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张宁东

双月刊

1009-3621

njyxb@126.com;nnzd@chinajournal.net.cn

0771-3854737

530003

广西省南宁市五里亭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及特色: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本刊有三个特色栏目:《饮食文化研究》、《服饰文化研究》和《中国-东盟发展研究》。这三个栏目在《人大复印资料》的转载率均为100%,在《中国知网》的下载率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8.0%提高到2006年的15.3%,已成为大多数海内外学者关注的品牌栏目。本刊从2008年起为双月刊,单月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京杭大运河淮安至扬州段饮食文化研究

    邵万宽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杭大运河淮安至扬州段是淮扬文化的核心区域,其发展与大运河密切相关,那里的饮食文化深受运河文化的影响.淮安作为漕运、河道治理、淮盐集散等中心,商业市场繁荣;扬州则以盐业专卖和南北货物贸易为主,手工业发达.两地的盐商和官宦对饮食的高要求催生了奢华宴席,促进了烹饪技艺发展.明清时期,盐商大户在此地接待各地官宦,将饮食制作技艺推向高峰,为淮扬菜的国内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淮扬菜以其汤清味醇、咸甜适中、鲜淡平和的特点,精湛的烹饪技艺和多样化的小吃点心,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饮食文化代表.

    京杭大运河江苏淮扬地区饮食文化

    论"鸡?"制品的种类及其销售范围的拓展

    朱和双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明清时期的记载来看,"鸡㙡"在我国南方地区是一种很常见的烹饪原料,能够贮藏以供馔食.随着汉族民众的跨地域流动以及西南官话的持续推广,以滇黔及攀西地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鸡㙡"饮食文化圈,与之毗邻的诸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乃至周边国家都受到了鸡㙡制品的影响.从元代开始,仅能在夏秋季节采挖到的鲜鸡㙡被制成了供贮藏或携往异地销售的腌鸡㙡、干鸡㙡、油鸡㙡、水鸡㙡及特殊调味料.随着物流及罐装技术的改进,鸡㙡制品的销售拓展了新的渠道,推动了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通.

    鸡㙡菌鸡㙡制品贮藏法云南饮食饮食文化圈食用菌

    饮食文化隐喻流变研究

    杨涵杰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隐喻理论视角探讨饮食内涵的演变,发现饮食在认知层面、人际交流层面、有机实体层面有着较为清晰的内涵流变.在认知层面,存在道德和气质的隐喻流变,道德隐喻从主张不杀生的怜悯心态转向保护动物福利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理念,气质隐喻从食物表达物质实体转向用以区分性别和社会地位差异的内涵;在人际交流层面,萌发了消费隐喻流变,从起初代表礼貌和关系亲密转向体现生活品位和身份认同的内涵;在有机实体层面,其隐喻从食物可以治病调理身体功能转到塑形与美容等身体表征.

    饮食隐喻饮食文化隐喻变迁文化价值

    马来西亚华人茶餐室文化研究——以玻璃口新村华人茶餐室为例

    郑雨来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餐室是华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食肆,不仅提供物美价廉、种类丰富的食品,还融合了中西饮食文化,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玻璃口新村的茶餐室以其广西原乡和马来西亚本土特色相结合的饮食而闻名,是研究华人茶餐室文化的良好样本.研究发现,茶餐室与村民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还具有独特的"掺"文化,充分体现了中西饮食的融合特色;茶餐室不仅是饮食场所,更是社交和文化交流的平台,承载着华人社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身份.

    马来西亚饮食文化茶餐室华人华侨玻璃口新村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内涵、特征与推进路径

    谭永平缪春琼湛年远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多元主体融合发展的动力体、多元利益融合共生的孵化体、多方资源融合增效的集成体、校企文化融合赋能的渗透体.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要加大政策制度支持力度,增强多元主体融合发展动能;凝聚共同愿景,促进多元主体利益融合共长;搭建共享平台,推动多元主体资源融合增效;健全共治机制,赋能校企文化融合增值.

    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

    "双师型"教师工作角色转换能力量表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李正海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师型"教师工作角色转换的本质是教师个体从非"双师型"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在编制并验证"双师型"教师工作角色转换能力量表过程中发现,"双师型"教师工作角色转换能力量表由旧角色脱离力、心理调适能力、新角色认知力、资源储备能力4个因子构成,共有17个题项;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效标关联度达到了实践测量要求.这可为后续有关研究提供一种适用的测量工具.

    "双师型"教师工作角色转换能力量表编制信度效度

    我国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实施的困境及路径探索——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

    罗珂黄元国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驱动力,也是高校进行结构性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对政策文本分析后发现,当前我国产教融合政策实施存在政策本身的内容与形式有所欠缺、执行机构之间配合不协调、目标群体中企业参与度低、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不足、环境对政策执行的支撑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应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完善配套政策;采取措施调动企业及社会相关组织的积极性,引导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实施.

    产教融合高等教育政策实施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逻辑、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

    陆雄杰吕嘉欣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并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时代必然、战略使然和发展应然,是职业教育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职业教育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赋能新质生产力.为实现赋能目标,职业教育应以提高创新服务能力为突破点,深化产教融合;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保障,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高现代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价值逻辑产教融合赋能

    空间视域下职业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场域与进路

    尹明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个体职业需求的一种类型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力量.职业教育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线"战略力量,从职业教育内部空间检视,其内部层级结构的不断优化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同层级的人力与智力支撑;从外部连接场域来看,职业教育可以对社会物质空间的丰富、知识表征空间的充盈和社会生活空间的积极体验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场域分析高质量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定位、转型与路向

    莫丹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劳动力转移"转向"培养涉农技术人才"、"同质性热门专业"转向"异质性特色专业"、"学校单一主体研发"转向"多主体协同研发"等三种"转向"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应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构建复合型乡村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乡村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涉农专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搭建多主体协同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提升职业院校赋能乡村振兴的能力.这样职业教育才能走好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教育强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