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李玉成

月刊

1004-0951

NMYZ@chinajournal.net.cn;nmgyxzz@vip.163.com

0471-6946513

010055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63号

内蒙古医学杂志/Journal Inner Mongolia Medical Journ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期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王欣郭翕陈霞辉高雪...
    897-901,封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查Ⅰ期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质,探索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期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确诊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10对,运用蛋白质谱分析技术,寻找子宫内膜癌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挑选其中可能成为肿瘤标志物的蛋白质因子.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远端癌旁组织中共找到了差异表达的蛋白质62个,其中表达显著上调的有37个,表达下调的有25个,其中MGAT4A和FBXO44两个蛋白质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显著表达上调.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MGAT4A和FBXO44蛋白质较正常内膜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有可能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子宫内膜癌MGAT4AFBXO44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分析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高尿酸血症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基因及中药预测

    李玉珩佟颖
    902-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信分析筛选缺血性脑卒中(IS)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关键基因,并预测中药.方法 下载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HUA和IS的微阵列数据.使用R包鉴定与HUA和IS相关的共表达基因.使用DAVID对HUA和IS中存在的共享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生物过程分析,并使用Cyto-cape筛选出其关键基因,并进行验证.最后利用8个关键基因进行映射,筛选中药姜黄、丹参、黄芩.结果 将51个基因确定为HUA和IS的共享基因并进行富集,发现炎症反应是HUA和IS病理生理学的共同特征.并根据HUA和IS中共享和关键基因特征,映射其对应的潜在中药.结论 采用生信分析进行HUA合并IS的关键基因探索,并确定可用作生物标志物或潜在治疗靶点的新型候选基因和中药预测分析.

    GEO高尿酸血症缺血性脑卒中中药

    纤维连接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冠心病心肌中的表达及应用

    易新容刘琦宋春兵孙佳莹...
    909-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冠心病心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组织切片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将其分为正常心肌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应心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对应心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纤维连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正常心肌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应心肌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纤维连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可成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指标.

    心肌缺血免疫组织化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纤维连接蛋白

    妊娠间隔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王莉媛苑丹丹
    912-915,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间隔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定期产检并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经产妇5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间隔分为4组,A组(<2年)373例、B组(2~5年)1795例、C组(5~10年)2078例、D组(≥10年)896例.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以B组为参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调整相关混杂因素,计算并分析各组经产妇GDM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根据分娩年龄(<35岁、≥35岁)进行分层分析,探讨年龄对妊娠间隔与GDM关系的影响.结果 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B组相比,D组(OR=1.712,95%CI为1.127~2.601,P=0.012)GDM的发生风险升高.根据分娩年龄分层,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B组相比,非高龄经产妇中C组(OR=1.244,95%CI为1.042~1.644,P=0.035)、D组(OR=1.472,95%CI 为 1.174~2.225,P=0.041)GDM 的发生风险增加,高龄经产妇中 C 组(OR=1.163,95%CI 为 1.023~1.870,P=0.047)、D 组(OR=1.489,95%CI 为 1.087~3.777,P=0.033)GDM 的发生风险增加.结论 长妊娠间隔(≥10年)是经产妇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关性受年龄因素影响.为了降低GDM的发生风险,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建议选择适宜的妊娠间隔.

    妊娠间隔妊娠期糖尿病经产妇

    某院连续5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李扬威张娜牛瑞兵段宝生...
    916-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22年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临床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和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分离的CNS和MRCNS标本来源、临床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结果 临床标本中分离出菌株14 027株,其中CNS 877株,占6.25%;CNS菌株亚型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55.53%)、人葡萄球菌(16.65%)、溶血葡萄球菌(14.37%)等;CNS主要分离自分泌物(23.72%)、血液(21.21%)、引流液(17.79%)、尿液(17.10%)等;在神经外科检出率最高(16.88%),其次为骨科(14.71%)、儿科(13.68%)等;CNS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5年均超过87.00%,对红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左旋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保持较高耐药率(51%~80%),对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7%~45%),5年间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CNS中检出MRCNS 599株,占68.30%,2018-2020年MRCNS菌株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在2020年检出率发生一次明显转折,2020-2022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连续5年来MRCNS分离株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对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通过对CNS在临床各科室中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发现,CNS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特别是MRCNS的耐药情况更加严重,应当引起临床科室重视,以后要更加合理、规范地应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变迁

    不同时间窗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纪彩虹高雯张宁
    922-926,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探讨是否有最佳PCI的时间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诊断为STEMI并且诊治时间>3 d的患者113例.根据患者发病至行PCI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早期组(发病3~14 d内实施PCI治疗)65例、晚期组(发病15~28 d内实施PCI治疗)48例,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介入治疗情况、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数据,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等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主要包括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全因死亡等发生情况.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随访,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个月、12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数据及12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分析不同时间窗行PC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资料对比分析显示,与晚期组相比,早期组住院时间短、靶血管完全闭塞及单根血管病变例数少、术后12个月心功能均较前明显改善、12个月内MACE事件发生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错过最佳再灌注时间窗的STMEI患者,于3~14 d内行PCI预后好,可有效改善左室重构,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等风险.

