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产品加工(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产品加工(下半月)
农产品加工(下半月)

张成龙

月刊

1671-9646

ncpjgxk@163.com

0351-4606086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双塔东街124号闻汇商务大厦B座2102室

农产品加工(下半月)/Journal AEM RODUCTS ROCESSING
查看更多>>《农产品加工·创新版》以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研发推广人员、院校师生为主要传播对象,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进步、行业创新为己任,竭诚为行业打造学术交流、成果转让、企业展示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响应面法优化紫色马铃薯全粉曲奇饼干的配制

    刘莉余梦婷黄华毕韬韬...
    1-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紫色马铃薯全粉、低筋小麦粉、木糖醇、白砂糖为原料制作紫色马铃薯全粉曲奇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进行优化试验,以曲奇饼干的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其最佳生产配方,即以混合粉(紫色马铃薯全粉:低筋面粉)比例30:70,白砂糖和木糖醇分别占20%、10%,黄油添加量60%,鸡蛋添加量20%。此配方制得的曲奇饼干外观和口感最佳。

    紫色马铃薯全粉曲奇饼干响应面法

    薄片预处理方式对制丝及卷制质量的影响研究

    蔡艳孙常荣刘民昌张荣亚...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薄片经打叶机处理造成的不必要造碎,提高资源利用率,研究了薄片与配方烟叶均匀混合后经打叶机处理模式与薄片单独润叶不经打叶机处理,2种生产模式对制丝和卷制质量的影响。与混合润叶相比,薄片单独润叶能够提高制丝批次的出丝率,降低烟叶消耗,出丝率均值由92。72%提高到93。11%;与混合润叶相比,薄片单独润叶能够降低卷制环节的烟支剔除率,剔除率均值由0。68%降低到0。34%,降低了单箱耗叶量;2种预处理模式下,单独润叶与混合润叶相比烟支内3。15~4。00 mm长度烟丝占比增加,1~2 mm长度烟丝占比增加,500 μm~1 mm长度烟丝占比减少,<500μm长度烟丝占比减少。单独处理薄片生产模式通过减少薄片烟叶造碎、降低碎末烟丝比例、提高填充性能烟丝所占比例改善了烟支的卷制质量。薄片单独预处理模式对于卷烟厂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薄片单独润叶混合润叶在线打叶出丝率剔除率烟支结构

    番石榴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徐金瑞侯方丽胡勇黄建蓉...
    13-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番石榴多酚的提取工艺,并对番石榴多酚体外抗氧化与降血糖的作用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番石榴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番石榴多酚清除自由基(DPPH·)能力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评价其体外抗氧化与降血糖的作用。番石榴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30 min;番石榴多酚清除自由基(DPPH·)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52。88 mg/L和6。97 mg/mL。番石榴多酚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DPPH·)的能力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可作为抗氧化与降血糖功效因子加以开发利用。

    番石榴多酚超声波提取抗氧化作用抑制α-葡萄糖苷酶降血糖

    酵母-β-葡聚糖的抗炎症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郑英亮颜东方李沛李库...
    17-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酵母-β-葡聚糖产品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存活率和NO释放量的变化影响,结果发现分子量小于10 000 Da的水溶性酵母-β-葡聚糖质量浓度低于400 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无毒,并且在质量浓度大于100 μg/mL时,NO释放量均显著降低。表明酵母-β-葡聚糖可以改善LPS诱导的RAW264。7中NO释放增高的情况,降低炎症反应,因此其适合作为抗炎症功能饮料的原料。

    水溶性酵母-β-葡聚糖抗炎症活性功能饮料

    不同杀青方式对茶叶中氟及主要呈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杨天铭马玉青梁名志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加工方式对茶叶氟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研示范基地的"云抗10号"茶树鲜叶为原料,分别研究了蒸青、煮青、微波、炒青4种杀青方式对茶叶氟含量及主要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鲜叶在经不同杀青处理后其茶叶中的氟及主要呈味物质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规律性,总体呈现出煮青<微波杀青<蒸青<炒热杀青的规律(仅蒸青的水浸出物含量稍高于炒青)。为砖茶的杀青推荐了煮青和微波杀青2种可供选择方式。

