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郭贵春

双月刊

1674-7062

bianjibu@sxu.edu.cn

0351-7011922

030006

山西省太原坞城路92号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性刊物。旨在倡导和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及管理工作联盟,推进自然辩证法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斯特根加对种群个体论的质疑和对种群多元论的辩护

    肖显静张亚玲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斯特根加认为米尔斯坦提出的因果相互作用者种群定义存在模糊性、无效性和过度限制性的问题,并进一步认为其种群个体论是不成立的.米尔斯坦对此给予回应,认为斯特根加的质疑没有道理.斯特根加继而对种群个体论展开了进一步的批判,认为米尔斯坦因果相互作用者种群概念所代表的狭义种群定义,面临无数概念上的困难和反例,因果相互作用在认识论上是不可能的.在提出种群多元论的基础上,斯特根加通过回应米尔斯坦对种群多元论不一致使用、事实不确定和划界负担的质疑,以及分析进化论中关于自然选择的相关争论,进一步为他的种群多元论辩护.斯特根加的种群多元论有一定合理性,种群一元论也不无道理,应该在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斯特根加种群多元论种群个体论因果相互作用实在论

    评阿姆斯特朗的使真者理论

    陈晓平王亚南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姆斯特朗既是还原物理主义的代表人物,又是使真者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他的使真者理论试图把真理奠定在事实的基础上,表现出某种扩展真理论和符合真理论的倾向.但在另一方面,他通过对随附性概念给以一种特别的解释,而得出真理的可还原理论,即真理可以还原为它的本体论基础——事实,从而使其真理论带有浓厚的收缩真理论的色彩.笔者建议把使真者理论与系统本体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扩展真理论;而且通过区分"符合使真者"和"混合使真者",重拾一对一的符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的符合真理论,并对所谓"无关使真者难题"给以一揽子解决.

    阿姆斯特朗使真者理论符合真理论收缩真理论系统本体论

    迈向整合的直觉理论

    王小塞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对直觉本质的解释,该解释或可为哲学和心理学的直觉研究提供一个统一框架.首先,文章基于理智表象的一个原型,展示了对近期有关哲学文献的整合,而这原型来源于一种常见的悖论——从而表明,对于理智表象的概念而言,其与知觉的类比不是必要的.在解释了直觉表象所具有的一般的自发性后,文章结论部分展示了前文所辩护的理论不仅整合了此前哲学和心理学中关于直觉的研究,而且还可能使这两个学科未来的直觉研究更为体系化.

    直觉直觉判断心理学表象先验

    记忆怀疑论:理解与破解

    赖长生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忆一般被视作知识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但记忆怀疑论主张,记忆并不能为我们提供关于过往事件的知识.现有文献中,两类记忆怀疑论最常被讨论,它们分别是基于记忆可靠性和基于不完全决定性的怀疑论.针对这两类怀疑论,当下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回应方案分别借用了解释主义和析取主义的理论资源.文章首先指出了这两种回应各自的不足:解释主义回应无法证明诉诸记忆可靠性的解释为何是"最佳"的,且有循环论证之嫌;析取主义回应无法保证记忆在典型情况下一定具有事实性.随后,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回应思路:上述两类怀疑论论证都存在"自我空洞化"问题,即,这些论证的结论会导致其前提丧失合理性基础.

    记忆怀疑论解释主义析取主义自我空洞化问题

    一种构成性罗素式泛心论的小调色板模型

    刘凯韩东晖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成性罗素式泛心论(CRP)是目前替代标准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的最为重要的心身理论范式,但它面临着组合问题带来的巨大威胁.其中,调色板问题指的是,如果CRP为真,我们只能期许少许类型的微观性质,那么,有限类型的微观性质如何能够组合而产生大量的宏观性质?事实上,关于调色板问题的论证是可疑的,它并不能先验地证伪CRP.有多种回应思路,但只有组合论的小调色板策略与CRP兼容,L.勒洛夫斯提出的现象混合策略为我们解决调色板问题指明了方向,但她构造的小调色板方案却并不理想.可以在现象混合策略上增设一些关于经验的递嬗和共享法则,为CRP构造一种规避调色板问题的小调色板模型.

