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地级市为例

    孙麟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数字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文章基于2010-202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会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该结论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剔除异常值、保留政策年份后,仍然是稳健的.影响机制分析显示,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产业升级是数字经济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机制.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如何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抓手.

    新型城镇化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浙江省

    城市道路女性夜行安全感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道路为例

    赵釜剑吴标平周桥张亦舒...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城市道路女性夜晚出行安全感,对于构建平等包容的女性友好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识别女性夜行安全感因素,建立道路评价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文章以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道路为例,综合多种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利用聚焦-采访问卷、深化-情景再现、应用-道路优化的研究架构,对共计126名女大学生进行了女性夜行安全感因素研究,建立了"林间小道""建筑间小道""车行道"三大道路夜行安全感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华中科技大学道路安全评价.

    女性友好城市夜行道路安全感环境行为学

    老年友好性环境下旧工业住区宅间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包头市为例

    贺晓燕张雪亭董铁鑫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头市是老工业城市,由此存在大量50-90年代的职工住宅区,其统一的社区规划模式形成了模式固定的宅间空间.文章以老年友好性环境理念为基础,从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三方面对旧工业住区宅间空间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法,总结宅间空间在上述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旧工业住区宅间空间要提高安全性规划、增强健康性环境和营造舒适性空间的优化策略,为旧工业住区宅间空间更新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老年友好旧工业住区宅间空间老年人

    城市更新视域下的城市文化身份建构研究——以陈丹燕《外滩:影像与传奇》中的上海为例

    张玉张灿丁凡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往往伴随着当地文化意涵的变化,影响着城市成员的文化识别与自我身份认知.陈丹燕的非虚构作品《外滩:影像与传奇》以上海外滩空间的更新为背景,通过个体人物、物质空间以及社会空间的三重符号化,勾勒出城市文化身份的建构过程,呈现出现代化的矛盾认知、中西杂糅的创新身份,以及消费视域下的局限想象.

    城市更新城市文化身份城市书写城市想象城市共同体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荆州古城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策略研究

    侯峥陈星星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儿童友好型老旧社区改造的政策背景,分析了国内外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荆州古城郢都路社区的改进策略和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通过安全性、趣味性、自发性等方面的设计策略,构建了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体系,提出了多样化的改造策略,以促进社区发展和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友好视角公共空间老旧社区空间城市更新

    城中村微改造模式比较研究——以深圳为例

    翁奕城陈梓聪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城市更新从"大拆大建"转变为"留、改、拆并举"的微改造模式.城中村作为一个多元复杂的地理空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地区.目前,关于城中村微改造模式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不同微改造模式的比较研究则较为薄弱.文章聚焦深圳城中村微改造,以南头古城、水围村以及蒲公英生活垃圾分类体验园为例,从改造主体的特点、各主体的组合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政府主导、企业主导以及社区共治三种微改造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倡导以多元共治的城中村微改造模式,坚持积极适度的政府主导,推动企业力量协同参与,强化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以期为城中村微改造提供指导,助力城市的更新发展.

    微改造模式城中村对比研究多元共治

    温州市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探索研究

    胡特邹澄昊陈豪汪伟...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有效推进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工作,已成为增存并举时期亟须攻克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结合温州市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老旧小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工程技术和政策机制两个层面探索适用于非试点示范城市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方法和对策建议,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断积累经验.

    城市更新海绵城市老旧小区

    文化艺术驱动的工业遗存更新与城市复兴——杭州锅炉厂到杭州音乐厅的华丽转型

    丁霓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介绍了城市复兴、文化驱动的定义,以及工业遗存更新改造的优秀案例,阐释如何以文化艺术驱动的工业遗存改造激活城市区域发展.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探索如何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特色、促进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营造具有地域文化意境的城市空间,对我国城市建设的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驱动的城市复兴城市更新工业遗存的更新改造文化艺术与场所营造

    存量时代下20世纪90年代高层建筑更新浅议——以南京扬子大厦更新项目为例

    吴人洁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高层建筑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普遍面临功能过时和外观陈旧的问题,整体改造升级逐渐成为迫切和普遍的需求.文章以南京扬子大厦更新项目为案例,探讨既有高层建筑更新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并分析实践中的难点与创新点,以期为老旧高层建筑的更新提供思路与经验.

    存量更新高层建筑90年代楼宇扬子大厦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应用研究——以桃渚古城为例

    徐一丹陈炜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桃渚古城为例,运用城市触媒理论探讨其保护与更新策略.通过识别、激活和引导触媒要素,提出了包括修缮历史建筑、优化街区布局、保护传统手工艺及民俗活动在内的更新方案.结合物质性和非物质性要素,旨在保留古城历史风貌的同时,实现现代化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该研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指导,对推动古城的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触媒理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桃渚古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