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奥司他韦结合机械通气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帖怡凡张春峰王鹏刘露露...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司他韦结合机械通气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月就诊的 82 例呼吸道病毒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 例。A组采用利巴韦林结合机械通气治疗,B组采用奥司他韦结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发热、疲劳、干湿性啰音及咽痛消失时间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降低,且B组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司他韦结合机械通气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合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呼吸道病毒感染呼吸衰竭奥司他韦利巴韦林机械通气血气分析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HCY、FIB水平的影响

    马亚红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9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用药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正五聚蛋白 3(PTX3)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取得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

    李艳芳张莉霞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 月至 2023 年 1 月宝鸡市陈仓医院肿瘤科收治的 100 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替吉奥二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替雷利珠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吉奥胃癌

    抗Hp四联疗法在糖尿病合并Hp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杨蕾陈莹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抗幽门螺杆菌(Hp)四联疗法在糖尿病合并Hp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宝鸡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55 例,对症治疗)和观察组(55 例,抗Hp四联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 2 小时血糖(2hPG)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抗Hp四联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Hp感染患者可获得理想效果,能有效降低血糖与炎性因子水平,调节胃功能,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糖尿病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炎性因子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范志阳马娜赵伟燕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2 月收治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 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研究组(38 例,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簇集蛋白(CL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高于对照组,胆碱复合物/肌酸(Cho/Cr)低于对照组,胼胝体侧束、下额枕束向异性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调节机体血清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依达拉奉注射液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神经功能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交替使用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袁广胜陈万宏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交替使用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 年1月至 2022 年12 月收治的86 例S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3 例,HFNC治疗)和研究组(43例,HFNC和NIPPV交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痰液黏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管生成素-2(Ang-2)、颗粒蛋白前体(PGRN)、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NC与NIPPV交替使用治疗老年S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与痰液黏稠度,缓解机体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值得推广。

    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正压通气

    CVVH+HP血液净化模式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侯军霞邢日强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液灌流(HP)血液净化模式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68 例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HP血液净化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CVVH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1、IL-8、hs-CRP及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P-9、MMP-2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改良Marshal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PACHEⅡ、改良Marshal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VH+HP血液净化模式治疗严重脓毒血症可改善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缓解器官衰竭,改善患者结局,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血液灌流严重脓毒血症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钟勇进胡蕤彭怀玉王程阳...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200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0 例。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 2 周,脑梗死稳定后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观察组药物保守治疗 3~5 d后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MFV)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能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凝血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凝血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

    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外伤伴肋骨骨折的效果及对呼吸状态、疼痛反应的影响

    孙志红葛鹏陈鑫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外伤伴肋骨骨折的效果及对呼吸状态、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胸外伤伴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胸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d,观察组的呼气时气道阻力、吸气时气道阻力低于对照组,肺动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及术后1、3 d,观察组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 相较于开胸复位内固定术,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胸外伤伴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呼吸状态恢复,还能有效减轻疼痛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电视胸腔镜复位内固定术胸外伤肋骨骨折

    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

    陈会斌徐华易朝辉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2021 年 1 月行髋关节翻修术的 7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单纯更换聚乙烯内衬,观察组采用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 1 周以及术后 1、3、6、12 个月和末次随访,两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的髋臼杯外展角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水泥聚乙烯技术治疗髋关节翻修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其效果与单纯更换聚乙烯内衬的效果相当,且该方法的髋臼杯外展变化较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骨水泥聚乙烯内衬髋关节翻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