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基础教育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基础教育论坛
基础教育论坛

李锦韬

月刊

1674-6023

jcjylt@126.com

024-86209776

110031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15号

基础教育论坛/Journal Ji Chu Jiao Yu Lun Ta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物介绍

    1页

    全人类共同价值教育:内涵、意义与途径

    秦廷国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支撑.全人类共同价值教育是区别资本主义普世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需要,是首都北京"四个中心"功能的要求,也是对北京市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现状的回应.全人类共同价值教育重在顶层设计、政策导向,并在此引领下提出了具体实践途径.

    全人类共同价值内涵意义途径

    "双减"背景下新办学校育人范式的实践探索

    肖珩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厦门市翔安区翔城小学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的创设、学校文化的创建、组织行为的塑造、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方式的转型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在两年内逐步形成新办学校的育人范式.本校育人范式的实践经验有助于带动相似境况下的新办学校获取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优化新办学校教育品质.

    "双减"新办学校育人范式办学实践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海洋+"教育实践探索

    赵雯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文化是海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播海洋文化,提高他们对海洋的认识和兴趣.本研究的项目式学习主题共分为两个子项目,针对每个子项目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学习目标,并要求学习小组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讨了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进行小学海洋教育的实践,同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海洋文化海洋教育"海洋+"项目式学习

    乡镇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

    王红绍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个学段之间衔接不好、各个学科之间重复性内容过多、思政课程与现实生活衔接不紧密等,是乡镇学校思政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鉴于此,乡镇中小学教师应采取跨学段纵向衔接、跨学科横向贯通、跨生活多向关联等策略,冲破学段壁垒、打破学科界限、突破教材限制,构建一种跨学段、跨学科、跨生活的思政一体化教学体系,以此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效益,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

    乡镇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学策略

    转向"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探索与实践

    张敏张福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深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通过"着眼'学生的学',构建'生生'互帮互助机制;立足'学生的学',构建高效课前预习保障机制;基于'学生的学',推进科学分层教学管理机制",深入论述了"如何实现从'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以'学生的学'为目标的新课堂模式的快速转变".

    学生的学课堂质量课堂改革

    正心正念正身正行:校长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永久动力

    乔通顺乔国花乔虹高洁琼...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教育成为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教育改革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校长要充分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加强自身学习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核心能力,真正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导航人,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能.

    校长学校高质量发展

    中小学教师TPACK能力发展策略探索

    李春燕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教师的TPACK能力即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的能力尤为重要.数字技术支持下的TPACK能力的形成是复杂的、多变的,其内在、外在影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围绕TPACK知识的内涵从意识与态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复合知识应用等方面,对区域中小学教师进行调研分析,剖析发展现状,结合真实的教育技术需求,提出"四步二环"培养策略,助力教师TPACK能力的提升.

    教育数字化新课标TPACK知识信息化教学

    一核三元六维: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周莹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校家社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如学校主导作用未能体现、家庭基础作用流于形式、社区优质资源未被开发等,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并构建"一核三元六维"模式.该模式以"打造青少年成长的和谐生态圈"为理念,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最终指向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核心,明确校家社三者的地位和作用,建构了六个校家社共育的空间,并相应开发了六套共育课程,高质量育人生态的构筑成效显著,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效卓著.

    校家社协同育人一核三元六维

    凝聚家校社合力共建育人新机制

    杨慧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学校要持续研究的课题.北京学校始终秉承"用心办学,服务育人"理念,不断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推进理论的升华.本文从科学调研共育现状,达成价值共识;开展专业培训,打造高水平的德育团队;专业赋能心理健康,构建支持性成长体系;强化共育组织,创建多元平台,开展多彩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家校社合力共建育人新机制的策略.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