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康廷国

月刊

1673-842X

zyxb@vip.163.com

024-31207232

110847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自创刊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及作者好评。坚持以中医中药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基层实用为根本,及时报道新理论、新技术、新思路、新成果。重点为中医药高中等院校教师、学生及医药人员服务,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栏目新颖,切合实际,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益气健脾法对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影响

    韩梦影肖海娟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研究逐步深入,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给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机会,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虽然免疫治疗改善了部分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但其单药有效率并不高,免疫药物费用高昂也极大限制了其临床持续性应用。因此,如何使免疫治疗疗效最大化逐渐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肠道菌群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可提高免疫治疗疗效。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肠道菌群与中医脾的生理功能相似,多项研究证实中医益气健脾法可调节肠道菌群,增加益生菌、减少有害菌,改善免疫功能。因此文章汇总了益气健脾法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环境,提升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研究现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益气健脾法免疫治疗肠道菌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恶性肿瘤

    中医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治疗帕金森病机制探析

    陆柚宇梁健芬林平平黄允...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认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氧化应激、α-突触核蛋白聚集、神经炎性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及铁死亡等导致的中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死亡,进而引发PD表型,各发病机制在独立发挥作用的同时又相互影响共同促进PD的发生发展,中医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在治疗PD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对氧化应激分别与炎症反应、线粒体损伤、铁死亡之间相互作用促进PD发生发展的机制及中医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治疗PD的作用机制做一浅探,以期为中医药靶向氧化应激治疗PD的机制研究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帕金森病氧化应激中医药

    黄连素对肝癌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孟蓝王乾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连素是从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类季铵生物碱,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共同发挥抗肝癌作用。黄连素抗肝癌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诱导癌细胞自噬性死亡、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通过查阅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体内外实验结果,对黄连素在抗肝癌细胞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揭示黄连素溶解性差、肠道吸收率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提出新剂型的研发可提高黄连素生物利用度和细胞摄取,为黄连素抗肝癌细胞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肝癌新药研发提供相应参考。

    黄连素肝癌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自噬

    补阳还五汤防治PCI术后心绞痛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高雨李平于金玉郑雨萌...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补阳还五汤为《医林改错》中所记载补气活血的名方,常用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所发心绞痛的辨证多属气虚血瘀。该文章综述了近几年应用补阳还五汤防治PCI术后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相关研究进展。在对抗炎症反应方面,补阳还五汤能够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发挥抗炎作用。在抗氧化损伤方面,补阳还五汤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提高再灌注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丙二醛(MDA)浓度等抗氧化应激损伤途径对抗心肌再灌注时产生的损伤。在保护血管方面,补阳还五汤能够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减缓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进程,促进PCI术后损伤血管的修复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调节血脂方面,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PCI术后患者的预后。文章综述以上4个方面以期为后续选择补阳还五汤防治PCI术后心绞痛进行相关作用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补阳还五汤PCI术后心绞痛补气活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丹参红花方联合LMWH对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血栓预防的治疗价值

    张春晓王立刚王磊陈烨...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丹参红花方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在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治疗过程中对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的临床影响。方法 以绍兴市中医院关节骨科2022年10月-2023年4月收治的6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入院72 h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快速康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予低分子肝素钠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治疗组34例予丹参红花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血浆AT-Ⅲ的水平变化及LDVT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完成试验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经统计两组患者术前PT、APTT、TT、D-二聚体、血浆AT-Ⅲ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治疗组PT、APTT、TT较同期对照组有所延长(P<0。05),D-二聚体水平较同期对照组下降(P<0。05),血浆AT-Ⅲ活性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术后LDVT事件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治疗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术后运用丹参红花方联合LMWH的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明显降低术后D-二聚体水平,提高血浆AT-Ⅲ活性水平,减少术后LDVT发生率,在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治疗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

    丹参红花方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活血化瘀法下肢静脉血栓

    实脾消水散2号联合灸法及穴位注射干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性水肿临床观察

    钟富强林彤彦丁玮玮李戈...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实脾消水散2号联合灸法、穴位注射干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性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性水肿女性患者共70例,入组患者年龄为35~76岁,平均(55。4±9。6)岁,病程6~18个月。对入组患者应用实脾消水散2号联合百笑灸及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治疗侧手臂进行臂围评分,并对患侧上肢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中医证候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评价,最终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经治疗,患者术侧臂围评分、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分、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Karnofsky量表(KPS)评分、中医证候(肢体麻木、上肢酸胀、上肢肿痛)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IL-6、TNF-α、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实脾消水散2号联合百笑灸、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可以明显缓解乳腺癌患侧上肢的肿胀水平,其中显效33例(47。14%)、有效32例(45。71%)、无效5例(7。14%),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 实脾消水散2号联合灸法、穴位注射对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的肿胀治疗效果显著。

