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7例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基因变异分析及临床特征

    连冬丽郭利萍顾雨琛毛艳艳...
    503-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基因组中非同义单核苷酸变异的情况及其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7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血样和临床资料,利用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基因组中抗真菌相关基因突变的情况,并比较单核苷酸突变患者和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在入组的7例患者基因组中,有4例检测出不同基因位点突变,占57.14%.患者1的STAT1基因发生杂合子突变,c.G1053T,p.L351F;患者2的JAK2基因发生杂合突变,c.C1144T,p.H382Y;患者3的TYK2基因发生杂合突变,c.G2102C,p.R701T;患者5的ARIE基因发生杂合突变,c.C1634T,p.S545F.经遗传变异分析与数据库比对,上述的基因突变存在临床致病可能.对单核苷酸突变患者和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两组在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中存在可能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但根据临床特征很难鉴别患者是否具有原发性免疫缺陷,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基因突变检测,优化治疗方案,减缓疾病进展.

    马尔尼菲篮状菌真菌感染基因突变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IL-6和CRP及PCT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顾伟姚玲玉郭雪琪杨永忠...
    509-51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其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并以性别、年龄1:1成组匹配纳入68例老年CHF无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L-6、CRP和PCT水平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评估感染组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对感染组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m=39)和预后不良组(n=29),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CRP和PCT对感染组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血清IL-6、CRP和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45、27.598、15.154,P均<0.001).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感染组心功能分级与血清IL-6、CRP、PCT水平成正相关(r=0.683、0.597、0.655,P均<0.01).预后不良组血清IL-6、CRP和PCT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48、3.745、7.032,P均<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CRP、PCT均对感染组预后不良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0.749、0.889(P均<0.001),3项联合预测价值更高,AUC为0.957(P<0.001).结论 老年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L-6、CRP、PCT水平显著升高,且三者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检测3项血清指标对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老年肺部感染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血清MMP-9和IL-35对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韩慧娟郭丽君陈晓丹
    513-517,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35(IL-35)对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为降低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概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3月接诊的106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为疾病组,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良好组(n=79)和不良组(n=27),同时选择同期产检的正常子宫孕妇为对照组(n=106).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9、IL-35表达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MP-9、IL-35水平对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疾病组血清MMP-9水平(367.80± 45.51)μg/L 高于对照组(311.15±42.57)μg/L,IL-35 水平(301.65±39.69)pg/mL 低于对照组(343.28±46.1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59、7.043,P均<0.05).不良组血清MMP-9水平(425.17±53.28)μg/L明显高于良好组(348.19±42.86)μg/L,子宫下段厚度(3.11±0.46)mm、血清 IL-35 水平(269.75±29.17)pg/mL 明显低于良好组(4.33± 0.75)mm、(312.55±43.2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58、7.943、4.774,P均<0.05).子宫下段厚度、血清MMP-9、IL-35水平是影响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P均<0.05).血清MMP-9、IL-35及二者联合预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95%CI:0.829~0.951)、0.821(95%CI:0.734~0.888)、0.963(95%CI:0.907~0.990),二者联合优于单独预测(Z联合vs.MMP-9=2.331,P=0.020;Z 联合vs.IL-35=3.086,P=0.002).结论 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和不良妊娠结局孕妇血清MMP-9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35水平明显降低,二者联合对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瘢痕子宫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35妊娠结局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POSTN和Ki67表达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梁艳丽魏容冯麓洁王欣...
    518-52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骨膜蛋白(POSTN)和Ki67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血液科2018年6月-2021年4月收治的88例首次诊断为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ISS国际预后分期将MM患者分为Ⅰ期(n=22)、Ⅱ期(n=30)、Ⅲ期(n=36);40名临床基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法分别测定外周血血浆中POSTN和Ki67表达水平,并随访评估患者预后复发情况,采用生存曲线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POSTN和Ki67水平与患者预后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Ⅰ、Ⅱ、Ⅲ期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4.298、283.843、881.190,P均<0.001);Ⅰ、Ⅱ、Ⅲ期MM患者血浆POSTN和Ki67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068、396.522,P均<0.001).末次随访,Ⅰ期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6.41±5.75)月和(23.75±7.25)月,Ⅱ期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4.57±8.33)月和(20.27±8.87)月,Ⅲ期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2.19±8.75)月和(17.43±8.63)月.Ⅰ期患者随访期间总生存率为68.18%(15/22),明显高于Ⅱ期63.33%(19/30)和Ⅲ期55.56%(20/36).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浆中POSTN和Ki67 mRNA水平与总生存时间(r=-0.473、-0.385,P均<0.001)和无进展生存时间(r=-0.519、-0.548,P均<0.001)成负相关.结论 血浆POSTN和Ki67 mRNA表达水平与MM患者生存时间成负相关,二者对MM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骨膜蛋白Ki67多发性骨髓瘤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9和miR-210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徐丕丽张慧
    52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微小RNA-29(miR-29)和miR-210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43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体检且一般资料与研究组相匹配的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法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9 和miR-21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肌瘤发生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9和miR-210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29(1.33±0.36)和miR-210(1.26± 0.3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iR-29(1.02±0.16)和miR-210(1.0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68、5.186,P均<0.001).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9与miR-210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0.784,P<0.05).研究组有盆腔炎史、腹壁脂肪厚度≥20 mm、乳腺增生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879、4.559、4.622,P均<0.05).血清miR-29和miR-210单独检测诊断子宫肌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0.802,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80,联合检测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联合vs.miR.29=5.817,P<0.001;Z联合miR.210=2.928,P=0.003).有盆腔炎史、腹壁脂肪厚度≥20 mm、有乳腺增生、miR-29≥1.11、miR-210≥1.17均为发生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血清miR-29和miR-210表达水平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子宫肌瘤微小RNA-29微小RNA-210

