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终身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终身教育研究
终身教育研究

金南冬

双月刊

2095-6576

xuebao@jstvu.edu.cn

025-86265582

210036

南京市江东北路399号

终身教育研究/Journal Lifelong Education Research
查看更多>>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以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等多种媒体为主要手段,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模式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省属本科院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是由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90年创刊,半年刊;1994年改为季刊;199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0年加入“中国期刊网”;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关注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刊登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突出本刊特色,辟有“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终身教育研究”、“社区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特色栏目。 “远程开放”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最重要特色,学报设立了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的特色栏目,积极关注远程开放教育的热点和广播电视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时、全面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据统计,近年来《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及选作索引的文章有二百余篇,在全国电大系统中名列前茅。 自创刊以来,《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不断提高质量,创出特色,成为江苏广播电视教育系统重要的学术交流阵地,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多年来,获得过各种奖励:1996年,被评为全国电大优秀期刊;2000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荣获第二届全国电大优秀期刊一等奖;同年,在第二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4年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文经济融合发展指向下社区教育的制度逻辑审视

    邵晓枫罗志强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与经济融合发展已成为共识及新的发展范式,社区教育在促进社区人文经济融合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全面发展、社区文化及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促进社区人文经济融合发展应成为社区教育的制度逻辑;社区教育与社区人文和社区经济的内在联系、社区教育促进人文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链接作用决定了促进社区人文经济融合发展能够成为社区教育的制度逻辑.社区教育促进社区人文经济融合发展的直接目标是要实现社区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发展,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居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实践路径包括社区教育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化与社区文化经济化两方面.

    人文经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制度逻辑

    促进抑或阻碍:家校合作活动与家长学业参与——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

    汪雅霜金欣然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校合作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究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合作的各项活动对家长学业参与的影响,并分析家校合作活动对不同文化资本家长学业参与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生活辅导和家长会对家长学业参与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在部分维度上,对文化资本较低家长的学业参与影响效应更大;邀请家长观看演出或者参与课外活动对家长学业参与可能存在阻碍作用;书面报告、邀请家长听课或座谈只对文化资本较高的家长学业参与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学校应重视文化资本较低家长的需求,优化家校合作的各项活动,以促进家长更好地参与子女的教育.

    家校合作活动家长学业参与文化资本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改造"的难题:乡村家社共育的双重实践

    郑蕾华雪霁
    21-2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记录并反思了来自村外的社会公益组织与村庄内不同成员共同改造社区教育空间、共建养育共同体的过程.以双重叙事/实践作为方法,在村民对生活的盘算和挣扎与外来共建者在行动中的困惑和挫败之间往返.第一重叙事/实践呈现了如何基于对村民养育难题的最初理解来改造公共空间,并发动村民自主管理,而家长们的"没反应""沉默"促使我们反思对村民主体性的"认知失败".第二重叙事/实践呈现了部分家长所做出的回应如何解构了第一重叙事/实践中改造的主体,他们沉默中所隐藏的个体挣扎引导公共行动找到了新的出发点.文章最后借用福柯的"异托邦"概念分析了由社会力量参与改造的这一既内在于又外在于村庄的社区教育空间在行动中的两难处境.

    乡村建设家社共育双重实践公共空间认知失败

    新时代老年教育教师发展的三重隐忧及纾解路径

    叶长胜李家成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队伍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注老年教育教师的发展状态,是老年教育研究的迫切议题.基于访谈研究发现,此类教师发展存在"我是不是教师"的认同隐忧、"我该如何成长"的路径隐忧和"我应向何处行进"的方向隐忧."自我"发展不足和"他者"支持缺失等复杂因素导致了三重困境的产生.因此,消解教师发展隐忧应具备融通思维,建议在国家、公众、个体的协同中提升教师身份认同,在自学、"被培训"、共同研习的交互中实现专业成长,在自我定位、他者规约、利益保障中明晰发展方向.

    老年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职称评审

    终身教育视野下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

    张筱茜李兴洲鲁晓双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老年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新时代.教材建设是衡量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参考,目前我国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相对学历教育严重滞后,突出体现为定位不清、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关注不够等问题.为积极有效应对老龄化问题,在老年教育教材建设过程中应从加强顶层设计、社会广泛参与、打造新形态教材、重视标准引领等方面着手突破.

    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终身教育老年大学

    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张馨尹李锋亮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为高等教育研究的视野扩展和领域深化赋予了更多可能.研究着重梳理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点领域,分析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重心和应用方式.研究发现,高等教育的行为主体、实践行动和机构管理是大数据的重点研究领域,聚焦点为研究与教学潜力的开发、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效能提升.大数据能够帮助高等教育研究实现视域突破、方法融合及应用深化,但在伦理与隐私、数据分析、数据源和存储、主体鸿沟等方面其仍须应对新的挑战.

    大数据高等教育研究大数据应用挑战

    数字化转型下教育空间再审视:维度构成、表征形式与重塑路向

    贾维强马宇祥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同时,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领域,其空间生态正经历着颠覆性变革.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理论,发现数字化转型下的教育空间乃社会的、主观的、动态的产物,其既受到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的改造和创新,亦反向塑造着教育实践和教育主体,并表现出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三维样态.教育空间的表征彰显出复杂性和动态性,包括资源、方式和地域的多维构建,同时关涉空间制造者的主体性和空间与时间的交互形式.并提出在教学模式的空间颠覆、教育公平的空间生产、教育生态的空间转向和教育主体的空间迁移等多个方面,数字化推动着教育空间不断重塑.

    数字化转型教育空间空间维度空间表征空间重塑

    开放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内涵特征、逻辑框架及推进路径

    李凤霞王小军魏子涵张伟...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研究结合开放教育发展需求,明晰了开放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基于政策要求、社会需求等多元文化环境浸润下所具有的外延特征.针对目前开放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普遍存在目标不明确、路径不清晰、过程方法缺失等共性问题和挑战,构建了开放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并结合业务流程域规划了开放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以此为开放教育考试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高质量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

    教育数字化转型开放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学习型社会建设

    京津冀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牟玲玲辛露露朱景滟
    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基于2014-2022 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σ收敛性检验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没有达到均衡状态.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河北已进入有序发展阶段,而京津两地的相互作用程度在减弱.从σ收敛性分析与关联要素分析来看,河北不存在阶段性的σ收敛,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是影响耦合协调差异的关键因素.未来应尽快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对高等职业教育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努力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新发展理念技术技能型人才

    易地扶贫搬迁点家庭教育现状及其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基于G省易地扶贫搬迁点的调查分析

    魏月寒陈俊峰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法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是易地扶贫搬迁点后续扶持的重要公共服务议题.研究基于田野调查,以G省三个市(州)的六个易地扶贫搬迁点为例,对易地扶贫搬迁点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虽然当前易地扶贫搬迁点家庭教育已得到思想重视、社会支持和制度保障,但仍存在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不足、社会适应与家庭教育存在实践冲突、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不精准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微观层面培育家长家庭教育内生力、中观层面推动社区家庭教育专业指导服务、宏观层面优化家庭教育国家支持与社会协同网络,全面赋能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点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点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指导社会支持社区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