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研究
健康研究

郭清

双月刊

1674-6449

jkyj@hznu.edu.cn

0571-28869726,28865871

310036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健康研究/Journal Health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康企业建设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毛群安
    481-484,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文章梳理了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与发展历程,分析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和根本目的.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国爱卫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和《健康企业建设规范(试行)》,目前,已联合政府部门、专业研究机构、需求侧和供给侧企业、各界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形成多部门合作与专业技术支撑的健康企业建设协同机制,并从国家层面开展了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健康企业建设已初见成效.未来,还需要强化专家赋能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开展一系列活动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企业建设

    健康中国企业行动的探索与实践

    周敬
    485-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启动了"健康中国企业行动",并相继成立职业健康促进、体育、营养健康多个专项行动组推进具体工作.文章介绍了行动组开展的健康企业建设的特色案例征集活动,包括企业家和职工健康达人案例、健康班组案例、健康企业特色案例以及健康企业建设的优秀组织案例,通过调研分析指出,在中国企联的动员之下,健康企业建设特色案例的数量逐年增加,反映出企业对健康企业建设的重视和参与度的提高,文章总结了健康企业建设的经验,包括重视企业领导层的带动作用以及强调需求侧企业与供给侧企业协同发展.

    健康中国健康企业建设健康中国企业行动

    职业健康促进的意义与行动路径

    杨磊
    48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传统职业卫生保护,职业健康促进更加全面与主动,推进职业健康促进行动需要政府、专家和企业三方协同发力.文章介绍职业健康促进的概念、意义和职业健康促进行动的内容,提出三条职业健康促进的行动路径:政府行动路径,主要包括研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技术创新与推广、完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专家行动路径,主要包括对接政府、赋能企业、构建职业健康促进企业共同体;企业行动路径,主要包括落实职业健康主体责任、争创健康企业.

    健康中国行动职业健康促进健康企业建设

    基于PBL的健康企业创建模式构建与应用

    朱嫒嫒乐燕娜曹承建李金涛...
    493-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企业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的细胞基础,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具体指标之一,探索健康企业建设有效途径和模式是建设过程的重要主题.文章将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思路应用于健康企业的创建实践中,提出基于PBL的健康企业创建模式并分析实践效果,认为该模式可以让企业管理者充分参与寻求问题解决措施的过程,转变企业管理者的健康观念、学会健康企业创建理念,起到"授之以渔"的效果,适合在健康企业创建过程中推广应用.

    问题式学习健康企业创建职业健康

    职业压力对公安民警睡眠健康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方侠辉骆乐张小兰钱玥...
    497-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职业压力对公安民警失眠的影响,考察焦虑情绪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及心理灵活性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维护与促进民警睡眠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公安机关警察职业压力源量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心理灵活性综合问卷中文版,对8 000名公安民警进行问卷调查,使用PROCESS程序验证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灵活性与职业压力、焦虑情绪、失眠程度负相关(r=-0.37、-0.58、-0.40),职业压力与焦虑情绪、失眠程度正相关(r=0.53、0.45),焦虑情绪与失眠程度正相关(r=0.59),均P<0.01.职业压力显著正向预测失眠程度(β=0.19,P<0.001);焦虑情绪在职业压力与失眠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57.78%;心理灵活性分别调节了职业压力—焦虑情绪—失眠这个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β=-0.08,P<0.001)和后半路径(β=-0.03,P<0.01),焦虑情绪的中介效应随着心理灵活性的提高而降低.结论 降低职业压力,减少负性情绪,提高心理灵活性,可能有利于公安民警的睡眠健康.

    公安民警职业压力焦虑情绪心理灵活性失眠

    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徐红鲍土梅吕乐天
    502-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前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情况,探索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方法 基于职业倦怠量表设计问卷,随机选取450名医务人员调查其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前后的职业倦怠情况,评估创建效果.结果 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前后分别有435、432人参与调查.创建前,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4.25%,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龄、职称和科室的医务人员之间,职业倦怠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为46.06%,低于创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3,P=0.016).结论 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可有效改善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

    健康促进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

    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独居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CLHLS的实证分析

    卜胜娟叶婷熊季霞吕艳霞...
    507-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家庭、社会支持对独居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18年CLHLS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家庭、社会支持对独居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 共纳入有效样本2 131个,61.8%的独居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偏弱,48.5%的老人消极情绪强,86.7%的老人日常活动无需帮助,67.9%的老人工具日常活动能力较差,85.5%的老人自评健康状况一般、较差或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支持、家庭的精神慰藉、社会保障或保险及社区服务影响独居老年人健康(P<0.05),倾向性得分匹配检验表明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稳健性.结论 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独居老年人的健康均有显著影响,应重视家庭养老,健全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组织建设.

    独居老年人健康家庭支持社会支持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质性研究

    尉佳茗王晓迪周奕琳方金燕...
    513-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了解养老服务对象对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浙江省某地级市13名正在或即将面临养老方式选择的中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使用Giorgi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访谈总时长210分钟,形成文字7 000余字.共得到7个亚主题:提供配餐服务和保证合理的营养搭配;具备合理的区域分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保障交通出行安全;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配套的康复保健设施;搭建人际交往平台,完善娱乐设施;定期召开服务研讨座谈会;组织公益帮扶,创造实现价值的机会.将7个亚主题归纳为马斯洛需求层次5个层次.结论 养老服务对象对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较为旺盛,建议提升养老服务可及性,保障养老健康双重需求,组织物质和精神活动,注重老年服务的人文关怀.

    马斯洛需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中老年人质性研究

    基于UTAUT模型的老年流动人口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史颜凯竺晨曹世华何丹妮...
    518-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流动人口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老年流动人口融入智能生活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杭州市254名老年流动人口开展智能手机使用行为问卷调查,基于UTAUT模型构建老年流动人口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254名老年流动人口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得分为(11.76±3.25)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的流动老人年智能手机使用行为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行为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趣味性呈显著正相关(r=0.730,0.657,0.732,0.675,均P<0.001);与感知风险呈显著负相关(r=-0.570,P<0.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绩效期望(β=0.281)、社会影响(β=0.207)、努力期望(β=0.186)对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风险(β=-0.109)对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个潜变量可解释67.6%的变异量.结论 老年流动人口的智能手机使用行为有待优化,绩效期望、社会影响和努力期望显著增强其使用意愿,感知风险降低其使用意愿.未来社会应采取多种措施,如提供个性化培训课程、建立亲友支持网络、推动智能手机适老化改造、加大反诈宣传等,以全面支持老年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

    老年流动人口智能手机影响因素UTAUT模型

    老年人牙齿缺失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相关性:基于CLHLS数据的实证分析

    桂丽君陈建治
    523-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我国老年人牙齿缺失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之间的关联,为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中2011年和2014年的调查数据,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缺牙数目为自变量,以是否出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牙齿缺失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关系;构建惩罚样条广义相加模型,探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联.结果 2011年调查共纳入8 310名研究对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缺牙0-8颗的受访者,缺牙9-27颗和28颗者出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风险增加(OR=1.22,95%CI=1.01-1.49;OR=1.49,95%CI=1.22-1.83).2014年调查共纳入4 240名研究对象,其结果与2011年调查结果一致.惩罚样条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提示,老年人的缺牙数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发生风险呈线性相关.结论 缺牙数量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显著相关,缺牙数量过多可能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危险因素之一.

    老年人牙齿缺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活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