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

张俊平

月刊

1005-6009

jsjyjygl@21cn.com

025-86275606

210036

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Journal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Jiangsu Education
查看更多>>以智者的眼光观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本刊职务:一是教育行政的思想库——致力为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提供政策资讯、科学理论、典型经验和参考消息;二是教育教学的大参考——致力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前沿理论、思想方法、教学辅导和参考资料;三是教育民生的代言人——致力真实再现学校、教师的生存状态,传达教师心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张謇教育思想的"大生课堂"建设:内涵与实践

    帅宁华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謇以"大德曰生"思想为核心奋斗了一生,其中所蕴含的独特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将张謇的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建构相应的学习观体系,并融合当代教学论思想,进而指导"大生课堂"范式与流程重建,有利于形成教学改革的新机制、新突破.

    张謇大德曰生大生课堂

    以学校目标管理促进五育并举

    孙丽丽任冰尔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目标管理强调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关注整体的协调管理、重视积极的教师自我管理等,能够为五育并举推进过程提供具体策略.学校可以依据上位目标科学分解五育并举的目标,采用上下结合的参与式管理构建五育并举的学校目标体系,建立五育并举的目标—激励机制.

    五育并举学校管理目标管理

    以人为本,新时代特殊教育的新定义——江苏省特殊教育政策解读(一)

    殷雅竹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殊教育对象定义范畴的扩大是世界各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普遍历程.2021年12月3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首次将"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纳入特殊教育对象范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特殊教育从关注人的静态结果(残疾)到关注人的动态发展(特殊需要),从注重福利保障(残疾托底)到注重科学育人(支持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江苏省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国家特殊教育发展新要求,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新发展理念,深入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为细致、可操作的特殊教育新定义.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对象融合教育

    课程育人:市域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的行动与思考

    丁玉祥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关键领域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服务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南京市从强化指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加强引领和强化督导五个维度进行具体行动探索,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提供方法借鉴和经验示范.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育人方式变革

    "四全"管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朱钧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链条"织密校园安全责任网络,"全方位"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全覆盖"管控校园安全风险环节,"全闭环"查治校园安全问题隐患,为建湖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四全"管理校园安全高质量发展

    以数字平台赋能县域教育科研管理

    张华中傅萸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教育科研管理面临科研机构较少、人员不足、过程松散等困境与增量提质的挑战.依托县域教育云平台,追求教育科研管理数字化,搭建集信息动态发布、项目过程管理、成果积淀培育于一体的县域教育科研数字平台,有利于应对上述困境与挑战.

    数字平台教育科研管理数字化

    发挥教育科研基础性作用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陈发山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础教育发展中,有的地区还存在对教育科研价值认识不深的问题,尤其是对教科研基础性地位的认识不足,造成学校课改推进引领不足、师资队伍发展蓄力不足.南京市玄武区强调教育科研的引领性、先导性作用,强调教育科研在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中的基础性地位.在认识上,不断内化教育科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导;在实践上,努力用教育科研方法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进学校内涵品质提升扎实有力、推进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精准有方、服务区域教育新发展积极有为.

    教育科研基础性地位区域实践

    "双减"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陈书强刘小婵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进"双减"落实落细过程中,还存在学校执行中的不精准、家庭协同教育不力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把牢教育阵地,需要广大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综合施策.

    "双减"提质增效全面育人

    落实"双减"需要唤醒教师的使命担当

    周正文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多方合力,教师、学生、家长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而教师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要着眼于唤醒教师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合理组织实施"5+2"的课后服务活动,通过"弹性上下班制度"让教师张弛有度、精准教研帮助教师减负,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共生,真正让学校成为师生的乐园,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双减"使命担当内在驱动

    "双减"背景下破解教师成长焦虑的路径探索

    顾丽芳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有的学校师资"被稀释""整体薄弱""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愈发凸显,引发管理者普遍产生"师资焦虑".破解这种焦虑需要管理者充分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全面认识"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价值,要尊重教师成才的规律,处理好"显性成果"和"隐性成长"的关系,要尊重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被动接受"中寻找"主动作为"的空间,要尊重相关学科规律,在"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双减"教师成长焦虑尊重规律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