    构成性罗素式泛心论组合问题调色板问题小调色板策略

    翻译的认知情境性路径探赜

    申晓旭殷杰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与认知的关系问题是当代认知科学和语言学哲学的核心论题,围绕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规范性基础应当锚定于计算表征范式还是非计算的情境性路径,相关研究在方法论和实证层面都呈现出冲突与张力.事实上,以多元性和互动性为特征的认知情境性路径在求解翻译过程的认知复杂性问题上,将意义、专业技能、情感、情境、社会互动等影响因素全部纳入翻译认知处理过程而加以重新评估,为全面刻画翻译实践所涉及的认知能力与认知过程提供了系统性视角.然而,各种交互式机器翻译模型的不断涌现,对翻译的认知情境性方法论的非计算性视角构成了挑战,从问题空间的结构重新组织翻译认知研究的多样化实践,能够超越狭隘的理论范式之争,为翻译研究建构一种朝向认知整合和认知系统连续性的规范性模式.

    认知翻译研究计算翻译学认知翻译学认知情境性路径认知整合

    解离现象与物理因果闭合性

    王帅翔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何版本的物理主义都承诺于"物理因果闭合性"原则,其大体上可以表述为"任何具有原因的物理事件都具有充分的物理原因".文章认为解离现象对物理因果闭合性原则提出了挑战,并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解离状态下的书写行为是意向性的行为.而且解离状态书写的神经影像研究表明,这类现象似乎不具有充分的神经生理原因,这就意味着存在某些不具有充分物理原因(本质上非意向原因)的物理事件.文章进而认为特定版本的泛心论(宇观心灵说)为这类现象提供了替代性的形而上学解释框架.

    "物理因果闭合性"原则解离状态书写意向性行为

    意图归与:缘起与形态

    李中良孟建伟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他心问题中,探讨最多的是他心通达机制.虽然针对他心通达机制提出了诸多理论,但它们都侧重于解释他心何以通达,却忽略了对他心外延的探讨.截取他心外延的重要一隅——意图,澄清关于它的几个重要问题.首先将目标赋予界定为,将某结果或物体归与行动者的动作.在此基础上指出,目标赋予不属于他心通达.其次,论证意图归与是目标赋予的进第.再次,分析指出意图归与至少包括意图-直接感知和意图-灵活加工两种形态,并进一步分别阐述了两者的内涵和个体发生学.

    目标赋予意图归与直接感知灵活加工

    弗洛伊德的"自然"概念及其科学世界观

    陈默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概念既指人先天的、生理性的性欲,又指人先天的,伦理性的关系性欲求,它本质上内蕴生理与伦理的双重含义.弗洛伊德立足于退化论建构精神分析理论,但他的退化论不同于完全否定人的进化必然性的生物学退化论,而是在承认人具有必然的进化趋势的基础上建构的病理学理论.同时,他不将"退化"看作是纯粹生理性的,而认为它更可能是一种精神性的."性本能的退化"是神经症病因解释的核心,弗洛伊德围绕此病理学概念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的视角分析人的身内自然,试图建构起真正属于人的"自然"与"科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他的"科学世界观",它与局限于身外自然或生物自然进行研究的"科学"概念存在本质差别.

    弗洛伊德自然科学世界观

    继承与革新:论科伯恩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技术思想

    章梅芳林文琦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辛西娅·科伯恩的技术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她以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为底色,从女性主义的学术角度出发,对技术变革背景下的劳动过程开展了历史研究.通过对印刷技术、自动化技术及家用技术等相关案例的考察,科伯恩分析了技术与资本主义及父权制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技术与男性气质之间的关联以及技术与性别的相互建构,继承并革新了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且始终强调阶级、性别等分析范畴的方法论价值及相关研究的实践性与政治性,由此形成了 自身的思想特色,为推进今天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启发.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技术思想辛西娅·科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