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潘世伟

月刊

1005-8273

mdllyj@sass.org.com

021-64274736;53060606-2538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38室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Journal Studies on Mao-Zedong and Deng-Xiaoping Theor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研究、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社会主义新旧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国外有关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展城镇集体经济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龚云孟虹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壮大城镇集体经济,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关系到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服从国家顶层设计,实现城镇集体经济的集约、协调发展;加速数字化转型,以技术创新驱动城镇集体经济升级;构建复合型人才梯队,实现人才资源可持续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展城镇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城镇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集体经济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辩证逻辑解读

    薛伟江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辩证逻辑观点看,科学的理论体系揭示出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反映出哲学逻辑范畴相互参照、有序递进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建构以"类""故""理"三大范畴为线索,以共性和个性、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内因和外因、可能和现实、偶然和必然等逻辑范畴为基本环节,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问题依次展开,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依据,既与中国哲学范畴体系相融通,又符合现当代哲学发展大趋向,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体系化学理化辩证逻辑

    论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的独特性

    曹峰旗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本体论层面,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的第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的守正与创新.在价值论层面,中国共产党高扬人民性旗帜,完成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自觉,使人民性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的出发点与价值归宿,使理论发展实现了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相结合的理论自觉,折射出着集体智慧的光辉.在认识论层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般规律具有抽象性与概括性,科学理论与现实实践之间需要认识环节来衔接与转换,"实事求是"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的一条认识论红线.在方法论层面,"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方法,是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自觉运用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度与广度.

    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独特性

    从"权利的平等"走向实质的平等:马克思平等概念的新时代意蕴

    鲍金杨静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权利的平等"与实质的平等指向两种不同的平等观,二者价值取向相同,但在内容与要求层面存在张力."权利的平等"侧重程序、机会、权利等,实质的平等侧重人们的真实需要、整体过程、实质结果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深入分析了"权利的平等"的历史合理性及其限度,重构了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质平等境域.马克思的实质平等思想不仅对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更对新时代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权利的平等实质的平等共同富裕

    资本主义话语扩张的现实危害性分析

    姚黎明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主义通过廉价商品和坚船利炮不断扩张,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世界性.与此同步,其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话语体系不断扩张与演变,完成对人的主体精神的解构和重塑,比其物质系统更具"杀伤力"和危害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个人主义话语体系、日常生活话语体系、思想文化话语体系,把现实的人抽象成原子式个体,确认资本增殖是个体最大理性,把人的主体精神淹没于符号化消费,按照资本意志重塑人的精神世界.这一整套"话语术"极具迷惑性,让人们认同甚至主动引进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与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给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警惕现代资本主义话语体系对我国话语体系演进的影响及其潜在风险.

    资本主义话语体系现实危害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中国共产党重视媒体传播和国际形象塑造的历史经验——以《中国文摘》为考察对象

    高敏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摘》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向海外发行的英文期刊,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媒体传播工作和国际形象塑造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真正成为党和人民声音的忠实传递者;增强国际舆论场域话语权,更好将政党价值理念转化为国际关系权力;精准把握党的形象定位,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对党的国际形象更加积极正面的认知;创新传播方式和叙事体系,拓展党的国际形象的宣传阵地;加强翻译能力建设,用海外读者易于接受的话语扩大受众面.

    中国共产党媒体传播国际形象塑造历史经验《中国文摘》

    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社会制度优势

    陈健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推进科技现代化,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科技事业实践探索中将科技现代化提高至技术革命高度予以重视、注重协调科技水平整体提升与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攻克的关系、注重在顶层设计与目标导向中实现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坚持计划经济体制与举国体制相结合、强大的精神引领、领袖人格魅力和坚强决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等优势,这也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新时代新征程,应充分借鉴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显著优势与主要经验,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在为国为民服务中进行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科技现代化科技创新技术革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文化领导权建构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郑人杰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发展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全面执政地位的确立、经济条件的持续改善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建构文化领导权,通过批判非无产阶级思潮,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开展旧文艺改造工作,推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事业;明确文化建设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意识.这些举措极大推动了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推进了党的文化领导权建构.

    文化领导权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

    俄罗斯几修历史教科书彰显的社会意识形态变化轨迹

    吴恩远李晓华
    8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社会意识形态经历从"全盘西化"到"重新评价苏联"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从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各级学校历史教育的混乱,到俄罗斯政府重新修订出版全国统一思想观念的历史教科书.具体变化轨迹是从全盘否定苏联到重新评价苏联的重大发展阶段:一是肯定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二是指出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之后击败法西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基础;三是强调20世纪50至70年代,苏联社会现代化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举成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四是认为尽管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存在严重弊端,需要改革,但并非病入膏肓、必然灭亡——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全盘倒向西方的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从苏联解体后几次修订历史教科书的沿革来看,俄罗斯民众对苏联历史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发展.

    俄罗斯苏联解体社会意识形态变化历史教科书

    从唯GDP论辨析中西发展理念差异

    薛安伟
    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理念是一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一国经济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以及发展成果分配.西方主导的唯GDP论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产生较大影响,但随着过度重视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问题增多,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的发展理念都发生了变化.总体来看,中国与西方在经济发展理念上既有相同点,又各有特色.中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唯GDP论经济增长发展理念国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