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8-0341

qdyxqk@vip.163.com

0532-82991350;82991320;13808966339

266021

青岛市登州路38号

齐鲁医学杂志/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Qilu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青岛大学医学院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祖国医学等学科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穿透性胎盘植入致子宫破裂及胎死宫内1例

    李岩马春玲李贵瑜赵蕾...
    30页

    侵入性胎盘子宫破裂死胎病例报告

    胆囊癌组织CyclinD1和CDC25A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张桂东
    31-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CDC25A) mRNA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44例胆囊癌以及35例慢性胆囊炎黏膜组织中CyclinD1、CDC25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CyclinD1、CDC25A mRNA表达量与慢性胆囊炎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84、11.44,P<0.05);但胆囊癌组织中CyclinD1、CDC25A mRNA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CyclinD1、CDC25A mRNA的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病有关,但与病人预后无关.

    胆囊肿瘤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质类病理学,临床

    术前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宋鑫马志鹏俞程程柴东岳...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UTUC)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05例UUTU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NLR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比较高低NLR病人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术前高NLR(NLR≥1.90)组病人病理T分期高于低NLR(NLR<1.9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8.181,P<0.05),术前低NLR组病人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高于高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1.591、18.205,P<0.05).病理T分期、术前NLR是影响病人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095~0.266,P<0.05).结论 术前NLR是影响U UTU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UUTUC病人预后.术前NLR≥1.90病人预后差.

    泌尿系肿瘤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预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人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检测

    庄梦娇袁荣涛庞宝兴杨光辉...
    38-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病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科收治的53例OSCC病人(实验组),取其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以我科收治的50例非OSCC病人及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取其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HPV基因分型检测技术检测两组标本HPV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HPV感染阳性者8例,感染率为15%,1例为HPV高、低危型混合感染,7例为HPV高危型单一感染;对照组HPV感染阳性者2例,感染率为1%,均为HPV高、低危型混合感染,两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37.5,P<0.05).HPV阳性的OSCC病人中,Ⅰ、Ⅱ期者4例,Ⅲ、Ⅳ期者4例;HPV阴性的OSCC病人中,Ⅰ、Ⅱ期者25例,Ⅲ、Ⅳ期者2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的OSCC病人中,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3例,无转移者5例;HPV阴性的OSCC病人中,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20例,无转移者2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病人的HPV感染率较正常人群及口腔科其他疾病人群显著增高;HPV感染与OSCC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口腔肿瘤肿瘤,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慢性情绪应激小鼠海马内GABAA受体表达的影响

    于春刚李小平李荣运苏治国...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慢性情绪应激焦虑小鼠海马内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和EGCG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自由饮水和摄食;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地西泮组给予地西泮5 mg/(kg·d);EGCG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EGCG 60、30、15 mg/(kg·d),各组均灌胃给药.给药第4周末,应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小鼠焦虑样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鼠海马CA1、CA3区GABAA受体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地西泮组和EGCG中剂量组进入开放臂次数比例(OE%)、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T%)均显著增高(F=2.02、5.26,q =3.23~4.60,P<0.05),小鼠海马CA1、CA3区GABAA受体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F=2.86、5.13,q=3.22~4.63,P<0.05);EGCG低剂量和高剂量组OE%、OT%以及海马内GABAA受体阳性细胞数量有增高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GCG具有显著抗焦虑作用,以中剂量作用最为明显,推测EGCG可能是通过增加GABAA受体表达发挥抗焦虑作用.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情绪应激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小鼠

    PCT和sICAM-1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价值

    习晓丽张文礼
    45-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检测在AP严重程度早期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AP病人62例,其中中重症AP (MSAP) 22例、重症AP(SAP)10例(A组),轻症AP(MAP)30例(B组),对两组病人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病评分系统Ⅱ(APACHEⅡ)、Ranson评分和血清PCT、sICAM-1检测,分析两组血清PCT、sICAM-1与Ranson、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PCT、sICAM-1对SAP的诊断效能.结果 入院第1天A组血清PCT和sICAM-1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t=9.36、7.63,P<0.05).人院第1、4、7天,两组血清PCT和sICAM 1水平均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19.65~33.58,P<0.05);入院第1、4、7天A组血清PCT和sICAM-1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3~13.90,P<0.05).AP病人血清sICAM-1、PCT水平与Ran-son、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3~0.726,P<0.05).血清PCT和sICAM-1对SAP诊断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971、0.863,灵敏度分别为87.35%、69.32%,特异度分别为98.67%、90.36%.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sICAM-1及PCT可有效预测AP的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降钙素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胰腺炎

    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解泽强菅记涌孙盼盼陈亮...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0-2015年血培养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药敏鉴定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6年间我院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93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4.52%.感染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26.8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其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0.4%、26.9%、21.5%、19.4%、38.7%、5.4%、29.0%、29.0%、35.5%和34.4%,未发现对多黏菌素B耐药菌株.多重耐药株的总检出率为46.23%.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血流感染中占重要地位,血培养临床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严重.

