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医药
江苏医药

黄峻

半月刊

0253-3685

yiya@chinajournal.net.cn

025-57711507,83216587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江苏医药/Journal Jiangsu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5年,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以广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办刊宗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报道以临床为主的医药卫生学术成果,为专业人员提供学术信息,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起江苏省文献库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活性氧响应性纳米粒对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曹隆檬金虎林梅瑟
    325-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活性氧响应性纳米粒(OxbCD NP)对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足趾肿胀模型组、OxbCD NP 1.0 mg/kg组和OxbCD NP 10 mg/kg组,观察OxbCD NP对小鼠足趾厚度的影响.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腹膜炎模型组、OxbCD NP 0.1 mg/kg组和OxbCD NP 1.0 mg/kg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过氧化氢(H2O2)、TNF-α和IL-1β水平.18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OxbCD NP 1 000 mg/kg腹腔给药组和OxbCD NP 1 000 mg/kg尾静脉给药组,观察大剂量OxbCD NP对小鼠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足趾肿胀模型组相比,OxbCD NP 10 mg/kg组足趾厚度减少(P<0.01).与急性腹膜炎模型组相比,OxbCD NP 0.1 mg/kg组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P<0.01),OxbCD NP 1.0 mg/kg组 H2O2、TNF-α 和 IL-1β水平均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xbCD NP 1 000 mg/kg尾静脉给药组和OxbCD NP 1 000 mg/kg腹腔给药组小鼠ALT、AST、血清尿素、SCr水平以及Hb、RBC、WBC、Pl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xbCD NP具有良好的生物体内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并且生物安全性较高.

    纳米粒活性氧炎症因子

    新生儿胃液和粪便中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李佳杨廷秀袁菲赵燕...
    330-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新生儿胃液和粪便中幽门螺杆菌(Hp)抗原.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检测38例新生儿胃液、44例新生儿粪便、12例新生儿胃液和粪便中Hp抗原,并于1年后随访检测5例新生儿及其父母粪便Hp抗原.结果 新生儿胃液Hp抗原阳性率为60%;不同分娩方式以及性别的新生儿胃液Hp抗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粪便Hp抗原阳性率为39%;日龄1~30 d的新生儿粪便Hp抗原阳性率高于日龄<1 d的新生儿(78%vs.12%)(P<0.05).12例同时收集胃液和粪便的新生儿中,2例胃液和粪便Hp抗原均呈阳性.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3例胃液Hp抗原阳性的新生儿中,2例粪便Hp抗原阳性;2例胃液Hp抗原阴性的新生儿中粪便Hp抗原均为阴性.结论 新生儿胃液、粪便中均能检测出Hp抗原,提示Hp感染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

    幽门螺杆菌新生儿胃液粪便

    血清α-HBDH和ApoB水平对合并MVD的AMI患者PCI术后3年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

    蔡蕊商婷婷周琳王翠平...
    334-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合并 MVD 的AMI患者108例行PCI治疗,根据3年随访结果分为A组(发生MACE,33例)和B组(未发生MACE,75例).比较两组实验室血液指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MVD的AMI患者PCI术后3年内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α-HBDH和ApoB水平对合并MVD的AMI患者PCI术后3年内MACE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A组血清α-HBDH和ApoB水平高于B组(P<0.05).血清α-HBDH和ApoB水平升高是AMI合并MV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α-HBDH和ApoB水平对合并MVD的AMI患者PCI术后3年内MACE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更高.结论 血清α-HBDH和ApoB水平可用于预测AMI合并MVD患者PCI术后3年内MACE的发生.

