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集美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集美大学学报
集美大学学报

施若谷

季刊

1671-6493

xbedu@jmu.edu.cn

0592-6182465

361021

福建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集美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校内外高等教育理论、教学、课程,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为本校教学改革服务,为福建教育兴省服务,为科技兴国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机制研究

    沈灿煌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一流"战略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遵循、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如何在先天条件相对不足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地方高校需要回应的重大课题.研究立足集美大学近五年的"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从办学定位、科学研究、教学创新、人才建设、服务地方5 个方面呈现地方高校创新治理机制的生动实践,为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立体化作为提供参考与启示.

    "双一流"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

    地方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体系构建的探索

    刘光明陈红阳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培养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何提升研究生的素质能力,影响着地方院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集美大学为例,基于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导向,对研究生培养的能力要求、培养环节的考评考核、学位论文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完善了校院及导师层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体系建设,推进了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实行了研究生培养全周期系统化过程监督与质量提升计划,以期培养出研究创新能力(学术学位)或开发创造能力(专业学位)突出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生学位论文问题导向质量体系过程监督考评考核

    UbD理论下教育硕士教育理论课程群案例教学设计研究——基于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及学生需求的多维分析

    杨旻旻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UbD即以理解为导向的逆向教学设计,其面向真实情境以及指向实践能力迁移的教学目标与案例教学具有契合之处.通过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改革精神的解读以及当前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理论课程改革需求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教育理论类课程存在教学与基础教育实践相脱节、素养评价导向缺失、过程性指导不足、知识系统性不强等问题.UbD理论下教育硕士教育理论课程群案例教学设计范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样本.

    UbD理论教育硕士课程改革案例教学设计素养导向

    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

    刘年生杨宝容苏锦河蔡国榕...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对高水平软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与实践,提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以应对智能化时代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从而满足软件研发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通过优化培养方案,构建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科相结合的课程新体系,将科技项目研究融汇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化培养重点环节的管理与考核,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成果产出,突出学校育人特色;亟需明确软件工程学科建设目标、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使得学科成果可满足软件领域卓越人才培养的需求.

    软件工程智能化时代学术硕士培养方案办学特色

    高中数学在线视频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机制路径

    孙刚成金莹
    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高中数学在线视频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为相关学习平台提供优化建议,提升学习高中数学用户的学习效果.基于D&M与TAM模型、"SOR-KAP"融合模型构建了以高中数学在线视频学习行为为结果变量的理论框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线视频平台的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外界刺激会对包括感知有用性、易用性和高中数学在线视频学习态度、意愿在内的用户认知有机体产生正外部性,并最终影响用户学习行为;在线视频平台的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以及在线视频学习态度、意愿作为影响因素并非简单地线性影响高中数学在线视频学习行为,而是要通过复杂的机制路径协同作用促进高中数学在线视频学习行为.文章据此构建了高中数学在线视频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基于问卷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

    在线视频学习行为高中数学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因素模型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倾听的框架分析与运行机理

    杜二敏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项关系性活动,语文教学倾听指向人、观照人、培养人和完善人,在框架上表现为"两主体三层面五要素",从外部语言要素到内部思维与心理要素,落点为行为与精神要素.语文教学倾听的言说主体在语言上真诚自然,思维上富有启迪,心理上产生共情,行为上反应及时,精神上积极关注;倾听主体则感到内心温暖、豁然开朗、你我共在、获得支持、实现成长.语文教学倾听遵循四重运行机理:从有界自我走向开放自我,从聚焦自我走向同步敏感,从集体独舞走向关系共舞,从孤立行动走向联合共创.在充满关怀情愫、如家温暖的教学场域内,师生共享倾听之美,成为语文教学倾听的运行愿景.

    倾听语文教学开放自我你我共在关系共舞

    我校科研项目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航海学院科研处航海学院
    48页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父母教育期望和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

    陈旭肖子怡张大均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其各项指标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以及父母教育期望和心理素质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对 2200 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其各指标与父母教育期望、心理素质、学业成绩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相较于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财产资源,父母教育期望、心理素质、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更高;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主要通过父母教育期望和心理素质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且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财产资源;3.在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财产资源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预测中,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显著大于父母教育期望,但在父母职业与学业成绩的作用中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期望心理素质学业成绩大学生

    宜人性和助人行为对遵从排斥者心理代价的影响

    杨晓莉邹妍张艺琼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被排斥者的自身特点与遵从排斥者心理代价间的关系,研究采用经典网络掷球范式,通过2 个实验探讨了被排斥者的宜人性和助人行为对遵从排斥者心理代价的影响.实验 1 发现,相较于非宜人性个体,遵从他人指令排斥宜人个体的心理代价更高;实验 2 发现,相较于非宜人性非助人行为个体,遵从他人指令排斥宜人性助人行为个体的心理代价更高.

    遵从排斥心理代价宜人性助人行为自我决定理论

    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意义感的偏离与校正

    钟惠珍叶信治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意义感是大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意义系统,包括理解并认同自我作为学习主体的力量和价值,追求对自身学习意义的内容诠释,并体验到学习有用、有价值、值得付出努力等积极情感.学习意义感作为一种指引大学生成长成人的内在精神性力量,具有主体性、异质性、生命性以及整体性四大属性,但现实中存在主体性离场、内容同质性、价值工具化、体悟片面性等偏离现象.因此,大学需要以重成人的教育使命、高质量的教育活动、支持性的人际互动、教育性的学校文化实现大学生学习意义感的校正.

    大学生学习意义感偏离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