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石家庄市某大学校园VOCs污染特征与源解析

    刘佳悦刘大喜崔建升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石家庄市裕华区某大学校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明晰VOCs来源,利用SUMMA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离线监测2024年5月中校园内的55种VOCs,分析VOCs的浓度分布与组成特征,计算其O3生成潜势(OFP)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结果表明:监测期间,石家庄市某大学校园TVOCs(总VOCs)平均浓度为221。19 μg/m3,组分占比比较为:卤代烃>OVOCs>芳香烃>烷烃>烯烃>含硫化合物,芳香烃与OVOCs的OFP贡献率最高,削减机动车排放与溶剂使用是控制O3污染的关键。萘、1,2,4-三甲苯、1,3,5-三甲苯、对二甲苯和甲苯对SOAP贡献率较高,控制苯系物的排放是降低SOA生成的关键。通过源解析及监测数据分析,得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贡献源,其次为农药源,氯乙烷、邻二氯苯等烷烃及苯系物为优势贡献物种,因此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为校园内VOCs管控的重点。

    VOCs校园排放特征源解析石家庄市

    "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体系在移动源闭环监管中的应用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叶志泉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莞市机动车增长和城市建设带来的移动源污染日益凸显,为持续做好移动源污染治理,减小东莞市的臭氧超标现象,通过对东莞市"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体系在移动源闭环监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了移动源污染闭环治理思路:移动源排放污染的高效治理须在不断完善"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体系的基础上,从源头、使用和末端3个层面同时进行,才能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

    移动源一体化体系排气污染东莞市

    废弃铅锌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

    袁大留孟文将
    147-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废弃铅锌矿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环境风险,以黔中高原地区某废弃铅锌矿作为研究对象,对矿区周边的耕地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以评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该废弃铅锌矿周边耕地土壤中,有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超过了贵州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超标倍数比较为:Hg(33。80)>Zn(20。95)>Pb(7。29)>As(1。78)>Cd(0。36)>Cu(0。21)>Ni(0。1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与Zn、Zn与Pb、As与Hg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这些重金属的来源较相似;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周边耕地土壤Zn、Pb、As、Hg均达到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等级,表明矿区周边耕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r、Cd、Ni、Cu为清洁,As为轻度污染,Pb为偏中度污染,Zn、Hg为偏重度污染;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1541。05,达到很强生态危害级别,其中Hg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最大,结果表明,矿区周边耕地土壤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铅锌矿耕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

    西南某铅锌矿选厂及尾矿库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分析

    林清于茵周迅高程...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查明西南某铅锌矿选厂和尾矿库周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对选厂和尾矿库周边区域14个表层土壤、5个地下水、3个地表水和3个底泥样品中镉、汞、砷、铅、铬、铜、镍、锌等8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受到镉、铅、铜、锌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样品污染等级为警戒线、轻度污染、重度污染的比例分别为7。1%、28。6%、64。3%。潜在生态风险等级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为中等生态风险。地下水重金属含量砷超标。地表水重金属未超标,底泥镉、铅、锌超标且都出现下游富集的情况。结合超标点位位置来看,推测土壤主要超标原因可能与尾矿库扬尘和选厂废气排放有关。建议根据土地用途采取治理修复或风险管控来保障土壤安全利用。

    铅锌矿土壤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西南某矿业小镇农用地重金属调查评估及健康风险评价

    王豪周妍刘朝蒋文瑞...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西南某矿业小镇农用地重金属污染进行调查,探究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并进行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析了农用地的环境风险等级,为后续分类管理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存在铅、镉污染问题,超标范围较广,共在地块内采集206个土壤及农作物样品,土壤总镉浓度为0。03~0。5 mg/kg,超筛选值样品数17个,超标率8。25%;土壤总铅浓度为19。5~387 mg/kg,超筛选值样品数97个,超标率47。09%。农产品样品中仅萝卜、大麦出现铅超标问题,其余样品均未超标。调查区域环境分析等级为低风险。根据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本调查农用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对于成人和儿童潜在总非致癌风险和潜在总致癌风险均可以忽略。

    农用地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移动通信基站近场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及评价方法

    王卓群
    164-16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估移动通信基站近场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其评价方法。采用外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2种典型基站天线(ODV-090R17K和ODV-065R15B)近场电磁辐射特性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O DV-065R15B在中等距离处(4~7 m)形成较高的场强集中区域,最大场强值为5。075 V/m;ODV-090R17K的场强分布相对均匀,最大值为3。819 V/m。仿真模型验证表明,2种天线仿真结果良好。同时,进一步的仿真评估分析揭示了 2种天线在不同方向上的辐射特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移动通信基站的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优化基站选址和天线配置提供参考。

    移动通信基站近场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污染物超标成因及对策研究——以QY市为例

    潘先见甘孟胡文泉
    168-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QY市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污染物超标情况,探讨其成因及防治对策,以支持QY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推进。基于QY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2014-2023年的例行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污染物超标情况,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对污染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2023年QY市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污染物超标率为23。1%,其中重金属污染超标点位占比达16。5%。主要超标污染物包括镉、汞、铅、铬等,QC区和YD市的土壤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化工企业周边挥发性有机物检出率为8。9%,石油烃检出率为4。8%。土壤污染物超标的主要成因包括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历史遗留污染问题以及监管能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采取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加快污染场地修复、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和标准等措施,以切实推进QY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污染物超标成因分析防治对策

    淮北煤矿沉陷区溶解性有机物构成特征研究

    陆旭陈振生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采煤沉陷区水体和周围土壤溶解性有机物(DOM)特征。基于三维荧光光谱(EEMs)、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研究了安徽省许疃煤矿采煤沉陷区水体与土壤DOM的含量、组成和官能团特征。结果表明:水样C1、C2、C3荧光强度均值分别为(0。31±0。04)(0。23±0。03)(0。29±0。03)R。U。;土样 C1、C2、C3 荧光强度均值分别为(0。68±0。13)(0。63±0。11)(0。43±0。13)R。U。。水体DOM组分主要为UV类腐殖质、类胡敏酸和类色氨酸,而土壤中DOM组分为UVC类富里酸、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水体和土壤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94±0。09)(1。92±0。26)。矿区DOM主要源于内源活动,腐殖化程度低。沉陷区环境稳定,有利于内源性有机质的生成与积累。

    采煤沉陷区三维荧光光谱(EEM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自主织神经网络(SOM)

    上海市国控断面水质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

    余磊杨婷贾文飞刘壮...
    17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基于上海市国控断面2020年逐月实测数据,对34个断面7项水质指标进行水质评价,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上海市的水质时空特征。结果显示:上海市国控断面综合污染指数为0。33~0。73,均达到了 m类水标准,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单因子评价分析中,仅TP和DO的达标率在85%左右,其余5项评价指标,达标率均在95%以上;空间上主要分为三大类:①上游边界断面;②黄浦江及下游断面;③水源地和崇明岛南部断面及与长江口相接的蕴川路桥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55~0。73、0。33~0。55和0。33~0。41;水质月变化特征结果分析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中夏季6-8月份的水质较差,受影响的因子为TP和DO,主要受面源和内源的影响较大。

    国控断面水质评价时空特征上海市

    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异味物质实验

    张建勋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水体中异味物质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针对水体异味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在异味物质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并详细阐述了实验过程。通过优化固相微萃取的多个条件,包括涂层选择、氯化钠加入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振荡速度及脱附时间,确定最佳实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较低的检出限,能够准确、灵敏地检测水体中的异味物质。通过实际样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水中异味物质的监测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水中异味物质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