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德力格尔

月刊

1671-0916

nmjx@chinajournal.net.cn

0471-4393713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 Science Edition)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与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终身教育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的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大板块,每板块各6期,其中单月为高等教育板块,双月为基础教育板块,刊登各学科教育科学类论文,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全国的教育发展服务。 本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列为固定期刊源,并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落实机制研究

    徐伟侠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全育人"是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支撑性、保障性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高校应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为引领,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提升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改革实效性,需要探究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高校"三全育人"的内在关联,从高校"三全育人"实践中归纳成效、理清问题,明晰主导精神、优化实现路径、完善落实机制,从而打造育人过程贯通、育人资源共享、育人力量汇聚的育人新格局.

    高校"三全育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立德树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与推进策略

    揭锡捷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于中华民族作为整体性存在的社会意识,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石.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共同体意识培育、共同体理念树立和共同体发展建设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树立关于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的正确观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以"认知—认同—自觉"的结构性内涵,指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目标;在现实中,应着眼主体、客体、环体、介体全链条,从机制构建、环境营造、文化浸润、网络引导、实践强化等方面,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认知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分数评价的反思与前瞻

    王冬春王爱菊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分数评价是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种评价方式,分数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和高效性构成其合理存在的条件.然而,当分数评价走向"唯分数"评价,就会陷入评价目的异化、评价功能窄化和评价过程简化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未来的分数评价应该是:树立科学评价观念,从"育分"走向"育人";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从"选拔"转向"发展";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从"终结"迈向"全程".

    分数评价教育评价多维评价体系

    相对学业等级何以影响农村初中生坚毅力: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余益兵陈桦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全国四个省份1017 名初一到初三年级农村青少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建立一个链式中介模型检验相对学业等级对农村初中生坚毅的预测作用以及动机调节和目标定向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相对学业等级与动机调节、掌握-接近目标和坚毅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动机调节和掌握-接近目标纳入方程后,学业等级对坚毅的预测作用被两条中介路径所解释:相对学业等级既通过动机调节影响坚毅,也进而通过掌握-接近目标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坚毅力产生影响.研究揭示了相对学业等级影响农村初中生坚毅的动机-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作用,揭示了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目标在坚毅品格培养中的潜在价值.

    相对学业等级坚毅内部动机掌握-接近目标农村初中生

    论师幼共生型关系中的教师角色与行为

    苗雪红卜叶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际关系是儿童社会生活的核心,而师幼关系是幼儿园场域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好的师幼关系是教师与儿童相互依存并彼此成就的共生型关系.在共生型师幼关系中,教师是儿童生活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更是教育过程中的终身学习者.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基于儿童成长需要,在流动变换的教育情境中灵活转换自己的角色,付诸相应的教育行为,支持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同时,教师通过与儿童的密切互动,向儿童学习,理解儿童,并进而理解儿童教育,从而获得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感.

    师幼关系师幼共生教师角色教师行为

    走向公共性:"好教师"角色建构的理念、经验及追求

    刘洪祥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教师"角色建构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命题,也是中小学教师角色实践和探索的终极目标.基于对课改理念变迁、一线教学经验及教育发展追求的研究,积极走向公共性是新时代"好教师"角色建构的根本向度.在课程变革语境中,考察三个课改时代的理念变迁发现:"好教师"经历了从"知识人"到"对话人"再到今天"公共人"的流变过程.在教学活动语境中,一线优秀教师成长经验也证实:"好教师"群像表现出积极走向教师角色公共性并涵盖其自身个体性的成长特点,既包括知识、能力、品德,也包括人格、精神、心灵,甚至生命.在教育发展语境中,新时代"好教师"成长需要追求鲜明的公共性内涵,包括公共意识、公共责任、公共精神等.

    好教师角色建构公共人公共性内涵

    大学教师教学伦理发展的现状与反思——基于中西部地区大学教师的调查分析

    李菲祝友琴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是一项关乎个体与社会发展的道德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伦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的道德属性和质量,然而当今大学教学的育人使命遭到了挑战,这影响了教师的教学伦理发展.通过问卷调查,深入研究了大学教师的教学伦理状况.研究发现,大学教师教学伦理总体水平较高,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能坚持教学人道精神,尊重学生的理智自由,坚持价值引导,并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但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教学伦理知行不一、教师教学理性精神欠佳、师生平等互动不足、教师难以平衡知识教学与价值引导,以及教师教学反思与创新的责任意识欠缺等.据此,教师的教学伦理素养应从四个方面提升:坚定实现教学本体价值,强化基层教学共同体建设,加强教学伦理反思,加强教学伦理规范建设.

    大学教师教学伦理教学伦理精神教学伦理原则教学德性

    教师权威的历史演进与现代转型研究

    崔妍付淑琼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权威是教师在角色要求下使学生信服的一种力量,教师权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对社会发展及教育有重要影响.教师权威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被划分为权威型教师权威、弱化型教师权威、专业型教师权威、民主型教师权威、危机型教师权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大众观念不断变化,教师权威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而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则是解除危机的最佳出路,如何转型也同样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教师权威历史演进现代转型专业型教师弱化型教师

    "艺游志"理论启发下的教师进阶发展

    程岭阮青林许炎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正在召唤着教师高质量进阶发展,"艺游志"理论可为之提供启发及赋能増力.借鉴该理论,教师进阶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开辟阶段、回响阶段和邀请阶段.这对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层进阶目标的厘清,有利于教师明晰方向,提升发展速度;三维进阶活动的搭建,有利于教师有序跃阶,提升发展质量;三重进阶身份的型构,有利于教师观照自我,优化发展成效.为此,需要名师带教领航+多向对话机制,构建开放互动平台;团队课题拉动+自主行动研究,形成持续反思机制;教育实验行动+个人著书立说,区域推进实验路径.

    "艺游志"教师进阶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路径探索

    赵唯吕国光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核心素养的概念被提出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小学语文素养导向教育和跨学科学习的阐述,梳理当前我国跨学科学习现状,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语文跨学科学习依据"基于学科本体,跨学科养成核心素养""围绕跨学科主题,制定表现性任务""组织表现性评价,检验跨学科学习成效"三个阶段进行设计,以期为教师组织跨学科学习提供参考.

    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必然性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