻译

    宋艳平张培芳
    4-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钟书"化境说"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在翻译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倡导的译者的创造性对揭示文学翻译的艺术规律具有重要作用。为便于读者更好地解读《克拉拉与太阳》,洞察中译本凸显的翻译原则与风格以及中西语言与文化差异,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于钱钟书的"化境说"翻译理论审视《克拉拉与太阳》中译本,通过分析文本典型译例发现,中译本充分再现原作风格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翻译风格,是原作风格的再现和自身风格的隐现。由此可见,以"化境"观"译境"不仅能充分领略原作风采,亦能审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翻译原则与风格。

    钱钟书"化境说"《克拉拉与太阳》文学翻译石黑一雄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水体词英译研究——以"溪"为例

    安晓宇刘鹏飞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水文化的英译显得日益重要,而作为中华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水体词的英译,目前学界尚无明确的译法可资参考,研究在梳理汉语水体词的基础上,以水体词"溪"为例,通过对汉字"溪"的溯源,借助相关辞书和COCA语料库,分析了其相关的四个译文:rivulet、brook、creek、stream,在八大语域中的使用频率,历史发展和搭配特点,发现:历年来,creek和stream使用频率较高,而brook使用频率较低,rivulet使用频率最低。其次,通过观察其不同语境下词汇的搭配情况,creek多与表地名的专有名词连用,stream前多为形容词性修饰语,并且stream多有隐喻用法,因此,对于水体词的外译,译者不但关注其源语的渊源,还关注其在译入语中的语境。

    COCA汉语水体词英译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个案研究

    王平孙琳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调查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构建实践共同体模式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研究通过文献调查、问卷、实践共同体个案研究等形式收集数据,以构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实践共同体模式。研究发现,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们都有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经历,但由于混合式教学对网络和硬件设备要求较高,需要更多的支持;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主要因素为教学任务过重和经费支持不足。另外,教师参加的专业发展活动与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相关度不高,他们期待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大学英语信息化能力的策略包括提供专业培训、建立合适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创新、为教师提供支持和反馈等。三名教师自愿参与的实践共同体个案研究发现,线上线下的交流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活动。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具有实际意义。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更有效、更相关的专业发展计划提供参考。由于研究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开展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如能进行更深入、长期的研究,可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

    教师发展信息化实践共同体

    翻译工作坊中教师审校与同伴审校有效性的差异探析——以英译汉为例

    周颖杨红彦陈乐章倜...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工作坊是这几年来翻译领域教研蓬勃发展的成果,其中教师审校与同伴审校有效性的差异对翻译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调研这两者在翻译工作坊中的运行形式表明:教师审校和同伴审校的关注点不同,并且学习者对于教师审校和同伴审校的心态不同。相对于单一的教师审校模式,在今后的翻译教学中,可以结合同伴审校的形式以增加翻译审校环节的有效性。

    翻译工作坊教师审校同伴审校英译汉

    金融文本中译英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探析

    顾逸菁车锦秀吴佩霓
    17-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的经济地位与作用在国际舞台上愈加凸显,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即MTPE)在金融经济领域中运用广泛,需求量递增。此文研究的是MTPE模式在金融领域中英翻译中的应用;以IMF官网提供的一篇金融文本为案例进行分析,选择六个主流机器翻译引擎,归纳总结机器翻译文本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机器翻译译后编辑金融文本中译英翻译分析

    政治类文本英译翻译转换中的文化自信——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

    白瑀恒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全面进入新时代,政治文献翻译中的语义等值和传达我国政治类文本中语言语句的文化自信变得越发重要。为了更好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政治思想,基于政治类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翻译过程中采取翻译转换策略可以在语义等值上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文章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官方英译本为例,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探讨英译过程中的翻译转换现象,进而分析英译本中所展现的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

    政治文献翻译党的二十大报告翻译转换理论语义等值文化自信

    "传神达意"理论视域下陶渊明散文的翻译及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

    解可宁郭玉屏吴紫情金越...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理论为汪榕培先生的"传神达意"理论,这一理论源自他三十多年的翻译实践,并且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丰富的意蕴。"传神达意"是一个偏正短语,即以达意为基础,翻译出典籍的精神内涵。在第八届中国典籍翻译研讨会上,"传神达意"理论提升到了整个中国典籍翻译领域的高度。在典籍翻译的实践中,汪榕培先生很好地运用了"传神达意"的翻译原则,完美结合神似与形似两个标准,不仅传达了原作的内容意蕴,也突出了原作的精神内涵。文章将以《桃花源记》为例,结合林语堂、杨宪益先生的《桃花源记》英译本,对比汪榕培先生的英译本进行鉴赏分析,并进一步体现"传神达意"理论的优势。

    传神达意《桃花源记》典籍英译陶渊明散文翻译

    基于语料库的《诗经》译本翻译风格对比研究——以汪榕培和里雅阁《诗经》英译本为例

    李上荣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自建《诗经》小型语料库的基础上,文章借助语料库工具对《诗经》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维度探讨了汪榕培译本和里雅阁译本的不同翻译风格。结果显示汪译本词汇丰富性和多样化程度较高,单位译文承载的信息量较大;里译本词汇和句式相对复杂,阅读难度相对较高;在被动结构的使用上面,受母语思维影响里译文要多于汪译文;从语篇衔接来看,里译使用了较多的显性连接词,显化了原文隐含的逻辑关系。

    《诗经》语料库标准形次比平均句长显性衔接手段

    "新直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诗学价值

    刘培栋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直译主义"(Neoliteralism),是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罗斯(M。G。Rose)于1993年提出来的一种对欧美翻译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的评估和判断。"新直译主义"是在"直译""意译"的矛盾发展和争论中形成的一种翻译理论,是一种后结构主义翻译理论,触及了翻译的哲学和诗学本质。"新直译主义"启发了韦努蒂的"异化论"的翻译理论。然而,由"异化论"引发的"异化""归化"的翻译理论之争使中国译界的"直译""意译"之争集体失语。韦努蒂的"异化论"掩盖了"新直译主义"的光芒,加上传统"直译论"的影响,以至于造成"新直译主义"在国内译界的模糊认识,国内译界几乎没有学者系统研究"新直译主义"。在西方翻译理论界,"新直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诗学价值也被忽略,它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试图分析"新直译主义"特点以及与"异化论"的区别,并进一步探究"新直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诗学价值,从而摆脱异化、归化的樊笼,使"新直译主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文学翻译真正具有"文学性"。

    新直译主义哲学基础诗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