    茶叶杀青氟含量呈味物质理化成分

    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

    徐启民宋洪宁曾思恒何娟...
    23-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氨基酸,作为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而GABA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成分也得到了广泛认同,所以研制产GABA的直投式菌剂,在富含GABA的发酵食品应用中有重要意义。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产GABA的植物乳杆菌LP-YX-1进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为葡萄糖质量浓度45。44 g/L,蛋白胨质量浓度54。46 g/L,酵母粉质量浓度17。37 g/L,接种量3%,初始pH值8。0,培养时间24 h,此时培养液活菌数达到3×109 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 2。325倍。添加保护剂后,对培养液进行冷冻干燥制备冻干直投式菌剂,其活菌数达9。74×1011 CFU/g,存活率为83。33%。

    γ-氨基丁酸植物乳杆菌培养基优化

    酵素酿造过程中乳酸强化发酵工艺研究

    曹刚刚冀利峰徐芳芳李宣衡...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发酵工艺和发酵条件对酵素的有机酸组成和总酸含量的影响。分别以合成培养基和混合果蔬汁为发酵基质,采用酵母、醋酸菌和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菌种,设置5种发酵工艺,即不同的温度和溶氧、接种程序,通过检测OD600和总酸、乳酸、有机酸和残糖含量,同时比较不同工艺发酵风味。结果表明,在静置发酵体系和有搅拌通风的发酵体系中,都可以进行发酵积累乳酸,37℃培养相比30℃培养乳酸的积累量稍多但生物量较低,同样温度条件下,静置培养比摇瓶培养更有利于乳酸发酵,标准培养基采用不同工艺发酵,工艺1和工艺2在发酵第一阶段接种了醋酸菌,两者产酸水平高而乳酸占比较低,其中工艺2的总酸含量最高,达到22。6g/L,工艺3、工艺4和工艺5则相反。5种工艺发酵后残糖含量均低于1。5 g/L,工艺2和工艺3和工艺5在发酵第一阶段接种植物乳杆菌,总酸中乳酸占比比较高,采用混合果蔬汁发酵与标准培养基差异较大,总体产酸水平都更高,工艺1总酸达到63。5 g/L,但是总酸中乳酸的占比低,发酵液刺激性强,风味不佳,工艺5总酸含量32。5 g/L,总酸中乳酸占比最高。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接种乳酸菌强化乳酸发酵,后期再依次进行酵母和醋酸发酵的工艺会显著提高发酵液中乳酸的含量,酵素感官品质最佳。

    酵素风味乳酸植物乳杆菌发酵工艺

    酶法降解魔芋葡甘聚糖工艺研究

    唐晓东孙莹莹李瑜马俊...
    35-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比较了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甘露糖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糖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甘露糖酶降解魔芋葡甘聚糖的效果,考查了酶解时间和底物浓度对酶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聚糖酶降解效果优于纤维素酶;当魔芋精粉黏度相同时,添加不同酶添加量进行降解后,酶量越高,黏度降解的越低;当魔芋精粉黏度不同而添加酶量相同时,黏度越高,降解程度越大;用95%的乙醇溶液对降解产物进行沉淀,可以得到一定纯度的魔芋葡甘低聚糖。

    魔芋精粉葡甘聚糖酶黏度降解

    小粒咖啡在烘焙加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参数初步研究

    毕晓菲李亚男杨旸张晓芳...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咖啡在烘焙加工过程中相关因子对工艺参数的影响,应用上豆量为300~800 g的鼓式烘焙机开展咖啡豆的不同粒径、不同入锅质量及不同加工方法三因素对烘焙过程中的回温点、一爆开始、一爆结束及烘焙结束的时长及温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烘焙时,咖啡生豆的粒径、入锅质量、加工方法等都影响烘焙曲线,烘焙师在烘焙前掌握待烘焙咖啡生豆基本信息越充分,越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咖啡生豆烘焙曲线。

    小粒咖啡烘焙加工工艺技术参数

    海鲜菇熟制干燥脱水加工方法

    饶建青雷伟华李建芳林孝庚...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智能清洗风干流水线,结合蒸汽漂烫熟化技术,针对海鲜菇易变质、传统干燥保存口感差等特点,开发了熟制干燥海鲜菇干品制造工艺。通过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表征技术,结合主观评测方式,确定该产品相比传统干燥法制备的海鲜菇干品肉质更为紧实,整体的纤维束结构保留较好,复水烹饪后肉质更有"嚼头",风味浓郁,综合评价高。

    海鲜菇熟制干燥法菌物干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