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邱天河

双月刊

1674-5035

xbsk@lit.edu.cn;xuebao@lit.edu.cn

0379-65929275

471023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大学路1号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由原《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和《洛阳大学学报》合并而成,分为《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分别于1998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学报为大16开96页,季刊。《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分别于1998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学报为大16开96页,双月刊。本校《学报》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活跃学术思想、增进学术交流、推动教学改革,促进科技进步”为宗旨。《学报》编辑部由校学术委员会直接领导,编委会由本校各学科专业权威人士组成,专职编辑队伍综合素质较高,办公实行自动化管理。《学报》编委会展开了大量细致严谨、卓有成效的工作,全校教职员工给予本刊以极大的热情与关注,投稿积极踊跃,使本刊成为我校进行学术研究的园地、对外宣传的窗口、信息交流的渠道,为提高我校教学水平和知名度起到重要作用。《学报》编辑部已成为我校重要学术机构之一。本校《学报》主要内容有:政治理论与基础理论研究;建筑工程材料及建筑装饰材料、建筑工程与建筑装修、工程造价、机械工程、汽车制造与维修、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环保工程等工程技术领域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交流;贸易经济、工商经济管理、会计与经济信息管理等社科论文以及中外文学赏析、教学研究等。我们与全国几百所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情报网已建立起资料交换的长期合作关系,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本刊严格按照《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编辑出版,力图精益求精,刊物质量逐年提高。学报编辑部实行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做到了业务工作和日常事物管理的全部计算机化。学报还加入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香港“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源、“北京书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数据源。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增加了学报文章与外界的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同声相应:明清之际王铎与中州文士的书画交往

    杨舒翔卢富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明清之际极具影响力的书画家、文学家、政治家,素有浓厚乡邦意识的王铎与彭而述、张缙彦、周亮工等中州文士有着深厚情谊,彼此之间除通过诗文唱和、诗酒酬唱、书信往来等方式来往外,书画交往也是他们彼此之间联络的重要方式.中州文士通过对王铎书画理论的接受与批评,认同并确立了王铎作为明清之际中州艺坛领袖的地位,推动了王铎书画作品经典化的进程,并自觉服膺、践行王铎提出的书画理论,相关作品带有明显的"学王"痕迹.

    王铎中州文士明清之际书画交往

    洛阳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研究

    赵君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阳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研究洛阳音乐类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其属于集聚型分布类型,"小集聚、大分散",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地貌、高程、坡度、坡向以及河流水系是影响洛阳音乐类非遗项目空间分布的直接因素.历史文化积淀、人口数量与经济生产总值等人文因素,与音乐类非遗项目数量构成正相关关系.

    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空间分布

    新质生产力的人民立场探析

    齐艳霞徐晓航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紧密相连,二者价值取向的同构特质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人民立场.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培养高素质人才,展现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探析新质生产力的人民立场,为进一步平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价值取向的关系,引领人类社会形态走向"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道路提供价值遵循.

    新质生产力人民立场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伊尹自立与太甲杀伊尹之谜新解

    尹松鹏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尚书》《史记》载,伊尹辅佐太甲,太甲不善,伊尹流放太甲于桐宫,让太甲思过,但不夺其王位,太甲改过后,伊尹又迎回太甲.然而,西晋出土的《竹书纪年》记伊尹自立,太甲杀伊尹.自此,学界开始争论伊尹是否自立为王、太甲是否杀伊尹,此已成谜案.根据时间顺序考证,事件始末是:太甲即位,不善,伊尹流放太甲于桐宫,以思过;太甲三年,伊尹迎回太甲.但太甲禀性难移,又为恶,伊尹再次放太甲于桐宫.太甲七年,太甲自桐宫潜出,杀伊尹.

    伊尹太甲《竹书纪年》商代

    汉代"谴"制考析

    何璇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谴"作为汉代官员管理手段,被时代赋予鲜明的特殊性,即"谴"兼有处罚与问责的性质."谴"作为历史演化的产物,对构建皇权与官僚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儒家文化进入制度运行的有效实践.总之,"谴"对于帝制初创时期的法律制度、官僚治理制度与皇权构建等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汉代官员管理君臣关系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舒茨与胡塞尔主体间性关系问题探析

    方博纬廖志鹏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舒茨把胡塞尔的理论和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大胆结合,创造出现象学的社会学.舒茨所理解的主体间性是自然态度下的主体间性,是现象学心理学意义上的主体间性.舒茨的理论从未脱离胡塞尔的现象学,他的现象学社会学是现象学心理学的产物,两者的主体间性是兼容的.舒茨与胡塞尔主体间性理论虽然在出发点和重点上和马克思主义有着显著区别,但在人际交往、社会历史、社会互动、实践作用等方面存在关联和互补性.

    马克思主义舒茨胡塞尔主体间性

    马克思对近代天意观的批判与超越

    段天娇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科的"天神意旨"、康德的"大自然隐蔽的计划"、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的历史目的论观念在不同层次上揭示了人追求私利活动冲突背后隐藏的理性能够认识到的天意所决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原则.对此,蒲鲁东把其简单地因袭为平等的原始意向与神秘趋势的天命目的论.马克思在汲取维科、康德与黑格尔历史哲学天意观合理成分的同时,通过对蒲鲁东的平等的原始意向与神秘趋势的天命目的论的批判,从现实的人既是自身历史创造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的立场出发,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为生产力与人们的交往方式的矛盾运动,从而揭示了现实的人创造自身历史活动背后所存在的客观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天意观理性历史必然性

    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旅游满意度与忠诚度研究——以河南省栾川县为例

    陈绍友张博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乡村性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感知、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质量感知的正面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价值感知的影响,乡村性感知对其无明显影响,满意度对忠诚度有显著的影响,提出应深入挖掘特色乡土文化、拓宽发展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人员管理等建议.

    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度忠诚度

    河南省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

    李三辉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推进乡村数字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河南不少地方围绕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得到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推进乡村数字治理仍存在理念认知、机制建设、行动能力等方面的欠缺.需加快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数字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主体的素养与能力,完善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保障体系,不断深化乡村治理中的"数字技术"与"治理行动".

    乡村治理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数字治理

    中原文化赋能"豫农"品牌的价值审视

    涂雨婷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是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不能局限于从时下流行的"健康""绿色""安全"等产品物理属性的价值点开展,也应从"地域文化"找到其特殊的精神属性.文化是品牌的核心与灵魂.在"品牌强省"建设过程中,河南应善于从中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将"中原文化"与"出彩河南"联系起来.挖掘文化资源"富矿",赋能"豫农"品牌,不仅能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助推中原文化传播、提升从业人员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中原文化农产品区域品牌文化赋能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