    铜绿假单胞菌抗药性,细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医院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小儿骨盆截骨矫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Alvira Jafar Chowdhury王瑞伟王公明王旭...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小儿骨盆截骨矫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寻找适合小儿的术后镇痛模式.方法 于我院小儿骨科选取拟于全麻下行骨盆截骨矫形术的3~10岁的先天性髋脱位病儿90例,将病儿随机分为N1、N2、N3共3组.3组切皮前均给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超前镇痛,病人自控镇痛(PCA)所用舒芬太尼的剂量分别为1.5、2.0、2.5 μg/kg.PCA泵中昂丹司琼含量均为0.1 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记录各组病儿在麻醉恢复室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病儿术后2、4、8、12、24、48h的FLACC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3组病儿在恢复室的术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CC评分比较,术后4、8、12h,N2组、N3组低于N1组,N3组低于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4~84.558,P<0.05);术后24、48 h,N3组低于N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225、8.667,P<0.05).Ramsay评分比较,术后4、8、12h,N2组和N3组高于N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67~24.996,P<0.05);术后24、48 h,N3组高于N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73、6.074,P<0.05).术后48 h内PCA泵按压次数,N1组13次,N2组7次,N3组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6.410,P<0.05).N3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N1组和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7.587,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1 mg/kg超前镇痛复合舒芬太尼2.0 μg/kg是一种理想的小儿骨盆截骨矫形术的PCA模式.

    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骨盆截骨术儿童镇痛,病人控制

    尿酸盐晶体对成骨前体细胞增殖及其分化的影响

    王宾徐丽丽罗欢宋利娜...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尿酸盐晶体(MSU)对成骨前体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培养至对数期的成骨前体细胞3T3-E1,对照组不加入MSU,实验组分别加入0.02、0.06、0.10、0.20、0.60 g/L的MSU刺激培养48 h后,应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另取对数期的成骨前体细胞3T3-E1,分别加入成骨诱导剂,对照组不加入MSU,实验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02、0.10 g/L的MSU,诱导14d后,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并提取RNA样品,采用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测定核心结合因子al (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terix)、骨钙素(Os-teocalcin)与Ⅰ型胶原酶(Collal 1)的表达.结果 MSU能够抑制成骨前体细胞3T3-E1的增殖,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F=560.74,q=8.52~63.52,P<0.05);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随着MSU浓度的增加染色变浅;RT-PCR检测显示,Runx2、Osterix、Osteocalcin、Collal 1基因的表达量也随着MSU浓度的增加而降低(F=31.06~112.47,q=3.82~20.57,P<0.05).结论 MSU能够抑制成骨前体细胞的增殖,而且能够抑制其向成骨细胞的分化及分泌.

    痛风尿酸盐晶体成骨细胞细胞增殖

    睡眠剥夺及恢复对大鼠海马GAT-1表达的影响

    张丽伟丁明迟蕾耿聪...
    57-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及恢复对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D组)和睡眠剥夺+恢复组(D+R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实验前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C组于实验第5天行水迷宫测试;D组睡眠剥夺96 h,D+R组睡眠剥夺96h后恢复睡眠12 h,然后行水迷宫测试.测试完毕立即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GAT-1的表达.结果 与实验前比较,D组、D+R组逃避潜伏期延长(t=-5.714、-3.069,P<0.05).与C组比较,实验后D组、D+R组逃避潜伏期延长(F=21.535,q=9.23、3.76,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F=19.096,q=8.72、3.88,P<0.05),D组海马CA1区GAT-1阳性细胞数减少(F=21.664,q=4.77,P<0.05);与D组比较,实验后D+R组逃避潜伏期缩短(q=5.48,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和海马CA1区GAT-1阳性细胞数增加(q=4.85、4.54,P<0.05).实验前3组逃避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睡眠剥夺及恢复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与海马中GAT-1的表达有关.

    睡眠剥夺海马γ-氨基丁酸氨基酸转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