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炭高等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高等教育
煤炭高等教育

罗承选

双月刊

1004-8154

mtgj@cumt.edu.cn

0516-83885708;83885454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高等教育/Journal Meitan Higher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是一份由国家教育部为主管单位、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主办、立足煤炭行业、面向全国,以系统地反映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最新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设有“理论解读”、“学术前沿”、“高校管理”、“比较教育”、“博士文苑”、以及各种能反映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热点和难点问题的专业栏目、争鸣栏目等,欢迎广大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前来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凭病":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王琦车骋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文凭病"之间本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快了"文凭病"的恶化速度,而"文凭病"的出现又阻碍了高等教育的进步发展。且高等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显现出文凭自身价值衰微、文凭主义涌现以及文凭危机爆发等严重的疾病,制约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高等教育的宏观规划、社会文凭价值观的重塑及大学文凭自身价值的发挥等层面,都需要打破桎梏,重启控制扩招方案、打破"文凭至上"的固化模式及坚守文凭底线等破解之道,重塑教育、文凭、育人三者的良性关系与平衡之态。

    文凭文凭病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引力-定力-耐力":应用型高校毕业生海外工程项目就业何以可能?

    田芬吴志华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Z央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海外工程项目的12名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作为访谈对象,探讨他们在海外工程项目就业的状况。在入职初期,"脱贫""好奇""专业技术""开放型人格"等构成工作的引力;在适应期,向往异国文化、尊重当地文化、在文化碰撞中增长自信、反思本国文化等构成工作的定力;在稳定期,"优质收益"与"情感缺失"成为继续留在海外工程项目工作的耐力。

    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海外工程项目大学生就业地方应用型高校

    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路径

    牛丽玲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前沿的专业知识结构、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是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对陕西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师资匮乏、本土化课程建设薄弱、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偏少等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助在地国际化理念,地方高校要从强化教师的国际素养、融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在地国际化课程与教学体系、严控来华留学生质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在地国际化

    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亓光刘鑫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课面临诸如教育主体的去中心化、教育场域的移动化、教育内容的碎片化等新特点。这些特点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能力形成了现实挑战,主要集中在教育目标时代性、教育内容系统性、教育方法有效性以及教育评价过程性四个维度。这些挑战决定了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但其实践路径的可行性并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个人努力,还需要高校平台和社会环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个人的努力提升、高校平台的全力支持和社会环境的通力配合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育能力,以适应数字时代的思政教育需求。

    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能力数字教育

    高校"大思政课"课程体系建构的历史脉络、理论依据与实践拓展

    程志波闫烁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历经多次变革演进,最终形成以"一元两类三阶"为核心、"四元融合"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积极回应新时代培育强国先锋的历史任务,需要厘清"大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与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上,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坚持实践探索,通过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思政课教学测评方法等措施,不断丰富拓展"大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内涵与功能。

    "大思政课"课程体系一元两类三阶"四元融合"

    数字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样态与推进路径——基于江苏省高校的问卷调查

    梁庆婷王倩吕婷婷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注入了创新动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了思政课教学的精准化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沉浸式的教学感知环境,知识图谱技术实现了思政课程内容的可视化。以高校思政教师、学生和技术管理部门为研究对象,对江苏省高校的数字赋能思政课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技术促进了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但也面临着素养能力制约应用实效、底座建设影响教学融合、技术主导带来伦理危机和数字应用潜藏安全风险的问题。提升能力、夯实基础、科学运用和规范管理是推进数字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备路径。

    数字赋能数字技术高校思政课教学

    数字时代连环画图像叙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应用

    杨洪敏秦群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连环画图像叙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力为教育内容提供了独特的呈现方式。连环画通过连续的图像、简洁的文字和丰富的情节,传递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连环画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得到了创新。在数字平台上,连环画可以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增强作品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拓宽教育的受众范围和效果。数字连环画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教育平台进行传播,提高教育的可及性和影响力。在此背景下,连环画图像叙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通过对其在数字时代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受众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教育体验,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数字时代连环画图像叙事应用研究

    教育家精神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探析

    宗钰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实现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应以教育家为职业榜样,以教育家精神赋能职业发展。高校要帮助思政课教师队伍在价值引领、师德建设、技能培育、创新探索、品质铸就、境界提升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导思政课教师树立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的职业发展观,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思政课教师教育家精神教育强国职业发展大中小学一体化

    信息技术之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雷莉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交流、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教学考评机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同时,它也带来了网络资源课程建设不够规范、教学内容与形式契合度不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所欠缺等问题。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运用中的优化路径包括:推动高校思政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提质增效;构建内容与形式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格局;切实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时代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回应

    李明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政府治理中的深度嵌入,公共管理者的实践场景以及治理效能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其职业胜任力正经受严峻考验。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等都遇到不同程度的挑战。顺应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革命性机遇与颠覆性挑战,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应主动做出创新性变革予以正面回应:培养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数智型"公共管理人才;集聚高校、地方政府以及人工智能企业等优质资源,筑牢人才培养共同体;打破公共管理、人工智能、法学、伦理学等学科藩篱,绘制面向人民美好生活的课程体系;变革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兼具公共服务美德与才华的新时代公共管理者。

    人工智能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职业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