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焦作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焦作大学学报
焦作大学学报

符德学

季刊

1008-7257

bjb@jzu.cn

0391-2989080

454003

焦作市人民路东段

焦作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ozuo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焦作市支持和发展就业新形态的对策研究

    郑笑晗张艳哲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研究促进焦作市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对策,提升吸纳新就业形态能力,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焦作市新就业形态发展状况,发现其存在着政策扶持体系不完善、保障政策不健全等问题.文章对影响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焦作市应通过制定完善整体顶部设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终身培训体系、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措施,进而激发劳动力市场活力,促进焦作市新就业形态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就业形态"互联网+"数字经济

    重大基建项目对当地财政收支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建设为例

    张凯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近年来大量的现状调查,从经济社会、城建规划、自然环境等角度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建设对当地财政收支的影响进行了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分析,摸清了项目引起的后期建设和日常维保有关的财政支出负担情况,提出了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优质水源、发展南水北调沿线经济带、挖掘南水北调IP经济文化潜力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等对策建议,目的是推动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财政负担问题,同时,为建设其他重大基建项目提供有益思考和借鉴.

    南水北调焦作财政收支经济社会发展

    一线建筑工人工作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王天星张建设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为建筑企业管理者积极改变现状,增强建筑工人获得感、希望感及认同感,真正实现让建筑工人"想进来""留得住"提供依据.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工作、家庭和组织是一线建筑工人工作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一线建筑工人工作幸福感的提升对策可以通过由宏观社会、中观企业与微观个体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主要包括:强化权益保障、加强社会支持力度、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制定适用的晋升体制、提供丰厚的薪资报酬、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一线建筑工人工作幸福感影响因素

    电子政务中行政文化的消极因素研究

    杨凯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因行政文化所导致的消极因素及其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对政府网站公告频频出现的"淘宝体""甄嬛体"和"舌尖体"等用语,以及四川某政府网站上的系列"神回复"事件等实际案例的分析,揭示了行政人员行政观念模糊、职业倦怠、缺乏责任感和形式主义作风严重等问题.这些现象反映了传统行政文化的延续和电子政务中行政文化建设的不足.研究结论表明,需要完善选拔和竞争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和素质培训,将公众满意度引入绩效评价体系,并提高领导层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以系统性改革和持续努力提升电子政务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推动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

    电子政务行政文化消极因素行政人员形式主义

    论数字环保的实施路径与优化策略

    李艳粉
    67-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数字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环保宣传教育、环保执法监管、碳总量减排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可以通过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对数字化环保进行优化,并对数字化环保的实施特点和关键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数字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实施提供参考.

    数字环保实施路径优化策略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画像系统研究

    杨庆玺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大数据技术、用户画像技术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画像系统技术架构,从基础信息、学习信息、奖惩信息、财务信息、行为信息、医疗信息及就业信息七个方面构建了学生画像的标签体系,结合学生管理的实际需求,从个体分析及群体分析两个方面设计了学生画像系统的应用场景,提出了适用的数据分析算法.这对于高校学生的精细化管理、违规违纪行为超前预警防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大数据数据挖掘学生画像

    就业新形态对教育体系的挑战与需求

    梁超吴强栗岩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全球化及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远程工作、自由职业、平台经济等就业新形态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形态对传统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需求.分析就业新形态对教育体系带来的主要挑战,包括技能需求的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滞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公平问题.同时,探讨教育体系需要进行的适应性改革,如课程更新、教学方法创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改革经验和国际组织的建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以促进教育体系更好地适应就业新形态带来的变化.最后,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对教育体系改革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就业新形态教育体系技能需求终身学习教育改革政策建议技术创新

    中国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研究

    王晶
    79-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英语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有独特优势,将中国地域文化融入其中是落实文化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从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师修养、创新教材等方面探索融入路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成"育全人"目标;有助于增进师生对于中国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中国地域文化高职英语教学路径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升乡村小学英语写作课程教学质量研究——以焦作市乡村小学为例

    李欣李琨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教育"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向"互联网+教育"模式转变,提升英语写作教学质量,将全面推动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这一变革有助于激发乡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使他们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上实现显著提升,进而增强整体的英语应用能力.

    "互联网+教育"乡村小学英语写作课程教学质量

    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探索

    赵培灼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知识的内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创设真实场景,引导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引入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强化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分享经验;紧密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同时,要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和教学组织,重视对学生体验过程探索的引导,设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大学生体验式教学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