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西安市采供血情况纵向对比分析及启发

    张铃浩曹晓莉褚晓月李恒新...
    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西安市采供血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比较 2020 年 1 月25日至2月 28日、2021 年 12月23日至2022 年1 月 24 日、2022 年 3 月 6 日至 3 月28 日西安市突发三轮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的采供量、血液调配情况和献血者人口学特征。结果 2020 年 1 月第1轮事件期间悬浮红细胞日库存一度跌至接近0;2022年 3月第 3 轮事件期间悬浮红细胞日出库不断升高。三轮事件期间血小板日库存与日出库量均呈现较大波动。第1 轮与第3 轮事件期间悬浮红细胞供应主要靠本单位采集,而第 2 轮事件期间悬浮红细胞供应则主要依靠血液调配;三轮事件期间血小板供应主要依靠本单位采集。三轮事件期间献血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专科学历献血者占比上升。结论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西安市血液保障工作造成影响的同时有助于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采供血机构应根据政府防控措施及事件发生发展的趋势灵活应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重点,不断完善采供血应急保障机制。

    血液采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长效防控机制血液保障

    我院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王飞徐慧慧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20年11月1 日至 30 日我院内科住院患者病历,共 285 份,对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种类、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3。50±10。68)岁;共涉及15种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符合率为97。71%;溶媒选择的符合率是95。47%;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多集中在 7~9 d,占 58。59%。结论 我院内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部分不合理问题,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

    内科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溶媒疗程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缺损程度的影响

    李存英张顺军王丙聚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9 月收治的 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1/s、200/s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神经缺损程度及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神经节苷脂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神经缺损程度

    基于力学研究缝匠肌在偏瘫步态下肢外旋中的作用机制

    赵富强平兴团杨飞马丽红...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力学研究缝匠肌在偏瘫步态下肢外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康复治疗科就诊的60例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缝匠肌牵伸训练及抑制训练。比较两组的足偏角以及患侧下肢缝匠肌肌力、肌张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足偏角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缝匠肌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缝匠肌肌张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偏瘫步态训练中降低缝匠肌张力可以改善患者下肢外旋的角度。

    偏瘫步态缝匠肌下肢外旋

    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环境、修复成功率的影响

    安应飞张安生党薇裴金莹...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环境、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口腔科进行口腔修复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铸造纯钛金属桩治疗,观察组给予预成纤维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6个月,两组的牙菌斑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及牙周袋深度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年,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6个月,两组的龈沟液含量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铸造纯钛金属桩,其能够有效改善牙周环境,提高修复成功率,且龈沟液中的炎症反应更轻,修复满意度更高。

    预成纤维桩铸造纯钛金属桩口腔修复牙周环境修复成功率

    额瓣、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董建伟岳鹏李阿峰苗超...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额瓣、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实施风筝皮瓣修复术,观察组实施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美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瘢痕增生、色素沉着及暂时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额瓣、颏下岛状瓣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能够减轻疼痛,提升面部美观度,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额瓣颏下岛状瓣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面部缺损修复

    成年近视患者眼轴长度与眼部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钱会薛劲松纪玉珂蒋沁...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眼轴长度(AL)成年近视患者的眼部生物学测量结果,探讨AL与其他眼部生物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 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就诊的413例(826 眼)成年近视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AL分为四组:A组(102 眼)AL<24 mm,B组(181 眼)AL 24~<25 mm,C组(288 眼)AL 25~<26 mm,D组(255眼)AL≥26 mm。测量所有患者的AL、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曲率半径(CR)、前房深度(ACD)、中央角膜厚度(CCT),计算AL/CR。比较不同AL近视患者眼部生物学测量结果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AL与其他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四组患者的Km、AL/CR、ACD、SE及C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与AL/CR、ACD呈正相关(r=0。607、0。359,P<0。001);AL与Km呈负相关(r=-0。658,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L与SE呈负相关(r=-0。656,P<0。001);AL与CCT呈正相关(r=0。145,P<0。001)。结论 AL与近视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相关,随着AL的增长,Km降低,AL/CR增加,ACD变深,SE降低,CCT增厚。

    近视眼轴长度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眼部生物学参数

    泸州地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健康教育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刘伟兰由玉陶蓓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HUA)和痛风患者健康教育及管理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HUA和痛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其中HUA 50 例(管理组退出3 例,共 22 例;对照组退出4 例,共 21 例),痛风90 例(管理组退出 1例,共44例;对照组退出3例,共42例)。管理组予以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及管理,对照组在门诊接受常规诊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HUA管理组的血尿酸(SUA)水平低于HUA对照组,SUA达标率高于HUA对照组(P<0。05);治疗 6 个月后,痛风管理组的SUA水平低于痛风对照组,SUA达标率高于痛风对照组,痛风发作占比低于痛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时,管理组的饮酒、饮水、饮食及用药依从性好的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HUA管理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痛风管理组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2 例,胃部不适1 例。结论 HUA和痛风健康教育及管理平台有助于降低患者的SUA水平,提高SUA达标率,增强患者依从性,减少痛风发作情况。

    高尿酸血症痛风健康教育管理平台

    数字医学3D成像技术与传统2D成像技术在儿童腹部实体肿瘤术前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

    吴昌耀李强辉周维模龙雪峰...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数字医学3D成像技术与传统2D成像技术在儿童腹部实体肿瘤术前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 1月至 2022 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 80 例腹部实体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试验组使用数字医学 3D成像技术进行术前医患沟通,对照组使用传统2D成像技术进行术前医患沟通。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沟通后,两组患儿家属的SAS和SD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医学3D成像技术在儿童腹部实体肿瘤术前医患沟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可减轻患儿家属术前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了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增强了患儿家属对医疗过程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数字医学3D成像技术儿童腹部实体肿瘤术前医患沟通

    利妥昔单抗联合GD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钟林达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GD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3月至 2022年 8月我院收治的106 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3 例)和观察组(53 例)。对照组采用GD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 96。23%,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胸苷激酶-1(TK-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GD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用药安全性高。

    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