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设计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设计管理
建筑设计管理

冯晓明

月刊

1673-1093

admed@vip.163.com

024-81978462

110000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主楼221

建筑设计管理/Jour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建筑设计管理》杂志创办于198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联合主办,中设协建筑分会具体指导的建筑设计行业管理领域权威刊物,收录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本刊内容围绕建筑设计行业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坚持交流探索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经验,积极吸纳优秀管理者的理论与最新实践研究成果,关注建筑行业发展的热点与难点,为行业发展提供优质媒体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筑师负责制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思考与实践:以海淀区明光村地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

    刘洋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北京市海淀区明光村地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建筑师负责制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控制思考与设计统筹实践.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指导意见》的政策背景下,文章首先阐述了建筑师负责制的定义、特征及其团队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进而分析了该模式的显著优势.随后,结合明光村项目的具体案例,详细展示了建筑师负责制在全过程设计统筹、多专业协同管理、质量控制及成本优化等方面的应用成效.研究表明,建筑师负责制不仅提升了项目管理控制的效率与质量,还促进了多方共赢,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建筑师负责制项目管理全过程设计明光村地区更新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

    浅析设计院开展EPC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模式

    鲁祥安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当前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设计咨询企业将设计牵头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业务确定为重点业务发展方向,符合国情和市场趋势.工程总承包业务成为建筑设计咨询行业的业务发展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分析探讨了以设计牵头的EPC总承包业务模式的优势,介绍了相关业务模式的常见形式.通过分析对设计咨询企业开展EPC总承包业务提出建议,可为行业相关设计咨询企业业务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设计院设计牵头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

    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与差异研究

    周思嘉张尚黄建维
    26-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建筑业工作强度大、时间不规律、压力大等特点,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所面临的工作-生活平衡问题越来越大,不同类型从业人员的工作-生活平衡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是相关研究成果却很少.文章基于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识别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工作-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不同类型从业人员工作-生活平衡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23%的建筑业从业人员工作-生活存在冲突;工作-生活平衡最严重的负面影响是疲劳、无法完全放松、工作压力;不同职务从业人员的工作-生活平衡状态对工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研究成果能够为制定差异化的工作-生活平衡措施、减轻工作-生活冲突对从业人员的负面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建筑业工作-生活平衡影响差异

    基于知识图谱的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黄冬华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深入理解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文章总结CNKI数据库中过去20年该领域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所选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通过图谱分析与文献综述,研究目前研究现状及其演进过程中的热点议题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8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近两年研究结果显著增加;研究内容愈发广泛,主要集中于建筑企业数字技术的应用、转型的策略路径以及影响转型的关键因素.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中小型建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融入转型过程,深入分析并考量可持续性要素对数字化转型的综合影响.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CiteSpace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技术审查模式优化研究:以广州为例

    林金燕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指出: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对表达基地范围内各类建筑、设施及环境安排的设计图进行审查,确定建设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规划审查分为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查两个部分,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已将两者分离,技术审查由审批部门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文章以广州市为例,首先,介绍了广州市规划技术审查的发展历程.其次,讲述目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技术审查的模式和不足之处.再次,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三种模式优化的方案.最后,总结优化后的模式带来的效果.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技术审查模式优化

    城市更新背景下续建项目规划方案重难点与对策探讨:以合肥市蜀山区某居住区续建项目为例

    陈佳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日益突出的停车矛盾下,停车楼建设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方面.文章首先简要分析开展的续建项目工作,是由政府牵头、府院联动、规划引领、多方参与的创新实践.其次分析续建项目前期阶段中的土地权属矛盾、规划调整程序、设计标准体系新旧差异、投资开发成本等难点.最后提出对烂尾续建项目的对策思路,包括市场化运作、前置运营设计促进控详规与实施方案的融合,优化续建项目的资金投入方式、适时修订政策提升投资动力等,为新一轮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借鉴.

    城市更新续建项目旧区改造规划设计停车泊位运营前置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乡村振兴示范镇发展路径分析

    范云翠吴海峰李明阳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下,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而乡村振兴示范镇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成果的展现平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其破解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新路径,对于整个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镇发展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乡村振兴示范镇存在产业聚集能力差、缺乏高质量复合人才、数字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滞后等难题.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应通过产业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升级、引进和培养新型复合人才、加强数字化赋能和科技创新性发展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示范镇发展路径

    深圳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产价值与指导意义

    金磊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圳改革开放的40多年历程与经验为国内外关注,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深圳标志性建筑体现事件与历史价值,尤其是科技文化上的创新性,在国内外建筑文博界留下口碑.2024年也是国家级经开区40年,文章依据对深圳新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与认定工作及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经验总结,特别结合政府、专家与公众对深圳应入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呼声,研讨了从价值内涵到保护类型的规划与建筑的诸多要素,提出基于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与标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策略.文章还建议深圳要编制从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到进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单"的规划及顶层设计书,无疑对推进全国的中国式现代化有指导意义.

    深圳20世纪建筑遗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传承与创新

    南通近代工业城市建设实践与遗产保护研究

    罗奕黄晓龙许可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謇实业救国指导下的南通近代工业城市建设实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吴良镛院士论证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从建设项目的数量上比较,教育和实业是最主要的两项,充分反映了张謇"父实业,母教育"的建设思想,同时发展商业繁荣发达,交通水运陆路便捷,商品贸易通畅.在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的三十余年里,创办建设数量较大,体现了张謇创造性地开展南通城市建设诸多方面得到显著发展.然后从四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南通近代工业城市建设实践"中体现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一城三镇"的城镇空间格局;创建以大生纱厂为中心发展产业链经济,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工业到农业,沿海垦牧事业扩展到沿江沿海开发,统筹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依托上海,连接世界,祈通中西,包容开放.最后阐述了南通近代工业城市的遗产保护策略,对南通近代工业城市的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些实践性的借鉴与思考.

    南通近代工业城市张謇工业遗产保护城市建设实践

    康复性再生视角下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研究

    赵萌萌李之吉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特色的社会架构和管理体制下,我国对历史建筑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逐年增加.康复性再生作为文化遗产的处理方式之一,既面向遗产本身,涉及各方面遗产元素的恢复,又可使其在社会用途中重获新生,是实用功能性修复的一种.采用康复性再生的理念,将之融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中,根据不同的历史现状对建筑遗产的实用功能进行恢复、保持或者更新.在尊重历史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融入创新元素和时代精神,对遗产保护进行活化处理,使得建筑遗产能够更加和谐地融入现代社会之中.

    康复性再生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