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汉考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汉考古
江汉考古

包东波

季刊

1001-0327

jhkg2728@sina.com.cn

027-86793389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天鹅村

江汉考古/Journal Jianghan Archae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立足长江、汉水流域,在长江中游史学研究、楚文化及简牍研究方面独具特色,在海内外拥有了相对固定的作者与读者群。作为一种地方性文物考古杂志,积极报道长江中游及南方地区文物考古新发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依靠专家,提携后学,发表了一批有较高学术品位的研究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湖北石首走马岭新石器时代城址内城北部2018年发掘简报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石首市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所
    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7月至9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联合石首市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所对走马岭城址内城北部(Ⅳ区)进行了发掘.揭露出一批新石器时代房址、灰坑、灰沟、土坑墓、瓮棺等遗迹,出土较多陶器、石器等遗物,文化性质属于屈家岭上层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为研究走马岭内城布局、聚落演化提供了新材料.

    走马岭城址屈家岭上层文化石家河文化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金煜"地点H603发掘简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2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金沙遗址"金煜"地点进行勘探和发掘,清理了大量灰坑、墓葬、窑,另发现砾石堆积及红烧土堆积各1处.其中H603出土大量遗物,以陶器为主,主要器类有尖底盏、罐、高领瓮、釜、簋形器、盆和纺轮等.此类遗存之前发现于新一村遗址等地,在成都平原的延续时间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中晚期.从文化面貌或时代特征及分布范围而言,此类遗存与十二桥文化差异明显,或可将其单独命名为"新一村文化".

    金沙遗址"金煜"地点十二桥文化新一村文化

    湖北荆州熊家冢祔冢殉葬墓地2009年发掘简报

    荆州博物馆
    32-4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9年11月,荆州博物馆对熊家冢祔冢殉葬墓地进行第一次发掘,共发掘墓葬2座,编号为NPM1、NPM2,出土铜器、玉器、漆木器等遗物48件(套).墓葬年代为战国早期后段至战国中期前段.两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战国时期楚国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荆州熊家冢祔冢殉葬墓战国早期后段至战国中期前段

    南阳南都领御小区墓地13号春秋墓

    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1年9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阳南都领御小区新征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清理春秋时期至汉代墓葬61座.其中M13保存较好,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断其年代为春秋晚期,随葬的铜鼎、簠、浴缶等为楚系青铜器,铜(和)则体现了中原文化特征.M13的发掘为研究南阳地区春秋时期的埋葬习俗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南阳春秋晚期贵族墓

    武汉洪山青菱都市工业园墓群发掘简报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菱都市工业园墓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道石嘴村.为配合基本建设,2023年10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砖室墓6座、土坑墓4座,出土了陶器、瓷器、玉石器等随葬品30余件.砖室墓的年代为六朝时期,土坑墓的年代为隋代、宋代.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武汉地区六朝至宋代墓葬形制、葬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青菱都市工业园墓群砖室墓土坑墓六朝时期隋代宋代

    郑州东赵中城的功能与夏国家东部军事防御体系的构建

    徐昭峰崔红庆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州东赵中城军事功能显著,与郑州大师姑二里头文化城址、新郑望京楼二里头文化城址构建起夏国家东部军事防御体系.东赵中城在东部军事防御体系中地位重要,主要有扼守要冲之地,为周围城址提供物资支持,监视、震慑周围方国等作用.夏国家东部军事防御体系的构建,对维持夏王朝东境地区的稳定以及防御东夷集团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东赵中城军事功能夏国家军事防御体系

    夏商西周城邑的街区制布局新识

    常怀颖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都邑聚落结构和布局研究理念工作思路指引下,新石器时代末期至西周时期城邑内,有一系列路网、高等级建筑群方面的重要发现.其中,二里头遗址"多宫格"式聚落布局的新发现非常引人注目,但其意义并不限于二里头文化或时代.相关建筑的制度性构建或布局尝试,也并非仅限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可将这种以交错的设施围合并分割空间,使每个小区块形成相对规则的几何形平面规划的城邑布局,称为"街区制"(Block System).虽然目前还无法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至西周时期都邑中,不同街区内的人群是否存在明确的阶层、血缘、族属甚至职能区分,但街区式网格状的都邑空间布局研究,必然需要在以路网、水网乃至围栏等关键标识所框定的范围内,再进行细化的共时性研究,进行空间和人群的复原.

    街区制布局研究路网水网围栏

    隐藏的世系:兄终弟及与夏商周年代学

    宋殷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商周三代的国君世数与积年问题是夏商周年代学中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史记》诸本纪和世家的梳理,重建了春秋时期周、秦、鲁、齐、宋、卫、晋、楚、郑等国的世系,并发现其中兄终弟及率与每世的平均年数呈线性关系.据此关系,本文进一步推导了西周积年和商积年,发现推导结果与《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较为接近.本文认为《史记·夏本纪》中的夏世系可能缺少了对于兄终弟及的记载,从而导致《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的每一世夏王超过三十年的情况.

    夏商周年代学兄终弟及积年线性关系

    殷墟铁三路89号墓葬讨论

    杜金鹏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殷墟铁三路M89是享用一套青铜觚爵的低等级小贵族墓,却随葬了数量不少、规格很高的玉礼器,形成了青铜礼器和玉礼器之间的严重失衡.随葬部分玉石器半成品、残次品以及制玉工具,表明墓主职业与制玉手工业密切相关.墓中铜器铭文(+)、(非),为其族氏或职官名,亦证明死者生前职业与玉器生产相关.甲骨文和金文资料已表明殷商设立有主管玉器售卖的职官"玉贾",联系到铜器铭文(非)将玉器与道路组字,或暗示墓主人与玉器远途售卖有关.

    殷墟M89墓主职业族氏

    曾亘嫚鼎铭文性质及留空之谜

    田成方沈艳红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枣阳郭家庙GM17出土的曾亘嫚鼎,其铭文释读及留白一直有争议.山西黎城西关墓地M7(楷侯宰吹墓)出土的仲考父盘,铭文可与曾亘嫚鼎对读.比较可知,曾亘嫚鼎铭文的性质与仲考父盘相近,都是他人为死者所作行器的文字记录,只是曾亘嫚鼎行文格式较为简省,作器者及作器类别、数量不详.曾亘嫚鼎铭文中作器者位置的留白,可能与行器仓促铸造、工匠漏刻有关.曾亘嫚鼎的受器者是曾亘嫚,也即郭家庙GM17的墓主.

    郭家庙曾亘嫚鼎仲考父盘行器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