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基础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基础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研究

林红

半月刊

1002-3275

JCJY@chinajournal.net.cn

0771-5620819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建政路37号

基础教育研究/Journal Elementary Education Studi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研究基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教研员和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及时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全国各地教改经验和成果,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相融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质均衡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数字鸿沟"成因及弥合路径探讨

    吴佳臻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教育正逐步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以"数字鸿沟"的表征形态逐渐凸显,即呈现出乡村学校数字素养教育理念不足,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专项经费不足,乡村教师数字化应用意识不足,乡村学生数字资源有效应用不足的问题。"数字鸿沟"是城乡结构差异的延展,受乡村教师转型动力不足影响。应从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加速农村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提升学习支持服务质效三方面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数字鸿沟"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后扶贫时代湖南省欠发达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现状及优化策略

    黎玲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如何持续保障欠发达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质量问题备受关注。经走访调查湖南省欠发达农村地区幼儿园和深度访谈教育行政人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发现欠发达农村地区采取了强化监管措施,规范欠发达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办园过程;采取多元途径,提高欠发达农村地区幼儿园师资力量;优化园所内部管理,提升欠发达农村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等举措保障学前教育质量。为优化湖南省欠发达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应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确保投入持续,厘清欠发达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权责关系,研制适合农村幼儿园办园过程导向的评估标准,更新幼儿家庭教育质量观念激发内部保障活力。

    欠发达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优化策略

    新时代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价值归旨、现实审思与实践路径

    郑婕谢莉莉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符合当前"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承袭我国"以德化人"的历史传统,同时能够正向干预教育实践中"败德毁人"的师德失范案例。现阶段,指向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现实困境,表现为师德培养环节,重外塑作用、轻内生力量;师德考评环节,重底线师德、轻原则师德;师德问责环节,重人情因素、轻法理依据。为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需明确自觉自律的师德培养目标,细化有赏有罚的师德考评规则,创建公平公正的师德问责体系。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中小学教师

    农村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现路径:基于AGIL模型的分析

    梅仪新李芸
    15-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当今时代的显著趋势,教育数字化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石,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战略规划的成败。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在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AGIL模型构建的农村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模型显示,实现农村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要系统适应、目标达成、资源整合和模式维持四个维度推进,即:唤起农村小学教师数字意识,夯实素养提升基石;开展农村小学教师专项行动,促成教师角色转变;优化农村小学教师支持系统,保障素养提升落地;强化农村小学教师数字信念,提供持续成长动力。

    农村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路径AGIL模型

    乡村教师建构新乡贤角色的价值意蕴研究:基于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视角

    赵心兰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新乡贤角色对于乡村教师的发展具有正向意义。文章通过对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的考量和个人与社会冲突的现实问题的分析,完成对乡村教师建构新乡贤角色的价值意蕴的研究。从乡村教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乡村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体现和乡村教师个人发展的社会性这三个维度,对乡村教师与新乡贤角色之间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梳理和辨析。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建构新乡贤角色面临的现实问题,即身份认同与角色冲突,师范生教育的专业发展与乡村振兴需求的冲突,任务规划、责任承担的时间与精力的冲突。探讨价值意蕴,即乡村教师建构新乡贤角色是个体发展的最大化扩展、社会价值的最优化融合和双重发展路径的交汇,并针对这三方面价值意蕴分别给出实践建议。

    乡村教师新乡贤价值意蕴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胜任力"格式塔"模型构建

    陈庆文杨婕
    25-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新时代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研究者运用行为事件访谈(BEI)技术对广西多地农村小学的20名全科教师进行研究,意图构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胜任力"格式塔"模型由11项基准性胜任力和12项鉴别性胜任力构成,前者包括专业知识、教学实践能力、关爱学生、乡村情感等核心要素,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共有,是入职必备品质,可用于今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任职资格标准的制定与细化。后者则凸显了专业知识更新、反思批判能力、管理能力、职业追求等高级特质,具备区分能力,为评优和奖惩标准的设定提供了有力支撑。经分析,上述胜任力要素可分为知识、才能、素养、态度、动机五大核心特征群,体现了新时代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教师胜任力模型行为事件访谈法

    中小学课堂沉默:为何、缘何与如何

    刘伏麟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沉默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能影响师生关系。从学生、教师、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学生的个性与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观念、文化环境以及座位分布等原因相互耦合,共同影响着课堂沉默现象。打破课堂沉默、促进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挖掘学生沉默背后的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全方位优化教学实施过程,以多样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打破内外环境掣肘,构建和谐开放课堂。

    课堂沉默中小学教学问题

    县域中小学校内外书法教育融通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

    焦福维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校内外书法教育的融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增进中华文化认同、赋能筑牢民族命运共同体,发挥校外教育主体功能、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美育浸润行动、构建审美教育新场域,坚守校外教育阵地、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小学校内外书法教育融合度低,亟待突破发展瓶颈。因此,可从协同育人理念出发,在拓展资源共享场域、创新教育教学资源的校内外共建共享模式的基础上,连接彼此培养目标,创建多元融通路径,构建互嵌、互通、互补的课程体系,从而形成育人合力,促进书法基础教育提质发展。

    书法教育校内外融通县域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意蕴、困境审视及提升路径

    蒲梦柯康钊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素养时代课程方案的重点内容,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结合对当前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存在的认知不明、经验不足、资源匮乏等多重困境的解读,可从科学把握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认知与实践能力、注重多元评价与技术赋能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跨学科主题教学路径。

    跨学科主题教学核心素养课程方案

    基于CiteSpace的语文跨学科学习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黄明贞余云坚林丽云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直观呈现20多年来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1-2024年中国知网收录的803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该领域经历了缓慢起步阶段、稳步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研究热点为理论研究、整合策略与实施路径三个方向,研究前沿聚焦于"写作教学"与"学科融合"。基于此,今后要建立教研共同体,形成协同研究合作网络;强化跨学科意识,探索学科深度融合路径;构建评价体系,保障跨学科学习的落实。

    语文跨学科学习CiteSpace研究热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