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设"小情境",达成"深理解"——以《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为例

    杨晋闯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情境",是指教师利用文本的某一个具体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贴近生活且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片段式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添""换""演"的做法,创设"小情境",让书面语言情境化、口语化,让学生在"小情境"中达成对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

    《范进中举》"小情境"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本内涵

    高中语文劳动主题单元的劳动教育渗透

    刘琴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集中编排了六篇相关文章,是渗透劳动教育的绝佳载体.这一单元教学,可以开展群文阅读,丰厚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可以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劳动情感;可以加强读写训练,助力学生领悟劳动价值.

    高中语文劳动主题单元劳动教育

    语用视域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杨宇学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具有语用视域,从文体、文化和文采三个方面,着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强化文体意识,只有针对特定的写作目的,以合理的逻辑并选择恰当的语言,才能准确、得体地传输需要表达的信息.要增加文化储备,以能正确、得体、有效地进行交际.要注重文采提升,引导学生掌握写作要领.

    语用视域高中英语写作文体文化文采

    论物理模型及其教学

    耿建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理模型是基于真实的物理情境的抽象,不同类型的物理模型缘于不同的分类标准.物理模型是静态的,其建构过程则体现了科学方法.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物理模型,更需要培养学生建构物理模型的意识以及借鉴物理模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物理模型模型建构科学思维

    备课应有多元视角——《地球的自转》一课教学引发的思考

    林瑞清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中的生成,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也检验教师的备课质量.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多元视角:备课标时,不仅要关注知识目标,更要认真分析和挖掘课标中的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备教材时,不能只关注本节知识,更要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备学生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还要对学生的个性化认知有所了解;备教法时,要灵活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应对课堂生成.

    备课课堂生成核心素养教学方法《地球的自转》

    开展跨学科STEM教学,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翻转的数学》教学及启示

    唐依婷袁智强戴飒英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数学学科开展跨学科STEM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翻转的数学》一课主要带领学生探究四面体翻转环,可以安排在初二下学期教完"平行四边形"一章之后.本节课采用"6E"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包括情境引入、折纸探究、折纸工程、原理解释、模型精致和总结评价6个环节,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问题、基于探究、基于设计、基于协作的学习,彰显数学学科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STEM教育好奇心折纸四面体翻转环"6E"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命题、定理、证明"教学研究

    李庾南刘东升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七年级平面几何入门阶段,关于"命题、定理、证明"的教学研究往往是各级教研活动的一个薄弱点.如何将这部分内容中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怎样把这些零散的概念或知识点串联起来?可以从理解课标、理解教材出发,梳理出思维导图,精选典型实例改编成"问题串",驱动结构化认知的生成.

    "命题、定理、证明"教学研究结构化认知

    从验证走向探究——"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实验教学探索

    王骏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实验时,基于学情,引导学生将验证性实验"升格"为探究性实验.具体包括以下3个探究步骤:初步讨论探究性实验方案,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是否吸收二氧化碳,探究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生物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试题命制"五步走"——以一道高一数学解答题为例

    丁益民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次市级高一数学期末联考命题中,命制了一道解答题.从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一章中一道与双曲函数有关的恒等式证明题出发,经历了从"原型"到"雏形"、从"雏形"到基本"定形"、推敲打磨细节、设置参考答案、"再次读题,调整表述"的过程,加入了数学文化情境,扩大了考查范围,完善了细节内涵,保证了科学严谨.

    试题命制教材双曲函数数学文化

    现代文阅读试题命制要点例析

    杨玉栋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命制高质量的试题,也是教师专业素养过硬的体现.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除了大家熟知的讲究难易度、信度、效度之外,还需要把握以下要点:一是选文精美,主题要承载人文关怀;二是视角全面,对能力的考查务求周到;三是解读充分,准确捕捉有价值的考查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命制人文关怀视角全面解读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