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夏教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夏教师
华夏教师

旬刊

华夏教师/Journal HuaXia JiaoSh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内涵意蕴、时代使命与成长路径

    冯旭洋张明月
    3-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凸显实践素养,以强实践为导向,在职前教师的实践阶段、新入职教师的适应阶段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担任实践导师,以培养教育对象的具体实践为任务。基于实践素养的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和成长性的身份属性。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时代使命在于,以其实践性的方式,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培育时代所需要的"大先生",优化教育生态;引领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教育强国之路上的引航者。其成长路径主要包括三方面:以教育为志业,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把握教育政策,成长为指引教育改革的提灯者;构建研究共同体,成长为理实汇通的跨界人。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内涵意蕴时代使命成长路径

    多坊联动,集群发展:区域"大教研"共同体名师工作坊的建设路径

    刘红赵文杰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教师教育者担负着建设区域高质量教师队伍之责,是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力量。区域"大教研"共同体是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研究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以区域教师进修校为组织单位,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为指导教师,由名师及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身的教师合作共同体。笔者作为区域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依托区域"大教研"共同体名师工作坊建设,积极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本土化的探索,形成对其建设路径的思考和总结。

    区域"大教研"共同体名师工作坊建设路径集群发展

    新时代教研员队伍建设:标准、机制与方式——基于教育政策的视角

    张延军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研员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是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中的主体力量。作为绵亘于"象牙塔"和"田野"之间的"跨界人",教研员把推进教师教育持续变革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具体实践当作最高责任与使命。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教研机制,改进教研方式,在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管理决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研员队伍建设教研机制教研方式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视域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以"走进鲁迅"人物主题大单元为例

    苑媛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课标开展大单元教学,一线教师对于人物主题大单元设计与实践还存在诸多困难。本文以"走近鲁迅"人物主题大单位为例,提出语文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可以从鼓励教师做好基础工作、深入实践突破难点工作、督促教师开展过程性反思三方面,指导教师建构人物主题单元教学方式,以期为中小学语文实践型教育者提供相关领域的案例参考。

    语文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小学语文高年段人物主题大单元

    以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张青艳张巧岭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战略性任务。河南省鹤壁市湘江中学教育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协作共享等方式进行教育集团化办学,这种方式是校际间合作共赢,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教育集团建设的实践路径与成效,通过资源整合、优化管理等措施,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资源的均衡配置,探索教育集团建设的路径。

    集团化建设学校管理均衡发展

    赓续和美之风,涵育时代青年——江苏省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中生自主管理实践研究

    陈明符凯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根本任务,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适应时代发展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个体。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以校园特色文化为引领,以课程开发和课堂转型为载体,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方式,以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教育为依托,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地实践体验式德育机制,构筑培育时代青年的新高地,让德育工作更加立体化、实效化、特色化,培根铸魂成效显著。

    "和美"文化高中生学校管理自主管理实践

    "双减"背景下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王晶陈淑媛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打破应试教育思维桎梏,还是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抑或是重塑教育生态环境,均离不开三方的协作配合。因此小学育人主体需要发挥协同共育主导者功能,引领家庭与社会形成减负共识,推进家校社交流协作以形成最大育人合力,为小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本文对"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

    "双减"小学教育家校社共育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依托"微影戏融合课程"建设 探索非遗文化育人新模式

    王业霞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非遗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结合学生成长需要,对非遗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本文以非遗文化——皮影戏为例,充分挖掘皮影戏文化的融合性和创新性特征,依托学校整体的课程建设,将非遗文化的学习与学校师资、学科课堂、校园活动等进行全面整合,构建"微影戏融合课程"特色体系,探索非遗文化在校园中合理且有效的育人方式。

    非遗文化融合教育"微影戏融合课程"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学生成长

    小学语文习作课堂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研究

    李梅芹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想象力不仅是一种心理活动,更是涵盖感性与理性、个人体验与外部世界感知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全面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学生探索世界、表达自我、实现创新的重要技能。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主题,阐述想象力的定义,分析在习作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必要性,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想象力策略研究

    "慧思数学"课堂:借助情境启发儿童智慧的有益探索

    涂洁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慧思数学"是本文作者基于教学实践提出的教学主张,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找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有利于儿童学习的数学真情境。倡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情"激发,创"境"切入,以儿童的"已知"为基础,贴近"最近发展区",以儿童的"思考"为数学学习的"旋律",以启发儿童的"智慧"为宗旨,使儿童走进会思考、会探索、会学习的真学状态。

    思考探究思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