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教与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教与学(下半月)
化学教与学(下半月)
化学教与学(下半月)/Journal Chemist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人文视角落实学科育人——以"盐类的水解"复习课为例

    姜晓明姜淼
    2-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要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以"盐类的水解"复习课为例进行教材内容的重构,理解溶液中微粒的竞争与妥协,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巩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复习课堂高效性.

    人文视角学科育人盐类的水解复习

    "电解原理的应用"项目式教学——电解法处理船舶压载水

    莫小静丁伟
    6-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真实问题情境"电解法处理船舶压载水原理"开展电解原理应用的项目式学习,通过组装简易电解池、建构模型推理演绎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原理、借助利用pH和氧化还原电位传感器可视化反应微观过程、间接碘量法定量测定电解液有效氯浓度、了解实际处理压载水的工艺流程多个项目活动,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过程中,层层突破抽象知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pH传感器ORP传感器压载水处理

    基于数字化实验进行Fe3+催化H2O2分解机理探究

    陈林袁君亚
    12-1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Fe3+催化H2O2分解反应机理的探索,设计3个学习任务.首先,实验取证Fe3+/Fe2+与H2O2循环反应的宏观事实;其次,理论分析Fe3+催化H2O2分解的微观机制;最后,通过降解生物染料龙胆紫的实验,感受芬顿技术在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问题解决,增进对催化机理的理解和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绿色化学观念.

    催化机理实验探究芬顿反应绿色化学跨学科

    高中化学主题式实验活动课的实践探索——以"应用数字化实验模拟工业除铁"为例

    王曼儿陈菲菲郭大俊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节实验活动课,以"模拟工业流程题中除铁的过程"为教学主题情景,依托数字化实验手段,利用问题导学,启发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解决高中化学测定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沉淀范围的教学难点,将工业流程题中除铁的过程可视化,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主题式教学自主实验探究问题导学化学核心素养

    以双向数字化的化学实验推动项目化学习的尝试——以教室中二氧化碳含量超标报警为例

    褚晶程美芳
    22-2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双向数字化学实验记录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若超过警戒值则转化为光和声的形式输出,提醒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环境.学生发现真实问题,通过前期调研后立项,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突破复杂的、挑战性的问题后完成项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该装置发现并进行二氧化碳含量测定与报警,项目化学习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助力了学生素养的提升.

    双向化数字化项目化学习

    "铁的吸氧腐蚀专题复习"项目式学习设计——以"探秘蒸汽眼罩的发热原理"为例

    余静王小兵曹文萍李琪琪...
    25-2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真实情境中设计项目式串联的学习任务,可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达成.通过利用数字化实验对传统实验进行改进,设计探究"蒸汽眼罩"与空气某成分的反应、自制蒸汽眼罩确定蒸汽眼罩的发热成分、探究"蒸汽眼罩"电化学发热工作原理三个任务,开展项目式教学,复习巩固了"铁的吸氧腐蚀"专题的相关内容,同时也锻炼了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项目式学习提升思维品质蒸汽眼罩

    基于数字化实验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教学设计——以"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为例

    宋蕊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从各种途径收集大量的信息、数据、图表等,进行证据的推理与模型的构建.数字化实验可弥补传统定性实验的某些不足,提供丰富的信息与数据.本文以"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为例,进行了基于数字化实验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教学设计.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数字化实验氢氧化铝的两性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胶体"教学设计

    李启翔
    34-3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胶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核心观念,突出"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核心素养,从微粒视角认识胶体的典型特征.指导学生形成初步的"微粒观".

    胶体学科核心素养微粒观

    理解为先,逆向设计——以"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为例

    张含璐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标以及理解为先的教学模式指导下,依据理解为先所提倡的"逆向设计"的三阶段:明确预期结果,确定评价办法,规划教学过程进行"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认为理解为先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有明确的目标,有效的评价,及时的反馈,能够促进学生理解迁移,提高教学效率,达成课堂的最优化设计.

    理解为先逆向设计元素周期表评价高阶思维

    数字化实验在蜡烛燃烧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扈玉歌刘继宏杨慧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本蜡烛燃烧实验仅仅探究蜡烛的理、化性质,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实验适当拓展,引入了数字化仪器——探测蜡烛火焰各层温度差异;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黑色物质;探究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氧气浓度.

    蜡烛燃烧数字技术创新实验实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