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药学学报
解放军药学学报

叶晓炜

双月刊

1008-9926

jfjn2008@126.com

010-66949046,66949021

100166

北京市丰台西路17号

解放军药学学报/Journal 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药学学术性一类期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主办、出版,《解放军药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我国和军队各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工作者的研究论文和科研成果;介绍有普遍或特殊代表意义的工作经验,对学科发展和专业研究有导向和指导意义。本刊已被国家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列为期刊源期刊,被《中国药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列为核心期刊,并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解放军药学学报》官方网站平台及期刊采编系统运行

    54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首乌消斑胶囊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

    马晓云巩伟
    550-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首乌消斑胶囊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TCMSP数据库、HERB数据库和SwissADME数据库筛选首乌消斑胶囊主要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可能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得Vitiligo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在线进行上述靶点交集分析;Cytoscape 3。10。0软件和String数据库联用制作"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分别采用微生信在线工具对交集靶点进行数据分析并使用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首乌消斑胶囊潜在活性成分110个,相关靶点834个,白癜风疾病靶点1 447个以及首乌消斑胶囊治疗白癜风的交集靶点149个。首乌消斑胶囊治疗白癜风的核心成分有异黄烷酮、黄芩素、华良姜素、藿香黄酮醇、12-千里光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等,关键靶点有BCL2、AKT1、CASP3、NFKB1等。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关键靶点主要涉及参与对脂多糖的反应、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节、蛋白质磷酸化、细胞凋亡负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并与癌症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内分泌抵抗等相关。结论 首乌消班胶囊通过调节多种活性成分、靶点和通路发挥对白癜风的治疗作用,为白癜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乌消斑胶囊白癜风网络药理学

    基于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的药学服务模式实践与探讨

    彭云云张雪峰施盛德张婧靓...
    557-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保肝药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建立规范化药学服务新模式。方法 收集某医院诊断为DILI的住院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可疑药物、临床分型、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评分、肝损伤程度、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法,将235例DILI患者分为对照组(116例)和干预组(119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药学服务。结果 235例DILI患者男女比例为1∶1。40;致DILI排名前3位的药物种类为抗肿瘤药、中药和中成药、抗感染药;以DILL程度进行分组,分别为程度<3级(196例)和程度≥3级(3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是发生严重DIL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保肝药合理使用、患者用药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DILI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方案和规范化药学服务,可显著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保肝药合理使用率,缩短住院时间,为建立药学服务新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药物性肝损伤药学服务

    HPLC法测定无糖型胸痛颗粒中丹酚酸B的含量

    张丽荣彭军杨光凌云...
    563-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无糖型胸痛颗粒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糖型胸痛颗粒中丹酚酸B的含量,样品用80%甲醇超声提取30 min。采用Agilent 1260色谱仪,Kromasil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286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1。结果 丹酚酸B进样量在0。40~1。40 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8,该法平均回收率为102。30%,RSD为1。98%(n=6),三批无糖型胸痛颗粒中丹酚酸B平均含量为3。27 mg·g-1。结论 本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为无糖型胸痛颗粒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无糖型胸痛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丹酚酸B含量测定

    《解放军药学学报》编辑部声明

    565页

    8S+2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颜岚
    566-568,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8S+2管理模式在某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于2023年7月开始实施新型的8S+2管理模式;以实施前为对照组,将8S+2管理模式前后的内部差错发生频次、护理质量控制查房评分、医药护患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实施8S+2管理模式后,内部差错发生频次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质量控制查房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医药护患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结合8S+2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内部差错,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8S+2管理模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某医院门诊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及处方点评分析

    单玲玲姚琳刘煜
    569-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某医院门诊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23年某医院门诊口服中成药处方,统计中成药剂型、处方来源、联合用药、用药频率前20名情况。结果 门诊口服中成药剂型以胶囊、片剂为主。处方来源占比由高到低为急诊科、骨科、心血管内科、便民门诊、呼吸科等。口服中成药以藤黄健骨片、连花清瘟颗粒、强力枇杷露等使用较频繁。门诊不合格处方以不适宜占比发生最高,其次为不规范处方、超常处方。结论 门诊口服中成药使用不合理情况较多,在以后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规范口服中成药的使用,促进合理用药。

    中成药门诊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物配置错误与安全管理的研究

    郁红星张玮毛燕君
    573-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精细化管理对降低静脉药物配置错误的作用。方法 将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21年1-12月实施常规安全管理的13 522张处方作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3年6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13 408张处方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用药处方药物配置错误发生率、工作人员对安全规范的依从性、药物损耗成本、空气和工作台细菌菌落数。结果 精细化管理后静脉药物配置错误发生率降低,各个环节错误发生率和药物损耗成本降低(P<0。05),工作人员对清洁消毒和操作规范的依从性提高,空气和工作台细菌菌落数降低(P<0。05)。结论 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流程和强化安全管理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静脉药物配置错误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药物配置错误精细化管理菌落数消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呋喃烯啶原料药含量

    宋子君潘雪飞徐欣昌
    577-580,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定呋喃烯啶原料药含量,以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WondaCract ODS-2(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水(磷酸调节水相pH 4。0)-乙腈(60∶4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92 nm,进样量为20 μl,运行时间为30 min,平衡时间为20 min。结果 呋喃烯啶线性范围为0。1~0。8 mg·ml-1(r=0。999 7);在专属性考察中,呋喃烯啶与其降解物质分离良好;仪器精密度试验RSD为0。46%(n=6),重复性试验RSD为0。41%(n=6);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97%(n=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离度好、结果准确,可作为呋喃烯啶原料药质量控制的方法。

    呋喃烯啶原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质量控制

    治疗用卡介苗抑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孙礼进朱战王璐徐守腾...
    581-584,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用卡介苗对小鼠膀胱癌细胞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 将治疗用卡介苗菌悬液与小鼠膀胱癌细胞悬液等体积混合,皮下接种C57BL/6J小鼠,3周后,取皮下实体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同时取C57BL/6J小鼠脾脏,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分泌抗原特异性干扰素γ、白介素2细胞斑点数。结果 不同浓度治疗用卡介苗组的瘤体质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0),当治疗用卡介苗为10 mg·ml-1 和5 mg·ml-1 时,肿瘤生长抑制率均高于90%,当治疗用卡介苗为2。5 mg·ml-1 时,肿瘤生长抑制率均高于70%,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且干扰素γ、白介素2细胞斑点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00)。结论 成功建立了治疗用卡介苗皮下抑瘤小鼠模型,其抗肿瘤作用的产生可能是通过激活Th1型免疫反应提高细胞分泌干扰素γ和白介素2的水平,从而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小鼠膀胱癌细胞卡介苗C57BL/6J小鼠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