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诗意生态视角下沣西新城渭河新沙湾景观规划研究

    周叶舟郭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沣西新城渭河新沙湾公园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与营造诗意景观环境为 目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方法进行上位解读和现状分析,得出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点.为此明确了"三生"共融的规划思路,并应用到新沙湾景观规划研究中;提出了"在水一方"的设计主题,以场地文化为灵魂,以创新港生态为依托,融入多样化的配套功能,构建天人合一的诗意景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研究探索总结出以"法诗画之美,保护生境,开拓画境,延续意境"的设计策略,旨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典范,以期为今后构建诗意生态的景观环境提供一定参考.

    诗意生态"三生"共融天人合一新沙湾公园

    城郊区域古海塘保护与风貌提升设计——以萧绍海塘益农段为例

    丁艳灵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萧绍海塘文化形态多样、人文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明显,具有传承治水理念、工程技术、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当前萧绍海塘文化遗产存在海塘本体及海塘管理设施遗存遭受破坏,环境风貌差、安全隐患突出、文化展示缺失等问题,如何在此背景下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与风貌提升,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以萧绍海塘益农段改造为例,探讨了城郊区域古海塘的保护与风貌提升策略.通过梳理地域风貌格局及特色元素,查找短板问题,明确特色定位、整体格局和整治提升的重点区域,对廊道界面、建筑控制、色彩指引、绿化提升、管控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化落实.

    城郊区域萧绍海塘益农段古海塘保护风貌提升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在长江中游居住小区中的应用——以荆州市曲池东院为例

    邓婧周明芹
    12-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园林作为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其艺术风格、造园手法独具特色.为进一步加强对苏州园林的研究,同时为长江中游其他居住小区植物造景提供参考.以荆州市曲池东院一期项目为例,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了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在曲池东院中的应用,探讨了新时代下园林文化融合的新型路径与应用方式.结果表明:该项目共选用植物种类85种,隶属49科,66属;所采用的植物配置手法,包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等;经典配置模式包括:蕉竹相配、"前榉后朴"等.整体种植布局上采用 自然植物和修剪植物结合栽培,与苏州园林相比更加简洁清晰.

    曲池东院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原则

    6种园林植物在恩施市的观赏性与适应性调查评价

    陈启斌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恩施市种植的园林植物,分析了其观赏性和适应性.对三角梅"安格斯"、三角梅"童安红"、小苍兰、羽衣甘蓝、风信子、芍药6种园林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对园林观赏性和适应性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1年的观测和记录,观赏性综合评价按等级划分,三角梅"安格斯"、三角梅"童安红"、小苍兰属于Ⅰ级,芍药、风信子属于Ⅱ级,羽衣甘蓝属于Ⅲ级.适应性综合评价按等级划分三角梅"安格斯"、三角梅"童安红"、芍药属于Ⅰ级,小苍兰、风信子属于Ⅱ级,羽衣甘蓝属于Ⅲ级.三角梅"安格斯"、三角梅"童安红"、小苍兰的观赏价值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好,适合在恩施市园林景观中推广应用.

    园林植物三角梅观赏性适应性

    高校校园景观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杭州地区高校为例

    王颖刘淑丹马军山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合理评价并积极提升高校校园景观质量,以杭州地区8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者对校园景观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价问卷,结合因子分析法构建了4个目标层、24个指标要素的高校校园景观评价体系,并运用IPA根据满意度与重要性结果评估和优化校园景观.结果表明:高校校园景观的重点改进区域分别为景观空间尺度适宜性、热舒适性、环境干扰度、服务设施完善性、提供非正式学习空间;次要调整区域是铺地的丰富度与引导性、社交促进、自然声音丰富度、激发学习兴趣、提供课程体验实践机会、作为展示平台、科普教育性、活动多样性.最终,针对性地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活动体验三方面对高校校园景观提出了优化建议.

