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及对YKL-40、TGF-β水平的影响

    张娟黄艳飞牛永亮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及对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鼻腔通气面积大于对照组,鼻气道阻力小于对照组,纤毛运动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YKL-40、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4(IL-4)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低于对照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可缓解炎症反应,调节YKL-40、TGF-β水平,促进鼻腔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乙酰半胱氨酸盐酸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变应性鼻炎鼻腔功能

    拉莫三嗪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初诊癫痫的效果及对脑电图指标的影响

    刘哲徐妍杨梅李力...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拉莫三嗪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初诊癫痫的效果及对脑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初诊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指标、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癫痫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δ波、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低于对照组,θ波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低于对照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莫三嗪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初诊癫痫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改善脑电图指标,还能降低神经细胞受损程度,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拉莫三嗪小剂量丙戊酸钠癫痫脑电图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对外周血肿瘤异常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赵昌涛李王斌谢明瑞白小慧...
    49-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对外周血肿瘤异常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EGF、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较好,可对外周血肿瘤异常蛋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调节VEGF、MMP-9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应用与推广。

    多西他赛甲磺酸阿帕替尼晚期胃癌外周血肿瘤异常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小板因子的影响

    王岑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小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及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满意,可有效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抑制血小板因子表达,改善心室重构,值得推广。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替格瑞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小板因子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PPCI围手术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李光彩王艳任永香姚宗芹...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围手术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住院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PPCI且距离发病72 h以内并发左心衰竭(Killip分级Ⅱ~Ⅲ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长,随访1年记录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24 h、72 h及7 d,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LVEDs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1年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左西孟旦能较好地改善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PPCI围手术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长,近、远期疗效较好。

    左西孟旦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陈琛李妮邵奇吕茜...
    62-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0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尿激酶+替罗非班)和研究组(n=100,舒血宁注射液+尿激酶+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栓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认知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替罗非班治疗AIS的效果显著,能够通过调节神经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舒血宁注射液尿激酶替罗非班

    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丕芝付茂亮王哲张恒...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22年6月至8月53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将300例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观察组,230例超声引导下近端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7%,低于对照组的3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可明显提高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护理难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就医体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耗材的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超声远端桡动脉穿刺近端桡动脉穿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

    经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

    王宏力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选择普通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选择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小于对照组,术后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1周、1个月,观察组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物质(SP)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低优势,可缩短术后康复进程,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髋关节功能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赵金龙李智斌刘涛高立贵...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患者均接受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发病6~24 h内手术)和研究组(n=40,发病6 h内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脑代谢指标、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升压素(AV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K-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血流速度(Vm)、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显著高于对照组,胆碱复合物(Cho)/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血清指标、脑部循环及代谢,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脑出血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时机生活自理能力

    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及对IgE、IL-4、IL-8水平的影响

    秦茜李斌凯
    79-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gE、IL-4及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25~75)、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MEF25)及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MEF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EF、MMEF25~75、MEF25及MEF50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抑制IgE、IL-4、IL-8水平,还能改善患儿的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