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军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褚常春

双月刊

1671-3826

lcjyzzbjb@163.com

0411-82679439,85846149

116017

大连市解放路655号

临床军医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其宗旨主要为全军临床医学服务,读者对象为军队临床医、技、护人员。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技术与方法、医学心理学研究、护理研究、综述与讲座、研究摘报、病例报告等。发表的稿件中以军人伤病为重点,兼顾普通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发行范围,面向军、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体质量指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

    惠曼裘淼涵徐颖田浩甫...
    44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在高体质量指数(BM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3 140 例高BMI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n=1 877)与替格瑞洛组(n=1 263)。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 匹配校正组间差异。记录并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出院后用药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氯吡格雷组患者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高血压、既往脑卒中、贫血、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比例均高于替格瑞洛组,BMI、肾小球滤过率、支架数量、支架长度,以及男性、靶血管位置左主干与左前降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比例均低于替格瑞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情况、冠心病诊断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出院后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患者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替格瑞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BMI的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会减少全因死亡的发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体质量指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C反应蛋白与心脏传导障碍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刘道申田文杰李晶
    446-449,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心脏传导障碍的因果关联。方法 使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选择与血清CRP浓度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在204 402 例欧洲血统个体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进行分析。利用FinnGen数据库(第 2 版)的汇总数据,分别获得与 3 种心脏传导障碍[房室传导阻滞(AV-block)、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相关的遗传变异。采用逆方差加权法进行主分析,然后分别应用敏感性分析、多效性检验和留一法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共50 个SNPs纳入为工具变量。逆方差加权分析显示,遗传预测的血清CRP浓度与心脏传导障碍之间无明显因果关联,结果分别为AV-block(比值比0。983,95%可信区间0。820~1。177,P=0。849)、LBBB(比值比1。201,95%可信区间0。911~1。583,P=0。194)、RBBB(比值比1。292,95%可信区间0。881~1。894,P=0。194)。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CRP与AV-block、LBBB和RBBB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效性检验显示,CRP与AV-block、LBBB和RBBB均不存在异质性和多效性(P>0。05)。留一法提示,移除单个SNP对结果无显著影响。结论 血清CRP浓度与心脏传导障碍不存在因果关联。

    孟德尔随机化C反应蛋白心脏传导障碍心律失常因果关联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植入不同设计种类覆膜支架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近、远期疗效影响

    任玲刘金新赵庭浩张志强...
    450-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植入不同设计种类覆膜支架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TBAD)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7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TEVAR治疗的665 例ATB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植入的支架近端有无金属裸区,将患者分为裸区组(n=338)与无裸区组(n=327)。观察两组术后30d及术后1 年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30d全因死亡、主动脉源性死亡、其他原因死亡、缺血性卒中、主动脉不良事件、再发夹层、内漏、支架远端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 年全因死亡、主动脉源性死亡、其他原因死亡、缺血性卒中、再发夹层、支架远端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裸区组患者随访1 年主动脉不良事件、内漏发生率均高于裸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TBAD患者,行TEVAR治疗时选用近端有裸区支架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远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及内漏发生率。

    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支架种类预后

    不同性别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经皮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孙佳琪孙鸣宇王祖禄尚夕宁...
    455-459,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 年11 月至2023 年6 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ICE指导下"一站式"手术治疗的283 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n=162)与女性组(n=1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肌酐清除率、胆固醇及阵发性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电复律比例、射频消融时间、总操作时间、总曝光剂量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均使用Watchman封堵器,男性组使用33 mm Watchman封堵器比例多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残余分流及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率、术后相关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心房颤动患者有各自的临床特点,ICE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无性别差异。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心腔内超声性别

    超声心动图应变分析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脏淀粉样变鉴别价值

    金琪黄松群梁颖
    460-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应变分析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与心脏淀粉样变(CA)的鉴别价值。方法 将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21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收治的45 例CA患者纳入A组。另将我院同期收治的50 例H-LVH患者纳入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传统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舒张晚期血流峰值(E/A)、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二尖瓣环室间隔侧舒张早期峰值(E/e')、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应变参数[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左心房峰值应变(LASr)、收缩期应变率(SRs)、左心房管道期应变(LAScd)、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左心房晚期峰值应变(LASct)及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建立鉴别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传统参数模型、联合模型对 CA、H-LVH 的鉴别价值。结果 A组患者IVS、LVPW、E/A、E/e'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GLS、LASr、SRs、LASct、SRa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参数模型、联合模型鉴别 CA 及 H-LVH 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916,敏感度分别为0。788、0。818,特异度分别为0。946、0。958。结论 在超声心动图的传统参数基础上结合应变参数可提高对CA及H-LVH的鉴别价值。