    高校校园景观因子分析法IPA满意度评价

    生态声屏障植被与基质筛选研究

    张婷刘文祥胡远华曹雷雨...
    28-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筛选适宜高速公路生态声屏障种植的植物种类和基质配方,为高速公路生态声屏障的构建提供参考.首先,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适宜南昌高速公路环境生长的植物种类;然后,基于不同配方基质对筛选出的植物进行声屏障种植试验,观测植物的存活率、生长势、覆盖效果、景观效果等指标,评估不同配方基质对供试植物生长的影响;最后,测定基质的理化性质,利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出适合用于生态声屏障的种植基质配方.结果表明:盆栽实验中,藤本月季、爬山虎、垂盆草、花叶络石、扶芳藤5种植物的存活率为100%,铁芒萁、薜荔、乌蕨、地茶、地果均存在一定比例死亡率,乌蕨全部死亡;声屏障种植实验中,爬山虎、花叶络石、扶芳藤在5种基质中存活率为100%,藤本月季存在约20%的死亡率,垂盆草仅在T1(泥炭∶腐熟枝条∶蛭石∶青石∶园土=4∶0∶3∶2∶27)、T3(泥炭∶腐熟枝条∶蛭石∶青石∶园土=4∶4∶0∶1∶27)中有10%的存活率,所有供试植物在T3中的生长势、覆盖效果、景观效果总体呈现最佳,T3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指数最大.花叶络石、藤本月季、扶芳藤、爬山虎更适宜作为南昌高速公路生态声屏障种植材料,T3(泥炭∶腐熟枝条∶青石∶园土=4∶4∶1∶27)为最佳种植基质.

    生态声屏障植被筛选基质筛选隶属函数

    基于AHP-FCE的郑州大学校园景观综合评价和分析

    闫景利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地对郑州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充分地掌握郑州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现状,为其校园景观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和基本依据,同时为类似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采取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AHP-FCE),以郑州大学新校区为研究对象,选取总体景观、植物景观、建筑景观、水体景观、道路小品等5个方面的20个评价指标,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整体处于"良好"层次,尤其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显著,空间层次丰富;水体景观的驳岸形态多样,岸边生态优良;但同时也存在植物景观群落结构简单、建筑景观体量外观欠佳、道路小品景观艺术性不足等问题.校园景观评价的定量化和科学化对指导校园景观提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校园景观的营造和提升是多维度的,建议目前郑州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的提升可从以下方面进行:①增加植物物种,优化群落结构;②注重建筑与环境的交互关系;③提升道路小品景观的艺术性.

    校园景观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郑州大学

    基于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响应的风景区保护研究——以富春江—新安江为例

    严慧萍陈楚文
    41-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人类活动对风景名胜区影响逐渐增强,带来了景观格局变化、风景资源破坏等威胁.然而,当前风景区相关研究中,较少以定量化方式反映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并落实到风景区保护的实践工作中.以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区为例,以五年为区间,基于2000-2020年的五期数据,通过探索人类活动强度和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响应关系,并对人地矛盾突出区域叠加分析,讨论了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策略.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异质性提高;②人类活动强度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城镇附近,空间上呈现出条带状分布趋势,尤其是河流沿岸人类活动强度显著提升;③人类活动强度和景观格局变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人地矛盾突出区域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趋势,特别是中部河流区域;④现状风景资源中共有21处景源,位于人地矛盾突出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有利于为风景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对受人类活动影响密切的风景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风景名胜区人类活动强度景观格局风景资源保护利用

    城镇老旧小区景观微更新设计及工程技术研究——以杭州市古荡湾社区为例

    周缓缓谭大秀沈航鹏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小区景观微更新设计已成为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为提高老旧小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以杭州市古荡湾老旧社区改造实践案例为例,通过前期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中期方案设计、后期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做法,实践总结出了设计策略和工程技术方法.结果表明:设计施工需从建筑提升、道路提升、基础设施提升、海绵城市景观提升等多角度展开,并结合智能化与节能化技术.多角度的设计与新兴技术的应用,满足了居民室内需求与户外需求,可为类似老旧小区的改造提供参考.

    老旧小区景观微更新设计工程技术海绵城市

    基于机器学习的松材线虫病疫木识别研究

    闫彦廷陈永刚王博郝首臣...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对我国的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准确且高效地识别疫木,从林区无人机影像中提取了植被指数、HSI色彩和纹理等17个特征指数,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BP 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CatBoost(category boosting)、K 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5 种典型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多特征多模型的松材线虫病疫木识别方法.结果表明:仅使用单一类型特征或全部特征时均不能获得最优的分类准确率,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在特征选择之后能提升疫木识别的准确率;其中以RF模型的疫木提取精度最高,准确率为92.94%.总体而言,RF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在无人机松材线虫病疫木识别中具有较大潜力.建立的疫木识别方法为防控森林病虫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

    松材线虫病无人机影像机器学习特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