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叶高翔

双月刊

1674-232X

hsdxb@hznu.edu.cn

0571-28865872 28865871

310036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9年8月。1989年并入《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每年正常出刊,直到2002年6月借《杭州教育学院学报》更名的机会,正式成为独立的自然科学类双月刊学报。该刊主要刊登校内外学者在数学、物理学、信息工程、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学以及技术科学、交叉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设有学术论文、学术综述、教学研究等栏目,努力反映最新学术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欢迎校内外学者专家踊跃投稿,支持学报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塑料暴露对铜锈环棱螺抗氧化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张明金熠杰张驰徐逸文...
    565-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微塑料的生态毒性效应,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模式生物,选择2种不同粒径(100 nm和10 μm)的微塑料进行为期12 d的暴露实验,监测铜锈环棱螺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值的变化,并分析微塑料暴露对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10 µm微塑料,100 nm微塑料可显著诱导铜锈环棱螺的SOD活性,并持续降低其GSH/GSSG比值,造成更为严重的氧化损伤.同时,100 nm微塑料显著影响了螺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导致其α多样性增加、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多.可见,微塑料特别是纳米塑料可以破坏铜锈环棱螺的抗氧化防线,改变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产生潜在的生态毒性作用.

    微塑料铜锈环棱螺氧化应激抗氧化酶肠道微生物

    微塑料对两栖动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戴可欣刘洋赵颖曹志浩...
    572-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产生的直径小于5 mm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是当前水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两栖动物因其独特的生活史和生理特征,常被作为水体污染生物监测的指示物种,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中灭绝风险最高的类群.文章概述了两栖动物对微塑料的摄食、排泄行为和微塑料的生态毒理效应,讨论了微塑料对两栖动物肠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及微塑料和环境中共存的有害污染物引发的复合污染,并对未来两栖动物的微塑料生态毒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微塑料两栖动物生长发育行为肠道结构与功能复合污染

    铜绿微囊藻对水体微塑料胁迫的响应研究

    杨媛媛方耀强李官维季梓云...
    578-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有害藻类的胁迫机理,以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典型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不同粒径和质量浓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PET未破损藻细胞,但会影响藻细胞生长及藻毒素的合成与释放.在10μm的PET胁迫下,藻细胞生长随PET质量浓度增大而受到更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相同粒径的PET(100 mg/L)胁迫下,其生长抑制可能受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的调控.此外,在100 mg/L PET胁迫下,胞内藻毒素含量下降,可能与微藻生长受到抑制及藻毒素相关基因mcyA相对表达量下调有关.

    PET铜绿微囊藻细胞生长光合作用藻毒素

    基于半监督学习和决策向量对齐的单序列MRI脑胶质瘤分级

    王兆聪孙晓燕
    586-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单序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脑胶质瘤分级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和决策向量对齐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余弦相似度损失函数,引导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单序列MRI数据补全缺失序列的特征,得到与多序列MRI对齐的分类决策向量.考虑到带有高质量分级标签数据的稀缺性,引入半监督学习策略,充分利用有标签和无标签的MRI数据,同步训练优化决策向量的对齐和单序列MRI脑胶质瘤分级模型,提升模型的分级效果.采用五折交叉验证评估所提方法的性能,在BraT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基于T1ce单序列在脑胶质瘤分级任务中取得了 91.64%的准确率,优于现有方法.

    卷积神经网络半监督学习注意力机制脑胶质瘤分级

    基于多尺度残差网络的脊柱CT图像分割算法

    王徽陈汉清金顺楠童睿...
    595-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脊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的分割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优化分割方法.该方法在特征提取阶段采用多尺度残差网络优化结构,改善图像特征提取质量.同时,在上采样过程中采用注意力模块,用于优化骨骼边缘信息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Dice系数、准确率、精度及召回率分别达到了 95.82%、99.62%、96.05%和99.83%,均高于同类算法,有效提升了脊柱CT图像的分割质量.

    U-Net深度学习残差网络图像分割

    线上社交焦虑与高中生抑郁的关系:一项纵向追踪研究

    张珊珊王泓懿刘致宏
    603-610,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线上社交焦虑与高中生抑郁的关系.研究采用社交媒体用户社交焦虑量表、社交网站自我呈现问卷、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542名高中生进行间隔3个月的2次测量.结果表明:1)线上社交焦虑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线上真实自我呈现、基本心理需求呈显著负相关;抑郁与线上真实自我呈现、基本心理需求呈显著负相关.2)基本心理需求在线上社交焦虑和高中生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3)线上真实自我呈现、基本心理需求在线上社交焦虑与高中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线上社交焦虑抑郁线上真实自我呈现基本心理需求纵向关系

    短视频成瘾:一种新型的网络成瘾

    潘俊星赵小云吕翠张园...
    61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成瘾是指个体因对短视频产生消极心理依赖,难以自控地过度观看短视频而出现身体、心理和社交功能显著受损的新型行为成瘾.为深入认识短视频成瘾的概念及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探究短视频成瘾的机制及其预防和干预措施,从短视频成瘾的概念界定、测量方法、影响因素(技术、个体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系统梳理了短视频成瘾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可从明确短视频成瘾概念和诊断学标准、丰富研究范式和视角、扩充研究对象和领域、加强短视频成瘾预防和干预、探究短视频成瘾的认知神经基础等角度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短视频成瘾网络成瘾手机成瘾智能手机成瘾

    一种新型水杨醛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惠朴真吴静吴昊周立超...
    620-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色胺和4-(二乙氨基)水杨醛的缩合反应,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席夫碱荧光探针4-(二乙氨基)水杨醛缩色胺席夫碱(探针L),并采用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等物理化学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探针L对Zn2+具有很高的选择性,Zn2+的检测阈值可以达到29.1 nmol·L-1;Job曲线揭示探针L与Zn2+以2∶1的物质的量之比配位,经结构解析进一步确认了 L与Zn2+的配位形式.

    4-(二乙氨基)水杨醛缩色胺席夫碱荧光探针Zn2+

    过渡金属催化卤硅烷转化构建硅碳键反应研究进展

    王雪松曹建
    627-642,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在分子中引入硅原子的高效方法备受关注.文章从格氏试剂促进反应、silyl-Heck反应、silyl-Negishi反应、过渡金属催化下的交叉偶联反应等方面对近20年硅碳键的构建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硅卤键键能较高是利用卤硅烷构建硅碳键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扩展氯硅烷的底物范围,开发更为有利的反应条件将是未来需要探讨的话题.

    过渡金属卤硅烷Si-C键合成Si-X键断裂

    反三角挠动矩阵的Mosic-Abyzov逆

    金雅妮陈焕艮
    643-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讨论了 Banach代数上反三角挠动矩阵的Mosic-Abyzov可逆性.假设a,b∈A⊕.在b⊕a=0和babπ=0的条件下,利用Peirce分解证明了(a1b0)∈M2(A)⊕.同时,基于矩阵的加法分解,在b2a=0和ababπ=0的条件下,证明了(a1b0)∈M2(A)⊕.进一步地,利用方程ax+1=xbx的可解性,在条件b⊕a=0和(ab)bπ=(ba)bπ 下证明了(a1b0)∈M2(A)⊕.

    Mosic-Abyzov逆Peirce分解反三角矩阵Banach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