    STEMI择期PCI不同时间窗预后

    765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动脉病变特征分析——基于超声研究

    孙浩杨丽娟戴云跃鲁睿文...
    927-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基于颈部血管超声分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动脉病变特征,以期为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765例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青中年组(年龄≤60岁)270例(35.3%)和老年组(≥60岁)495例(64.7%),比较两组间椎动脉病变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组以椎动脉颅外段病变为主,青中年组以椎动脉颅内段病变及少见病变(夹层、血栓)为主(P值分别为0.02、0.01),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正常及生理性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97、0.14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以高血压(73.6%,563/76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49.7%,380/765)居多,且高血压、糖尿病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6、0.068),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间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年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椎动脉病变分布存在差异.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椎动脉病变超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中炎症指标的变化分析

    乌日尼勒图农一敏张宝欣王金本...
    931-934,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tis,NE C)的治疗中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NEC患儿71例,依照修正Bell-NEC分级法将这71例NEC患儿分为Ⅰ期组(24例)、Ⅱ期组(29例)和Ⅲ期组(18例).有24例采取手术治疗,其中Ⅰ期1例、Ⅱ期6例、Ⅲ期17例,有47例保守治疗,其中Ⅰ期23例、Ⅱ期23例、Ⅲ期1例.对3组干预前、干预后首日及治疗恢复期中的中性粒细胞(NLR)、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Ⅰ期组干预前与干预后首日WBC、PLT、NLR、hs-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与治疗恢复期WBC、PLT、NLR、hs-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首日与治疗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干预前与干预后首日WBC、PLT、NLR、hs-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与治疗恢复期WBC、PLT、NLR、hs-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首日与治疗恢复期WBC、PLT、NLR、hs-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组干预前与干预后首日WBC、PLT、NLR、hs-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与治疗恢复期WBC、PLT、NLR、hs-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首日与治疗恢复期WBC、PLT、NLR、hs-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NLR、hs-CRP、PCT与Bell-NEC分级之间呈正相关性;PLT与Bell-NEC分级之间呈负相关性.结论 对WBC、hs-CRP、PLT、PCT、NLR等炎症指标的变化实施监测有助于NEC疾病Ⅱ、Ⅲ期的诊断.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炎症指标新生儿变化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sST2、M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郭小荣吴云
    935-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诊断意义及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9月因胸痛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UA合并HUA的患者19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Gensini≤30分,n=93)、中重度狭窄组(Gensini≥30分,w=104).根据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n=77)、双支组(w=57)、多支狭窄组(w=63).均行sST2、MLR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清sST2、MLR水平,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及sST2、MLR两者联合对UA合并HUA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预测价值的相关性.结果 (1)中重度狭窄组的年龄、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TC、LDL、单核细胞、HCY均高于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TG、HDL、脂蛋白a、淋巴细胞、尿酸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重度狭窄组的sST2、MLR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支狭窄组的sST2、MLR水平比单支狭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狭窄组的sST2、MLR水平比双支狭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OR=1.09,95%CI 1.05~1.14)、BMI(OR=1.18,95%CI 1.08~1.29)、吸烟(OR=2.41,95%CI 1.18~4.90)、饮酒(OR=2.97,95%CI 1.18~7.49)、糖尿病(OR=2.32,95%CI 1.03~5.23)、TC(OR=1.91,95%CI 1.36~2.68)是患者发生冠脉狭窄的危险因素.(5)冠脉中重度狭窄的发生风险随sST2(OR=2.18,95%CI 1.50~3.15,P<0.001)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在矫正了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糖尿病、TC等因素后,sST2水平升高仍然是中重度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冠脉中重度狭窄的发生风险随MLR(OR=1.98,95%CI 1.38~2.85,P<0.001)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矫正了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糖尿病、TC等因素后,MLR水平升高仍然是中重度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6)绘制ROC曲线评价sST2、MLR对冠脉中重度狭窄的预测价值.sST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其曲线下面积>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计算得出sST2的约登指数为0.34,其最佳截点值为25.83 ng/mL(灵敏度58.65%,特异度75.27%),提示当sST2>25.83 ng/mL时,对冠脉中重度狭窄有一定的诊断意义.ML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其曲线下面积>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R的约登指数为0.30,其最佳截点值为0.31(灵敏度53.85%,特异度76.34%),提示当MLR>0.31时,对冠脉中重度狭窄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结论 UA合并HUA患者血液中sST2和MLR水平升高,且其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尿酸血症sST2MLR冠脉病变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李明月袁军
    942-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0例.所有患者在24h内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两组患者EVT术后90 d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比较两组间差异,将两组间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风险相关性,制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于指导及评价EVT后患者预后的转归.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血糖、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再通时间(PTR)、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转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OR=1.657,95%CI 1.101~2.495,P<0.05)、OTP(OR=1.008,95%CI 1.000~1.016,P<0.05)、PTR(OR=1.054,95%CI 1.010~1.099,P<0.05)、sICH(OR=142.469,95%CI 7.161~2834.522,P<0.05)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糖升高、OTP及PTR延长、术后sICH是影响AIS患者EV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血管再通改良Rankin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