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探索
教育探索

汪润珊

月刊

1002-0845

info@exploreedu.com

0451-86305279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

教育探索/Journal Education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的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探赜

    郝思源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Tobit模型,从教育资源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对各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得出:我国配置效率整体较低,在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缓慢,西部地区受益于政策扶持,在管理水平和教育规模扩张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制度创新和管理水平是限制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高质量发展

    由文本走向素养——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教科书使用

    韩芾溶李栋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教师使用教科书的基本依据.教师教科书使用存在核心素养培育缺场问题.教师教科书使用的过度知识取向阻碍学生健全人格完善、教师教科书使用的应试本位观消解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教师教科书使用的表层知识观消弭学生理性思维发展、教师教科书使用的单向度传授行为影响学生探究知识的自主性、教师教科书使用反思的结构性缺失打破有机教学生态,导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难以落地.教师教科书使用应从文本走向核心素养,从课本结构走向人文情怀、从功利主义走向具身情境、从关注书本知识走向赋能学生自主发展、从"镜式"反映走向学生乐学善学、从任务达标走向学生学习的反思性实践,确保教科书使用真正成为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后续研究应从学校等影响因素入手,多角度探索教师教科书使用由文本走向素养的有效路径.

    核心素养教科书文本教师教科书使用教科书使用策略

    乡村学校劳动课程建设的实践之惑与纾困之道

    汪林慧符太胜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学校劳动课程作为维系乡土文化传承的基础要素,不仅是乡村教育的基础,还承载着传承乡土精神的重大使命.乡村学校在劳动课程建设上存在实践之惑,主要表现为在课程目标上"乡村育人"特色不足、在课程内容上浅表且粗疏、在课程实施上封闭而低效、在课程评价上不够全面.基于学生劳动素养探析乡村学校劳动课程建设的纾困之道:在课程目标上凸显"乡村育人"特色,在课程内容上发挥"乡土资源"价值,在课程实施上组建多主体格局,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写实性与生成性.

    劳动课程课程建设乡村学校劳动素养

    识字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步走"

    张媚娟王艳蓉黄道主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识字教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面临汉字文化感知能力较弱、汉字文化认同深度不足、汉字文化体验较为局限等挑战.为此,应采用文化感知、文化认同、文化表达"三步走"策略,重视汉字文化属性,充分利用汉字字理,拓宽汉字文化体验,实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识字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小学语文

    "双减"政策实施的阻滞与出路——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视角

    吴思王鹏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体现新时代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诉求.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双减"政策的阻滞包括理想政策规划与实践动态要素协调受限、执行机构监督与层级承接调动模糊失和、目标群体利益与权衡考量交互制约决策、教育环境导向与路径依赖牵制五育融合.为此,应从顶层设计、筹配职责、纠导认知、重申公平等方面为"双减"政策落地提供新思路,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目标.

    "双减"政策史密斯模型优化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干预

    李天然俞国良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离婚率大幅增加,离异家庭数量增多,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关注.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引发了情绪、行为、社会适应、认知发展等问题,心理学研究从生态系统理论、依恋理论和有限影响说等方面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进行了诠释,探讨改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加强对离异父母的心理干预,提高共同养育质量,建立健康的亲子沟通模式,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从而缓解父母离异对子女产生的负面影响.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心理干预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

    韦韡张晶晶陈艳萍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由科技创新引领的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代表生产力演化的一种能级跃迁.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的重任.目前,乡村振兴亟待解决基层人才培养、生产技术革新、社会服务完善、地域文化传承等现实挑战,彰显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为此,高校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要研究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从"注重人才培养,培厚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营养土'""坚持创新引领,攻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技术关'""落实对外开放,点亮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前行灯'"等五方面着手,推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高等教育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现实困境与构建路径

    王怡郭萌董朕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典型的"人—教育—环境"生态系统,其中教学生态、组织生态和环境生态以圈层运转的方式相互作用,与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职能不断融入.目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存在结构失衡、机制失调、功能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校地合作的效度.其原因在于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对创新创业教育与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关系梳理不清、对如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比较茫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良好运行机制办法不多.为此,应构建从第一课堂到第三课堂的课程—实践—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明确各板块育人目标与对应部门职责,通过打造四级递进的系统教育、三创融合的协同平台、开放共享的支撑机制,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新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校地双向赋能、共同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校地协作人才培养

    AI大模型语境下教师数字素养解读

    李诗怡陈迪耿辰羽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的数字素养直接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效果与质量,持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对建设大模型时代下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教师数字素养的问题,从AI大模型语境下的教育环境包括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变革展开,尝试厘清教师需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如大模型技术助力教师能力拓展、对教师发展提出挑战、给予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等.AI大模型语境下的教师数字素养更加强调教师在数字化意识上的明智接纳、在数字技术知识与能力上的数智胜任、在数字化应用上的智教融合、在数字社会责任上的智能坚守、在专业发展上的智研创新.

    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数字素养

    交叉学科的学科文化建设:内在逻辑、功能定位与路径探索

    吴慕镶张朋召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交叉学科正式被纳入学科专业目录,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但发展迅速的交叉学科并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文化.交叉学科的学科文化建设应以遵循学科文化的内在逻辑为根基.交叉学科的学科文化建设与发展在丰富学科文化内涵、落实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理念、树立交叉学科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交叉学科的学科文化建设应在建立交叉学科认同、树立交叉学科自信的基础上,克服学科壁垒,促进多学科有机融合,加强学科制度建设,实现制度与文化的协调共生.

    交叉学科学科文化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