    心脏淀粉样变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应变分析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CYP2 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

    田浩甫裘淼涵祁子钊惠曼...
    464-467,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 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 年3 月至2017 年3 月收治的750 例CYP2C19 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的ACS合并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P2Y12 抑制剂种类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n=439)与替格瑞洛组(n=31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出院用药情况,以及 12 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终点事件的风险曲线。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替格瑞洛组患者年龄及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比例均低于氯吡格雷组,男性、左主干、左前降支比例及肌酐清除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缺血事件、全因死亡、卒中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3~5 型出血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BARC 3~5 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氯吡格雷比较,应用替格瑞洛治疗CYP2C19 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的ACS合并DM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增加。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尿病CYP2C19等位基因

    左束支起搏在纠正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心力衰竭中电极参数稳定性研究

    许国卿梁延春高阳刘荣...
    468-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束支起搏(LBBP)纠正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电极参数是否稳定。方法 选取自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具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症的心力衰竭伴CLBBB(QRS波时限≥150 ms)且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22 例窦性心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应用LBBP纠正CLBBB且手术成功。记录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6、12、24、36 个月LBBP纠正CLBBB的电极参数(阈值及阻抗)变化。随访观察LBBP纠正CLBBB患者的电极参数特点。结果 22 例患者均成功植入LBBP电极且能完全纠正CLBBB,其术后1、6、12、24、36 个月各时间点的起搏阈值比较及其与术后即刻起搏阈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起搏阈值>2。5 V/0。4 ms者。22 例患者术后1、6、12、24、36 个月各时间点的阻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稳定在正常值范围;但均低于术后即刻的阻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起搏QRS波时限为(114。09±13。68)ms,较术前的(168。18±9。06)ms明显缩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未发生纠正CLBBB起搏失夺获、3830 导线移位、穿孔、重置或拔除,无心力衰竭再住院及死亡风险。结论 LBBP导线纠正CLBBB参数满意且 3 年内稳定性与安全性良好,LBBP可明显缩窄QRS波时限,改善心室激动的同步性,达到生理性起搏改善心力衰竭的目的。对于心力衰竭伴CLBBB患者,LBBP可作为纠正CLBBB的一种合理选择。

    窦性心律左束支起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电极参数

    心肌梗死患者脂蛋白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研究

    张艳双赵桂英李萍闫承慧...
    473-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脂蛋白(Lp)(a)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23 年4-6 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诊断为心肌梗死的125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LVEF将患者分为两组:射血分数降低组(LVEF<50%,n=57)和正常射血分数组(LVEF≥50%,n=68)。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分析Lp(a)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188,P<0。05)。106。75 mg/L的Lp(a)浓度对LVEF降低的预测值最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52(95%可信区间0。556~0。749,P<0。05),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42。6%。结论 Lp(a)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心肌梗死患者Lp(a)水平越高,LVEF越低,患者心功能越差,出现心血管事件风险越大。

    心肌梗死脂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

    日间病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

    郭鑫垚裘淼涵王彩莲彭程飞...
    476-478,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日间病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021 年 3 月至2022 年2 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经日间病房入院并行PCI的145 例患者(日间病房组)的临床资料;同时,以1∶3 的比例匹配常规住院的435 例PCI患者(常规住院组)。以PCI后12 个月内的缺血事件为研究的主要终点,出院后12 个月内的全因死亡为次要终点。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介入手术情况、住院天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终点事件的发生与时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桡动脉入路比例、靶血管位置比例、支架个数、支架总长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病房组住院天数少于常规住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12 个月内,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术前充分评估后,日间病房患者行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均良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日间病房可行性安全性

    32P不同温度不同照射剂量对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初步研究

    郭佳程凤曹滨验游平飞...
    479-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2P不同温度不同照射剂量造成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理状态。方法 选取 48 只 6~8 周雄性SD清洁级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 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室温下10 Gy)、B组(低温下10 Gy)、C组(室温下30 Gy)、D组(低温下30 Gy)、E组(室温下60 Gy)、F组(低温下 60 Gy),每组各 8 只。采用32P发射的β射线进行照射。计算大鼠皮肤损伤面积、进行皮肤损伤评分及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比较各组大鼠不同照射时间皮肤损伤面积百分比、皮肤损伤评分及病理学变化。结果 F组大鼠不同照射时间的皮肤损伤面积百分比均高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照射后1 周、照射后2 周的皮肤损伤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中的B组、D组、F组大鼠受照皮肤的病理改变均早于室温下的A组、C组、E组,且损伤程度较重。结论 低温环境下的皮肤β射线损伤发生早、损伤进展快,且其损伤程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

    照射剂量放射性皮肤损伤β射线皮肤损伤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