    实脾消水散2号灸法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乳腺癌术后淋巴性水肿

    基于"脾为后天之本"探讨脂肪源性外泌体调节骨关节炎骨稳态作用机制

    张思源黄传兵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通过运化"膏脂"等后天之精充养肾骨系统,从而发挥益肾填精、渗灌骨空、生髓养骨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脂肪组织能分泌多种外泌体,广泛参与骨稳态的调控过程,包括促进软骨合成代谢、改善炎症微环境、缓解疼痛、抑制异常软骨下骨吸收等,而骨稳态破坏是骨关节炎的病理关键。脂肪及脂肪源性外泌体与脾化生的"膏脂"等精微物质在功能及来源上联系紧密,且在生理特点上存在共通之处,可以理解为"膏脂"在微观层面上的体现之一。从"脾肾相关""脾为后天之本"等理论入手,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脂肪源性外泌体对骨关节炎骨稳态的调控机制,完善中医经典理论的现代科学阐释。多种外泌体与脾系病证的病理过程以及改善密切相关,调控脂肪源性外泌体的成分及生物发生、驱动、摄取等或许是骨关节炎"从脾论治"的新靶点。

    脾肾相关脂肪源性外泌体骨关节炎膏脂骨稳态

    基于"肾脑相济"理论探讨耳穴通过HPO轴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机制

    崔嘉桐任路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绝经期失眠症,又称为更年期失眠症,指女性在围绝经期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发生失眠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围绝经期失眠症是严重困扰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首。中医认为此病与肾虚造成"肾脑失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衰退,脏腑机体失养,脑主精神意识功能失常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病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 O轴)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文章基于"肾脑相济"理论以及HPO轴功能探讨耳穴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机制,选取肾、内生殖器、神门、交感、内分泌5个穴位进行按压,以调整阴阳、调节HPO轴功能、使"肾脑相济",从而达到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目的,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肾脑相济"围绝经期失眠HPO轴耳穴

    经典名方温经汤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李军鸽王永春邱智东王彩虹...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名方温经汤收载于《妇人大全良方》,具有温经补虚、化瘀止痛之功效,为治疗妇人月经不调、血海虚寒、气血凝滞的常用方剂,该研究整理总结了近些年有关温经汤的现代研究成果,其药理研究表明温经汤具有改善供血、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痛经、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女性疾病。通过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现代临床应用的分析,并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即质量传递与溯源、成分特有性、成分与药效关联、成分可测性及复方配伍环境对温经汤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初步分析人参皂苷Rg1、Re、Rb1、阿魏酸、丹皮酚、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肉桂酸、藁本内酯、莪术醇、莪术二酮、甘草苷、甘草酸等成分与其药效相关,可作为温经汤的Q-Marker,以期为后续建立完整的温经汤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温经汤经典名方研究进展质量标志物

    太极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达标控制增效研究

    耿昭阳杨琨刘宏潇冯兴华...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肾虚瘀阻证患者达标控制的增效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AS肾虚瘀阻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太极拳运动联合补肾强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补肾强脊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0周)和治疗12周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评分、指地距、枕墙距及抑郁、焦虑和压力量表-21(DASS-21)评分、夜间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脊柱痛VAS评分、患者整体评估(PGA)评分、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FACIT-F)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脱落12例,最终纳入68例分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6例。(1)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ASDAS-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ASDAS-CR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ASDAS-CRP<1。3达标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0。6%vs 25。0%);治疗组ASDAS-CRP实现重要改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6。3%vs 38。9%)。(2)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BASFI评分、BASMI评分、指地距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BASFI评分、BASM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治疗12周后,治疗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脊柱痛VAS评分、夜间痛VAS评分、PG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夜间痛VAS评分和PG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太极拳运动联合补肾强脊汤能有效降低AS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提高功能状况,缓解焦虑、抑郁,改善患者报告结局,太极拳运动对AS的达标控制具有增效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补肾强脊汤太极拳达标控制疾病活动度增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