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视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Journal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幼小衔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有作为——基于杜威儿童课程观

    俞霞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威的儿童课程观是其课程哲学的基础.杜威认为,知识中心和儿童中心都是错误的,两者共同的错误根源是忽视了学科逻辑和儿童心理逻辑的联系,而学科心理化和心理学科化能够缓解两者的对立,促进儿童发展.当下,我国的幼小衔接出现幼儿园或小学化或放任化,小学或教材中心或衔接片面的倾向.借鉴杜威的儿童课程观,幼儿园和小学需要秉持正确的儿童立场,幼儿园要从儿童生活中看到学科知识的生长点,小学则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儿童具体的生活经验.

    幼小衔接儿童课程观知识中心儿童中心生活经验

    幼小衔接下做好社会准备教育的价值与策略

    陈梦滢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科学做好社会准备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帮助幼儿建立对"上小学"的积极期待.幼儿园教育者要明晰社会准备教育的内涵及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对合作交往、诚实守规、任务意识及热爱集体四个发展目标进行解构与分析,形成做好社会准备教育的有效策略: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形成社会性发展关键经验;发展诚实守规素养,形成对社会规则的认知和道德判断;树立任务意识,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激发热爱集体的意识,满足对归属感的需要.

    幼小衔接幼儿园社会准备教育

    双向联动:促进身心全面适应的幼小衔接

    李宗玉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儿童面临着从环境到人群、从学习内容到生活方式的诸多变化,身心发展面临一定挑战.随着实践的深入,幼小衔接的研究热点逐渐从单向发力转为双向联动.促进身心全面适应的双向幼小衔接要做到:营造幼小融合的学习环境,缓解儿童的身心焦虑;设置幼小相连的衔接课程,加快儿童的身心适应;打造幼小共生的支持系统,保障儿童的身心适应.

    身心全面适应双向幼小衔接课程联动

    基于儿童成长节律的幼小衔接——站在小学的角度

    蒋秋华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小衔接作为儿童成长过程的重要转折期,要遵循儿童成长的节律.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尊重儿童生长特点,正视衔接中的问题,开展了有效的衔接实践:秉承先"人"后"学"的"具体个人"理念,创新"形""神"皆备的课程形式,建构多方"联席"的衔接体系,使幼小衔接的过程更加科学、全面、系统.

    幼小衔接成长节律先"人"后"学"多方联席

    高品质学校的原动力:校长领导力和教师文化品质

    沈茂德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长领导力和教师文化品质,是高品质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校长的学习力,影响着领导力的提升,改变着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作为习惯.校长要有学习的自觉和吸收的品质,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校长还要努力提升自身领导力以及群体领导力,逐渐形成"共创卓越"的学校文化力量.在学校文化体系中,教师群体的文化品质决定着学校课程实施和学生成长的幸福度,进而影响学校的办学品质.

    高品质学校校长领导力教师文化品质

    ChatGPT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危机与策略

    陈莎张永飞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作为具有强大的对话和学习能力的大型语言模型,在给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为学生提供了私人化辅导,提升了教师教学的效率,破除了信息茧房,但也导致学习的浅层与被动、教师的身份认同障碍、认知过程的"流失"与"闭锁".尝试回答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学生应该"学什么"与教师应该"怎么教"两个现实又紧迫的问题,能保证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高效运作.

    ChatGPT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三张清单",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李明刚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单是一种管理和组织工作的方法,通过制定清晰、明确的任务列表,以及跟踪和记录任务的完成情况,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时间、优化资源分配、提高效率和产出.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树立"清单思维",用"三张清单"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见效,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聚集文化治校,锚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品牌清单,挖掘资源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品牌;风险清单,梳理三类重大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风险管控.

    "清单思维"任务清单品牌清单风险清单高质量发展

    "小先生制":学生自治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顾新佳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依托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开展"学生管理自治"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陶行知先生"学生自治"思想与"小先生制"的梳理,明晰基于"小先生制"培养学生自治力的内涵价值.通过设置与运行班级小先生、校园小先生、学习小先生、家庭小先生、社区小先生等"小先生自治岗",强化对"小先生制"的传承与发展,推进以"责任担当"为目标体系的学生自治力培育.

    学生自治"小先生制"自治力培养

    特色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践

    钱艳霞刘三红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要丰富课程供给,在课程实施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江苏省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依托"指向综合育人的棒垒球特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构建并实施棒垒球特色课程.具体举措有:顶层架构,构建特色课程体系;跨界融合,推动特色课程落地;以点带面,发挥特色课程辐射效应.

    棒垒球特色课程顶层设计跨界融合

    "同学课堂"下的教师能力提升行动

    万代红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持儿童成长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在"同学课堂"样态下,教师首先需要"成为儿童",充分尊重儿童本性,借助学习、教研、教学、课程、评价等系列行动,以提升儿童应对未来生活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观察儿童与思考儿童相结合的学习行动,激发成长内驱力;模拟儿童学习的新教研行动,强化儿童理解力;满足儿童个性成长需求的资源支持行动,增强资源统整力;以儿童视角展开的教学行动,提升教学研究力;和儿童一起走向复杂生活的课程行动,增强课程建构力;儿童眼光的移情性评价行动,提升评价创新力.

    成长支持"同学课堂"新教研行动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