    α羟丁酸脱氢酶载脂蛋白B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腾王国凤赵仁豪王娜...
    338-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在原降糖方案不变的基础上首次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2周以内是否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分为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组(A组,40例)和未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组(B组,1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前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BMI低于B组(P<0.01),而年龄、T2DM病程和既往消化道疾病史比例高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和既往消化道疾病史是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BMI水平是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BMI和既往消化道疾病史联合预测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AUC为0.887[95%CI(0.838~0.936),P<0.01],预测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0%与79.5%.结论 BMI、年龄及既往消化道疾病史与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对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有一定预测价值.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胃肠道不良反应2型糖尿病

    右美托咪定联合电针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

    张雅静齐庆岭芦树军刘爱峰...
    34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电针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组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电针.记录两组患者建立通道、神经减压和手术结束时的VAS疼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建立通道和神经减压时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用右美托咪定比较,右美托咪定联合电针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可提供更为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右美托咪定电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镇痛镇静

    关于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江苏医药》编辑部
    346页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评估AECOPD患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的临床价值

    方琼艳周磊郑怀宇
    347-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AECOPD患者100例分为A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62例)和B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38例).依据治疗方法,两组又分为A1、A2和B1、B2四个亚组.A2组和B2组采用常规扩张支气管对症治疗5 d;A1组和B1组加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d治疗5 d.比较亚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COPD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住院时间和3个月内再住院率,并观察A1组和B1组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1、A2组和B1、B2组治疗后炎症指标、CAT评分、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且B1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B2组(P<0.05).A1组3个月内再住院率低于A2组(P<0.05).与B2组比较,B1组住院时间缩短,且3个月内再住院率降低(P<0.05).A1组与B1组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作为指导AECOPD患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导向性标志物,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的患者对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更灵敏,临床转归更好.

    嗜酸性粒细胞糖皮质激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全身麻醉下行腰椎融合术患者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的效果

    王长红周奇韬邵嗣超蒋毅...
    351-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全麻)下行腰椎融合术患者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腰椎融合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麻.A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继以2μg·kg1·min-1静脉泵注至术毕;C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围手术期MAP和HR变化,检测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5 min时的血清IL-6和皮质醇(Cor)水平,评估VAS疼痛评分.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A组插管前MAP和HR升高,拔管后即刻MAP和HR降低(P<0.05).拔管后5 min,A组血清IL-6和Cor水平以及咳嗽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P<0.05或P<0.01).与C组比较,A组围手术期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消耗量以及术后补救镇痛患者比例降低,但术后升压药物使用患者比例和头晕头痛发生率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有利于维持全麻腰椎融合术患者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但需警惕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可能发生的心血管及神经系统不良事件.

    艾司氯胺酮腰椎融合术应激反应苏醒质量

    Rh(D)阴性产妇围产期红细胞输注的影响因素分析

    谢娟凌玉
    35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Rh(D)阴性产妇围产期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1例Rh(D)阴性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围产期输注红细胞(输注红细胞组),241例未输注红细胞(未输注红细胞组).分析产妇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围产期红细胞输注的影响因素.结果 输注红细胞组与未输注红细胞组孕周及双胎妊娠、产前Hb<100 g/L、瘢痕子宫、剖宫产、前置胎盘和产后出血量>1 000 mL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产前 Hb<100 g/L(OR=29.031,P<0.01)、剖宫产(OR=13.074,P<0.01)和产后出血量>1 000 mL(OR=23.756,P<0.01)是Rh(D)阴性产妇围产期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180例产妇于分娩前贮存式自体备血共219 U,其中28例产妇回输了自体血(回输率为15.56%).结论 产前Hb<100g/L、剖宫产和产后出血量>1 000mL是Rh(D)阴性产妇围产期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有高出血风险的Rh(D)阴性产妇进行贮存式自体备血,既可缓解异体血液资源紧缺,又可保障产妇安全用血.

    Rh(D)阴性产妇围产期红细胞输注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徐珂斐彭婷汤泽民戴科明...
    359-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手术结束,A组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合谷穴和内关穴,B组未行经皮穴位电刺激为对照,两组麻醉诱导与维持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60.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比较两组围麻醉期MAP和HR变化,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速度降低[(182.00±6.72)mg/h vs.(245.00±10.64)mg/h和(0.43± 0.05)mg/h vs.(0.65±0.06)mg/h](P<0.05).与B组同时间点比较,A组麻醉诱导时MAP和HR均升高,而手术切皮时MAP和HR均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减少[(1.2±0.4)次/时vs.(3.8±0.6)次/时](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切除术疗效好,可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

    经皮穴位电刺激甲状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