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基础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基础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研究

林红

半月刊

1002-3275

JCJY@chinajournal.net.cn

0771-5620819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建政路37号

基础教育研究/Journal Elementary Education Studi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研究基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教研员和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及时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全国各地教改经验和成果,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相融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的特质探究

    韦兰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具有"三好""三有"的特质。"三好"具体包括想得好,即确定好选题、提炼好题目、构想好思路;做得好,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有实践作为、敢做敢为、亲历亲为;写得好,即书写出成果特点、练就写作基本功、成果填写符合规范要求。"三有"具体包括有做法,是指形成过程体系、方法体系、时序体系;有效果,是指有较高的推广运用价值,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效果,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有显著影响;有理论,是指有理性新认识、提出新观点、创造新方法。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特质

    "双减"背景下基于施瓦布实践取向理论的课后服务课程开发

    豆晶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我国课后服务的主导权重新回归校园,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开发进程由此起步。目前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存在以下问题:一些教师对于课后服务课程存在误解、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忽视学校的真实情境、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部分学校忽略了课后服务的社会属性。施瓦布实践取向课程开发理论为我国课后服务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启示,包括教师队伍培训、学校加强管理、多主体参与等方面。

    "双减"政策施瓦布实践取向理论课后服务课程开发

    中小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研究

    丁婷婷
    11-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思政课在坚定学生政治立场、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发展学生报国本领等方面具有奠基性的关键作用。当前,中小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教学目标不够聚焦、教学方式有待扩展、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教学现状,教师可采取明确思政课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数字化教学手段推进思政课教学,健全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主阵地作用。

    中小学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研组长学科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及提升路径研究

    杨紫芸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研组长的学科领导力是影响组内教师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变革型领导力解构教研组长学科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即领导魅力、愿景激励、创新激发、德行垂范、个性化关怀、人际协作。并提出提升教研组长学科领导力的具体路径,包括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优化学科知识结构;更新教学技能,形成反思教学习惯;反复打磨备课研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设置愿景目标,引领教师共同发展;激发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作业监控,落实减负提质;加强人际和谐,塑造优秀教研文化。

    教研组长学科领导力变革型领导力

    21世纪以来我国儿童哲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徐茂春杜恒丽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晰我国儿童哲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3年间的323篇儿童哲学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哲学研究正处于深度发展期,演变历程可分为萌芽期、探索期与深度发展期;研究力量较为分散,研究主题较为广泛,且研究热点整体上由理论向实践转变。基于研究结论,未来的儿童哲学研究应从政府层面推动儿童哲学思想的普及;从学界层面加强儿童哲学的跨领域、跨学科融合,完善多元的儿童哲学探究方式,以及加强机构间的合作,形成稳定的同盟体系;要持续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哲学研究体系,社会各界应协同努力。

    儿童哲学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项目式学习中驱动性问题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意蕴

    张钰婷
    23-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驱动性问题是影响项目式学习实效性的关键要素。驱动性问题是指向核心概念性知识,能够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并引导学生形成项目成果的有意义的问题,具有真实性、驱动性、价值性和可行性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充分发挥驱动性问题的价值,建立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学生的概念性理解。

    驱动性问题项目式学习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数学新旧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内容要求变化研究及教学启示

    许世雄崔石买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课程广度、课程深度和课程难度三个维度,比较分析义务教育数学新旧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内容要求方面的变化,研究发现新课程标准初中阶段课程内容要求更广、更深、更难。针对这些变化,教师要正确认识"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小初学段衔接,关注新旧课程标准内容调整。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难度

    "五位一体"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研究成效

    刘河包兵兵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的新领域、新热点。然而,在推进课程思政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方面还存在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术思辨占据主体、关键问题需要厘清、实践施策不够精准、碎片化研究成主流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大中小学可从推进整体的顶层设计、强化实证的实践导向、融合多维的研究视角、定位具体的校情特点和构建完整的育人机制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研究成效。

    "五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机制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培育研究

    黄小斌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责任培育是课程思政在高中生物学的落脚点,而具身认知理论为高中生物学培育社会责任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文章以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为例,通过挖掘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的内涵,打造学科育人课程,使社会责任培育课程的实施形成系统性、实现进阶性、增强操作性。

    具身认知理论社会责任生物学

    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研究述评

    熊梅王佳欣
    37-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近十年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的概念、功能、资源、教学疑难与对策、教学途径与课例五个方面,形成了对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的阶段性研究。未来的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研究可加强对概念、内涵的思辨,发掘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独特功能,扩大思政资源的范围,丰富教学课例设计,加大教学实时调研,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