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德力格尔

月刊

1671-0916

nmjx@chinajournal.net.cn

0471-4393713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 Science Edition)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与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终身教育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的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大板块,每板块各6期,其中单月为高等教育板块,双月为基础教育板块,刊登各学科教育科学类论文,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全国的教育发展服务。 本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列为固定期刊源,并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党初期乡村教师参与农村基层党建的经验与启示

    朱广兵辛治洋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在历史进程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在建党酝酿期,乡村教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党的农村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党的幼年期,乡村教师依托党组织力量,组织农民协会,直接领导农民开展乡村改造运动,完成了党在农村地区的扎根工作.新时期乡村教师有义务、有能力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为美好乡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乡村教师乡村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

    用问题激活历史教学——全仁经的有效教学路径探索

    徐赐成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仁经老师对历史问题教学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富有生命力的历史问题教学法.以历史问题教学为基础,全老师创生了"问题·思辨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路径和理论.全老师的历史教育研究成果、实践过程及其探索精神,是历史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标本,他的历史教育人生值得研究和重视.

    历史教育全仁经问题教学法问题·思辨

    从管理到治理:新中国基础教育教材治理的变迁逻辑及未来走向

    朱华王水琴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治理教材是关键.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经历了中央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多元共治教材新格局形成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从数量发展到质量提升的治理目标变革、从中央集权到统筹统分结合的治理体制机制变革、从一元管理到一轴多元共治的治理主体变革、从权威服从到温度治理的治理过程变革的变迁逻辑.展望未来,教材治理应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把稳治理之舵;融通体制机制,破除治理之困;明确多元主体职权划分,筑牢治理之基;凝聚人心力量,把握治理之本.

    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教材治理教材体系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应然""实在"与"何为"

    胡莎莉邱艳萍蔡玲玲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劳动教育是完善我国教育制度的现实诉求.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纾解家长的焦虑,增强社会的活力.目前,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面临众多困难:应试教育的局限、技术理性的偏向、实践过程脱离学生本身、实践结果脱离劳动场所等.只有重塑人们的价值观,才能使劳动教育观念成为现代学生的习惯性思维;只有进行切实可行的实践,才能不断拓宽劳动教育的实践理路.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五育并举

    具身劳动教育空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构建策略

    闫成真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的空间建设是劳动教育发展的必要举措.具身劳动教育空间是基于具身认知的具身性、情境性及生成性等特征,以开展劳动教育为核心,通过学生广泛的劳动实践,形成能够培养学生劳动知识、提升劳动能力、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等劳动素养的具身空间.当前,具身劳动教育空间存在主体边缘化、场所固定化、维度单一化、终结性建构等现实困境,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应致力于打造涉身性差异化主体空间、多场景链条式场域空间、多层次跨越式维度空间和生成性可持续教育空间,有力推进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

    具身理论劳动教育空间劳动素养主体空间

    从边缘迈向中心:中国高等设计教育的"去依附"发展面向

    林波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设计教育在我国依循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承担着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根据教育依附理论,透过我国高等设计教育存在思想理念上的"反依附"和实践执行上的"再依附"现象,系统对比中西高等设计教育发展的差异,提出我国高等设计教育的自主发展路径:树立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自信;健全多元和适切的设计教育形式和内容;创造性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并建构本土设计教育内涵;顺应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以夯实世界设计话语权.这既是我国高等设计教育从"边缘"迈向"中心"的现实需求,也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新力从追赶走向引领的必要步骤.

    教育依附高等设计教育战略驱动话语权

    先秦儒家思政教育核心命题现代性转换的路径及方法

    周萌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于秦汉以来的逆向突变,先秦儒家思政教育的核心命题更有可阐释度,也更有现代性转换的可能,这集中体现在用文化开启民智的社会思政教育、为公共利益代言的精英思政教育、尊重制度与规则的管理思政教育、爱与身份互惠的家庭思政教育四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传统思政教育体系的基本支柱,并为塑造理性的精英个体、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奠定了观念基础.当然,先秦儒家思政教育理念也有某些局限性,需要通过重新阐释、探寻新的实现路径和方法,使传统话语资源再次焕发生机并重回主流理论场域.

    儒家思政教育现代性转换开启民智公共利益文化共同体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形象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北京市10所高校大学生志愿活动参与的实证调查

    简臻锐周瑞玺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学生是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重要主体.深入探析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形象认同及其培育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又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体现.大学生国家形象认同可划分为对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四维度认同.对北京市10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的国家形象整体认同度高,但在各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大学生国家形象认同的影响机理复杂:国内媒体因素、社会支持因素是大学生国家形象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志愿活动参与对大学生国家形象认同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提升;志愿活动在其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鼓励志愿活动参与、强化志愿服务效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社会支持,加强改进宣传工作、增强舆论引导力,是增强当代大学生国家形象认同的有效举措.

    国家形象认同志愿活动参与志愿活动效用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的价值意蕴、核心议题及方法路径——基于艺术院校的视角

    张婷姚文帅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普通综合类院校学生相比,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受艺术专业特性和"艺术圈"部分社会现象的影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艺术院校大学生,对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艺术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和帮助艺术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颇具重要意义.艺术院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为重要使命,以艺术院校学生特殊性为重点关切.在教育教学纬度,应实现教学内容从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向教材及教学体系转化,教学目标从知识传递向价值引领转化,教育方式从传统方式向全媒体方式转化,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艺术院校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的创新理论艺术院校大学生德艺双馨思想政治教育

    智媒时代大数据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探赜

    吴跃本邢玲
    59-6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媒时代,大数据技术在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潜在问题.赘余数据、碎片数据和虚假数据反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算法崇拜、算法黑箱和算法歧视异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旨归;在赋能实效上,数字鸿沟割裂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分化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地位,反噬受教育者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大数据技术高校思政课数据裹挟算法桎梏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