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冯伯阳

双月刊

1674-5442

jybjbok@sina.com

0431-85641602

130021

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95号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College of the Arts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坚持“双百”方针,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文化艺术的主旨,重点探讨跨世纪的高等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把学报办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厚、质量上乘、富含学术价值的高品位艺术类综合学术刊物。读者对象:国内外艺术工作者、艺术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施启示

    彭吉象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美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积极响应现代科技与文化融合趋势,2022 年 4 月 21 日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版)》,为国民艺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新的艺术教育的课程标准强调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围绕四个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进行编写,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以应对培养创新型、综合性全面发展人才的时代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育艺术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教育改革

    艺脉相承:探索"大中小"艺术教育的协同创新之路

    苏威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林艺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到作为高等艺术院校对于新时代美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召开"新艺术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倡议建立"中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联盟",深入探讨并解决艺术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大学美育课程的开设效果与中小学阶段艺术教育的落实情况息息相关,因此更应该关注到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发展问题.不同学段之间应该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艺术课程,要做到分层分级,课程贯通,组织互通,真正构建起一条完整的艺术教育生态链,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随着义务教育新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实施,探究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发展,对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艺术教育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美育"大中小"一体化协同创新

    设计思维对美术与科学跨学科课程的启示

    郑勤砚耿上清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设计思维在美术与科学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与启示,分析设计思维如何提升学生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对设计思维与教育目标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阐述,论证设计思维在提高学生美术与科学跨学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设计思维美术科学跨学科课程创新教育

    2001年以来中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变化

    胡知凡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1 世纪以来,中国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五个美术(艺术)课程标准,在此期间课程标准经历了从提倡素质教育到强调核心素养阶段的发展过程.从这些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21 世纪以来中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是在不断地持续向纵深发展,其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改变了教师课堂的教学与评价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也对中国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挑战.

    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基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背景下的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赵庆华邓林森郑靓妮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着重强调其在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中的核心作用,目的在于引导美术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学效能,促进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分析当前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学科理论,深入阐述新课标与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新课标为美术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倡导美术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鼓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策略与实践

    基于新艺术课程标准的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曹华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创造性地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整合成艺术课程,标志着我国基础艺术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与国际艺术教育接轨的新阶段.为此,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必将进行新一轮重大调整.立足"大中小"一体化的艺术教育发展框架,从新艺术课程标准对艺术教育的新要求入手,在剖析新艺术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能力需求基础上,建立"产出导向"的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以"师范性""综合性""民族性"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拓宽艺术实践与教育实践路径,构建"学校—基础教育基地—社会"一体化的综合实践场域三个方面,提出在新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师培养人才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艺术教师提供学理性与实践性参考.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角色转变视角下教师领导力在艺术教育一体化中的构建逻辑

    朱贺萌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艺术课程标准引领下,推动"大中小"一体化艺术教育成为当前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聚焦教师领导力在艺术教育一体化中的核心作用,探讨教师角色转变与领导力构建的关系,通过整合角色理论与领导力理论,从理论逻辑、问题逻辑和构建逻辑三个维度,分析教师领导力提升如何促进艺术教育一体化的有效实施,为学校管理者与一线教师提供了较新的视角,有助于理解和应对艺术教育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领导力发展,并为艺术教育一体化的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建议.

    教师领导力角色转变艺术教育一体化

    探究高校美育实践新路径——以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为例

    王蕾郭瑞琪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明确阐述了美育的多重功能,包括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以及其在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2023 年 12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强调通过美育浸润学生,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充沛,人格更加健全.基于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在美育领域的资源优势,结合区域学校美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艺术实践等多个维度出发,探索高校美育实践的新路径,以期实现艺术院校在美育浸润方面产生深远社会影响的目标.

    美育课程改革高校

    2022年版艺术"新课标"的解析与实施研究

    孟鑫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版艺术"新课标"整合了不同美育科目的课程教学指导文件,拓展了艺术课程科目,明确了不同学段的艺术课程要求.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强调音乐学科的育人导向,理解课程理念,增加学科门类,提倡学科综合,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坚持以评促学.它的颁布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强调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推动中小学生素养提升."新课标"的实施对音乐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音乐教师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角色.鉴于此,研究聚焦 2022 版艺术"新课标"内涵的解析,并从提高师资水平、加强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发掘与利用生活教学元素、加强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等方面对"新课标"的实施对策进行探讨.其目的在于为切实把握"新课标"的内涵,推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新课标"内涵解析实施对策

    艺术地理学视野下《东北画报》美术作品的地理要素研究

    闫垒垒刘寅凯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画报》作为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阵地,其刊载的美术作品是经过赴东北的延安美术家努力,将延安美术思想和范式与东北地域相结合,秉承《讲话》精神,调适出可以表现东北地域面貌和人文景观的美术作品.地理要素在《东北画报》美术作品中主要是以自然地理景观所展现的白山黑水、人文地理景观所渗透的风土人情、早期工业化城市化的地理景观等形态呈现.其地理要素的参与象征着东北壮丽的山河、不屈的抗争精神与推翻旧时代的新面貌,以及在东北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人民投身于祖国建设的热情.丰富鲜活的人物造型和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塑造了东北人的历史形象.考察其地理要素可以为地方文化的构建找到理论依据,为东北文脉探索以及美术发展提供文献材料,也可以为继续研究东北红色美术提供学术支持.

    东北画报艺术地理学美术作品地理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