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视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Journal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小学校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张理智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则是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引发器.中小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在中小学校开始进入学校主导治理、家社合作参与学校治理的时期,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信息技术对学校治理改进的支持力度大幅提升,数字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对中小学校分布式治理和扁平化管理的探索等背景下发生和发展的.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困境,比如,家长和社区人员作为多元主体的一部分开始参与学校公共服务,但多处于配合、支持地位,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治理素养、数字素养难以适应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中小学校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等等.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路径有:全面提升学校领导者与教师的数字素养、治理素养;着力建设学校智能化教育环境;促进数字技术与治理的深度融合.

    中小学校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

    再思"五育融合":本质与逻辑

    宋晓丽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提出,不仅源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体价值,还秉承着党和国家要求或需要的政策逻辑.就本质而言,作为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需求导向,"五育融合"是全面的人的各部分和一切能力的融合,是自由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的融合,是发展的人的积极存在和社会发展的融合."五育融合"有其独特的认识逻辑、生成逻辑、想象逻辑和主体逻辑."五育融合"的指向与结果——整体"五育",是一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各育"的共生、共在,才能形成"五育"的互识、互联,进而展开"五育"的互育、合育,融合为"整全"的人的存在."五育融合"需要教育者和学习者发挥想象,超越经验,进行自我的形象设计和实践再现,从而让人在与自然、社会、自我、人生的交互中形成生命的协调性与一致性.

    "五育融合"全面发展政策逻辑分工协同

    试论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基本遵循

    刘昕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在实施过程中当有基本遵循.首先要从哲学的高度定位美育的逻辑起点,确定"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课程目标,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要遵循审美的基本方式,以感性直觉浸润的方式让儿童通过感受、体验、移情、想象,形成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审美体验.在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运用融学科项目化学习方式,贯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通各学科美育元素,让儿童在探究实践中感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美育浸润目标定位审美方式融学科课程项目化学习

    "育美筑基,全境育人"——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校本表达之一

    孙琴芬周银屏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落实《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深刻把握美育的本质追求,全面而深入地推进美育浸润行动,探索形成"润泽儿童心灵"的美育特色,实现"育美筑基,全境育人"目标.具体措施有:以美学经纬重构校园美学空间;以美育导向勾勒课堂教学新风貌;以美育融贯创生立体化课程体系;以美育情怀凝聚卓越教师共同体.

    美育浸润润泽童心育美筑基全境育人

    秉持"真美育人",追寻"美好教育"——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校本表达之二

    朱惠慧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南通市新桥小学作为一所城区小规模学校,切实看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与"本地生源"的差距,在办学实践中更加重视"人"的意义.学校坚持"真美育人"办学主张,明确倡导把"美"作为办学的终极追求,以美育促进"美好教育",进而推动学校的高品质发展.具体措施有:重新认识儿童,形成"美育面向人人"的价值认同;探索"大美课堂",优化美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悦享"劳动特色,探索美育与其他教育领域的融合路径;改革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支持师生发展的美育评价机制.

    美育浸润"真美育人""大美课堂""美好教育"

    从"美丽校园"到"美丽儿童"——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校本表达之三

    杭强圣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在"美丽教育"办学主张的引领下,进一步强化以美育人功能,建设"美丽校园",实施"美丽课程",造就"美丽儿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温润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具体措施有:场域拓展,构筑美育浸润的环境体系;多元建构,发挥美育浸润的课程价值;科学评价,打造美育浸润的评价标准.

    美育浸润"美丽教育""美丽课程""美丽儿童"

    教育,要保持一定的钝感

    李达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悄悄改变着教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传统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的格局面临着被彻底打破的尴尬.从教育的自身特性、教育的成人之美等角度去审视教育,可以理解教育要保持一定的钝感,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培养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搏击者.具体来说,教育的钝感体现在教育自身的独立性和相对稳定性,体现在对教育常识的坚守,体现在对新技术、新概念的冷静认识.

    教育变革人工智能教育钝感

    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度优化的策略研究——基于G县的调研

    左崇良欧健婷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目标在于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管理和统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管校聘"政策实施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境,教师交流轮岗在于壁垒障碍.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资源配置体系和机制,需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教师管理制度,创新教师流动方式;优化多元协同制度,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师激励制度,吸引优秀教师回流;优化财政统筹制度,缩小教师生活落差.

    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教育公平

    中学班主任负担过重的表现与减负策略

    杨胜华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减轻班主任过重的负担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班主任的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着教育的生态和质量,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并积极探究减轻班主任过重负担的策略,创造班主任专注班集体建设和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具体的减负策略有:优化管理机制,减轻班主任事务负担;清晰责任界限,减轻班主任风险负担;落实全员育人,减轻班主任育人负担;聚焦课程与教学改革,减轻班主任业务负担.

    中学班主任负担过重管理机制责任边界家校社合作

    集群式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建设与思考

    王维审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够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幸福.优秀的教育管理者要有长期思维和系统思维,将教师职业场域打造成充满活力的生态场域.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重视共同体建设,创新共同体之间的互联互动,以"三级学院"搭建专业发展阶梯,构建区域教师成长共同体集群,营造教师成长的优质生态.

    教师发展职业场域生态场域"读写研行"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