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夏教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夏教师
华夏教师

旬刊

华夏教师/Journal HuaXia JiaoSh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础教育阶段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几个底层问题

    闫守轩吴明俊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教育阶段弘扬教育家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生力量,亦是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教育家是在教育实践中有着独到教育思想、卓越教育成就和深远教育影响的"杰出"教育工作者,是一个个鲜活、生动、闪耀的人格。教育家精神则是教育家人格的精神镜像,涵盖修己达人的精神基质、必仁且智的精神内核、家国情怀的精神高地。教育家精神难以培育而成,需要由个体内生而塑造。新时代教师可在教育强国理想追求、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教学科研耦合统一中生成教育家精神,以精神灯塔照亮平凡的教育人生,积极贡献国家教育事业。

    基础教育教育家教育家精神底层问题

    基础教育阶段弘扬教育家精神之价值意蕴

    汪会胡正波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教育,重在"基础",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品行素养、思维逻辑、学识水平等打基础,它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上。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一方面是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提供精神引领和价值引导,另一方面是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塑造更加优质的教育者,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加优秀且多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教育家精神价值意蕴

    基础教育阶段弘扬教育家精神之现状反思

    刘玉勇张华中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有着庞大的教师群体,其发展样态事关中国教育的未来。在广泛推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现实背景下,需要对教育家精神的实施现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澄明,通过梳理、分析和反思基础教育阶段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际问题,为全面推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新行动提供方向指引。

    基础教育教育家精神现状反思

    基础教育阶段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路径

    王禹陈兵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与指导。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在制度建设中完善评价机制、晋升机制和荣誉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注重师范生培养与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丰富教育家精神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内涵,坚持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与四有教师的准则。

    教育家精神基础教育实践路径

    在音乐工作室的引领下将德育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探索

    狄晓玲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自身的研究特色,本校确立了"指向生命自觉"的大德课程,并根据专家的指导,建立了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音乐工作室的引领下将德育融入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将德育融入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感恩之心;另一方面,此类跨学科交流教学可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音乐工作室高中音乐教学德育融合教学模式

    "双减"背景下在小学开展"思维与表达"校本考级的实践研究

    周士球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开设了"思维与表达"校本课程。通过组织校本考级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敢说、会说、善说"的表达品质。本文从在小学开展"思维与表达"校本考级的意义、考级等级的设置、考级的内容、考级的条件与要求、校本考级的实施途径,再到校本考级的实施效果等多方面入手展开探讨,以此为构建小学"思维与表达"校本课程体系提供借鉴。

    思维表达校本考级实践研究

    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谷学江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生物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搜集和积累学习信息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结合理论指导与实操演练,深化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同时,强调制定明确的任务规划和学习计划,这对于帮助学生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此外,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整合能力,以增强他们的辨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文探讨了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和独立地成长。

    初中生物生物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梁颖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期是人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行为习惯培养对个体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围绕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展开研究,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对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阐述。然后,结合学前教育实践分析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并从明确培养内容、加强课程引导、优化一日生活、加强环境熏陶、实施家园共育等角度提出建议。总之,本研究旨在对提高幼儿行为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学前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课程引导家园共育

    叙事疗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父母控制型"孩子的辅导研究

    石喜凤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父母对孩子采取过度行为控制,往往会加重孩子自我封闭和叛逆心理;对孩子采取心理控制则会导致其难以形成自我认同感,成长为缺乏生命力且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联系的人。本文从叙事疗法的基本理论出发,分别从问题外化,树立生命自信;寻找例外事件,重视生命的闪光;开启新空间问话,发展积极的思维;用游戏助力,缓解童年的焦虑;学会自控,"留白"自己的成长五个角度,阐述了面对父母控制,叙事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父母控制叙事疗法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表达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方法探析

    杨鑫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需要遵循五育并举理念,对学生进行全面化教育,而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更应当受到教师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展开了分析,研究了德育工作的内涵,分析了开展德育工作的注意事项,探究了通过明确德育目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文化建设,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辅导、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策略。

    高中教育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