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实践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实践与研究
教育实践与研究

窦才

旬刊

1009-010X

jysjyyj@vip.163.com

0311-66005922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教育实践与研究/Journal Educational Practice & ResearchCHSSCDCSSCI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着眼于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势,全国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做好三个服务,即: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服务,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中小学教育管理服务。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研工作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理成长导师制对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田科研靳永慧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唤醒学生的内心.因此教育者要主动了解学生并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而陪伴则是途径和方法.初中心理成长导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持者和指导者,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探讨初中心理成长导师制落实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形成可落地的、可复制的完善实施方案.

    初中生陪伴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导师

    基于调查分析的初中生物理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张咏梅靳亚钦王亚民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与"云教AI"对话、学生试做反馈、专家建议等方式编制相关问卷,对河北省12所城乡学校的初中生进行调查,并从调查数据中深入了解初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基于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期待,学校及教师应依据教育心理学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生物理学习学习心理调查分析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应用

    谭秀芝张春雷王欣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他们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乏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常常面临心理困境和成长难题.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关注个体积极心理特质和力量的科学,为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品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后,提出一系列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培养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乐观的情绪和情感,提高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

    中小学劳动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石家庄市第一中学为例

    赵永生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以石家庄市第一中学为例,深入探讨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指出,中学应紧密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学生的基础学情,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劳动育人格局.具体而言,学校需要树立全方位的劳动育人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搭建多元化的课程实践平台,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并且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劳动教育育人模式实践探索

    文物在跨学科教学中的美育研究

    刁博雅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对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物中蕴含着独特的美育内容和深厚的美育情感,是学校美育的有效补充.教师可利用文物中的美学内容进行美育,通过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传统技艺、知识理论,结合文学、数学、化学、历史、艺术等多学科进行实践教学,以实现美育浸润学生、美育浸润教师、美育浸润学校的目标.

    美育研究文物跨学科教学

    基于幼儿发展的"五位一体"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郑捷高杰英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的幼儿教师培训中,培训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者更多关注培训形式、参训对象好恶、参训学员收获等方面的内容,而较少涉及对于培训后参训教师在教学行为方面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能否对幼儿产生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有益的、正方向的引领或影响.为此,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尝试构建一套基于幼儿发展的、以"需求分析、方案制定、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延伸跟踪"为主线的"五位一体"新型培训模式,力求建立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教学实际需求基础上的教师培训设计、组织和实施,以追本溯源,真正实现教师培训向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的转变.

    幼儿发展"五位一体"模式教师培训

    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小衔接路径研究

    贾君君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科学推进幼小衔接工作,能确保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关乎儿童的终身学习路径发展.为改善当前我国幼小衔接教育现状,在对日本、美国、挪威等国家幼小衔接的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强化"双向衔接"的重要意义、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参与度、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衔接方法、加强幼小衔接学习的连贯性等措施,以期改善幼小衔接过程,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家园共育幼小衔接路径研究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学前教法课程模式

    郑天然许艳玲王晶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审美价值和道德规范.为培育有志中国娃,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应以中华核心理念为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为内容,基于中华优秀教育理念设计流程,建构"做学教研"课程模式,以促进文化传承、全员育人、产教融合等教育理念的落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实施多元体育评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王萍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幼儿教育中,体育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幼儿社交、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然而,传统的体育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幼儿的体能水平,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评价.基于此,唐山市丰润区浭阳乐郡幼儿园积极探索实施"1233"工程,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体育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强体育评价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形成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为幼儿体育发展提供支持,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多元体育评价幼儿教育身心发展

    试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实践基础和价值意蕴

    高军生辛静梅马芊红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呼唤中,课程思政顺势而生.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从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统一、政治立场与学术指向统一、育合格人与育优秀才统一阐述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学科知识点中渗透和整合哲学社会科学资源,以此为基础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课程思政能够助力"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拓展国家教育体系的发展空间,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价值导向.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