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王尚义

月刊

1004-5872

jxyglcn@163.com

0351-2275134 2275244

030031

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Jour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分三个版。中学版为中学教育服务,小学版为小学教育服务,理论版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课程内容比较研究

    斯海霞张霞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课程广度与深度出发,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7-9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新增了代数推理及多个数据分析统计量,提升尺规作图要求强化几何直观培养,"综合与实践"明确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活动,其课程深度提升较大。建议借助代数推理与几何直观,数形统一地发展数学推理素养;以主题为单位规划统计单元教学,借力信息技术理解数据分析与方法;完善数学项目式学习专业支持,推动素养驱动下育人方式改革。

    课程标准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核心素养

    乡村学校乡土文化的式微与回归

    李晓宇马晓凤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发展之根,承载着乡村一代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对其传承与创新是必要的。乡村学校处于乡村场域,乡土文化滋养其发展,其涵养乡土文化生态。但现下乡村学校评价与乡土文化脱轨,内容与乡土文化脱离,活动与乡土文化脱节,造成乡村学校精神之钙的缺失。基于此,采用在地化教育视角,研究重新焕发乡村学校中乡土文化内容,激发乡村学校中乡土文化的生命活力。

    乡土文化乡村学校在地化教育课程设置社会实践

    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问题表征与路径探索

    王慧黄泽纯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学校德育的基本理念,也是德育工作不断走向深入的必然要求。以4省市颁布的落实德育一体化建设措施的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从德育一体化建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推进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为加强德育体系的连贯性和延续性提供参考。

    中小学德育德育一体化德育体系

    课后服务视角下小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邱九凤张慧卿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出台的有关小学课后服务的系列文件对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场域做了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工作时长、服务形式、教学能力等遇到了一定挑战,如工作时间的延长带来教师工作量的加重、服务内容的增加引起教师服务形式的多样、服务场域的多变诉求教师服务能力的加强等等。因此,要合理安排服务时间与服务教师、科学完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力争拓宽服务场域与服务素养,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进课后服务良性发展。

    小学教师课后服务双减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场域

    区域教研共同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谢洲红谭诤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坚持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相统一。针对我国由于教育质量不均衡和教育不公所造成的教育差距问题,以"教研共同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概念、特征、价值、组织架构、发展困境等进行分析,提出构建由市、县教研员以及城乡教师自发组成的区域教研共同体来减少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

    区域教研教研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中小学教师激励策略

    刘辉康文彦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的激励可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机构,在工作性质、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显性激励的功能有限。作为一种组织理论,将心理契约理论应用于中小学教师激励中有一定的契合性。学校可以根据心理契约理论,通过文化塑造、人文关怀、平等对待、精神奖励和有效沟通等方式,与教师构建交易型和关系型心理契约,满足教师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帮助教师认识自身价值,实现职业认同,提升中小学教师激励的效能。

    心理契约教师激励公平感校园文化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与结构特征

    计宇张瑶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语文课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更是编选了大量蕴含中华传统美德内容的文本。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进行分析后可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关于自然美景的古诗词和佳句,以及体现人与社会相处、人与自然相处的美德的文本。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三个学段各有侧重,且编排体系清晰、内容具体、形式多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其价值定位、明晰其教学指向、提炼其教学内容,以切实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用好教科书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引领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传统美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化学建模教学研究

    邓文杰胡林涛赵雷洪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模教学是科学教育中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建模工具逐渐进入课堂,如何将计算机建模工具融入学科教学以发展核心素养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建模教学为理论基础,选取PhET与Scratch两种计算机建模工具,以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为教学内容,对探索性建模和表达性建模两种建模策略进行研究探讨,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化学建模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模教学计算机辅助建模原子结构高中化学信息技术

    虚拟仿真3D动态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张晓红国佳欣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微型化"虚拟仿真3D动态模型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使微观生物知识"宏观化"、宏观知识"具象化"、抽象知识"形象化"、生理过程"动态化",使生物的生命现象以逼真的"活的"形式呈现。虚拟仿真3D动态模型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教学以概念图、流程图、平面图、物理静态模型、GIF动画模型以及系统思维对生物知识理解的僵化性、假想性和茫然迷思性的缺陷,将会改革创新生物课教与学的方式,降低教师讲授知识的难度,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思维局限,缩短学生认知过程,使学生快速感受和理解微观、宏观、内在的生命规律和生命现象的清晰表征,达到培养学生建立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等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虚拟仿真3D动态模型高中生物活化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开放式学习路径设计与实践观照

    马强王莉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深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教法改革是关键手段。开放式学习策略关注学生发展,聚焦学法优化,促进教法更新与改变。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推进开放式学习,需要重点规划实施路径,推进研究策略和案例实践,在学习方式变革中提升学生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改革的高质量发展。

    新课程改革开放式学习课堂教学路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