    SPP1和miR-340-5p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价值

    吕文豪王江芬张亚芬
    527-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分泌磷蛋白1(SPP1)、微小RNA-340-5p(miR-340-5p)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为临床提高甲状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乳腺外科2018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1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随访期间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4)和预后不良组(n=35),另选取一般资料与研究组相匹配的11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SPP1和miR-340-5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T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PP1、miR-340-5p对DTC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研究组血清SPP1和miR-340-5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32、10.111,P均<0.001).DTC患者血清SPP1与miR-340-5p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0.584,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SPP1和miR-340-5p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7、4.938,P均<0.001).预后不良组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297、6.802,P均<0.05).淋巴结转移(OR=1.901)、TNM 分期为Ⅲ+Ⅳ期(OR=2.178)、SPP1(OR=1.541)及 miR-340-5p(OR=2.104)为 DTC 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SPP1和miR-340-5p预测DTC患者预后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95%CI:0.749~0.892)、0.698(95%CI:0.607~0.779),二者联合预测的 AUC 为 0.908(95%CI:0.841~0.953),二者联合优于 SPP1和miR-340-5p各自单独检测(Z=2.410、3.566,P均<0.05).结论 血清SPP1和miR-340-5p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状态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分泌磷蛋白1微小RNA-340-5p甲状腺癌

    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王临艳赵慧敏石云深刘振亚...
    532-535,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分为病毒感染组(n=77)和细菌感染组(n=39),另选取40名同期健康检查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儿童血清SAA、hs-CRP、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血红蛋白(HGB)水平,计算SAA/hs-CRP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A、hs-CRP、SAA/hs-CRP单独与联合检测在小儿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组受试儿童血清SAA、hs-CRP水平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 020.659、632.763,P均<0.05).SAA/hs-CRP水平为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038,P<0.05).血清SAA、hs-CRP、SAA/hs-CRP、WBC、NEUT%、LYM%水平均为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危险因素(P均<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hs-CRP、SAA/hs-CRP单一及联合检测诊断小儿感染性疾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1、0.741、0.883、0.921.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较单一检测高(P均<0.001).结论 血清SAA、hs-CRP、SAA/hs-CRP联合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小儿感染性疾病血清淀粉样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IL-18和IL-33联合PTX-3对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王丽丽李格琳臧密密付雪莲...
    536-54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白介素-18(IL-18)、IL-33联合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探究其在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4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孕妇110例为子痫组,同时选取同期产检正常的60名孕妇作为正常组.比较正常组与子痫组血清IL-18、IL-33、PTX-3水平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子痫组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良好妊娠组(n=71)与不良妊娠组(n=39),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IL-18、IL-33、PTX-3水平,分析影响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因素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子痫组IL-18(49.83± 5.08)ng/L、PTX-3(2.77±0.3 1)µg/L 水平高于正常组(45.08±4.55)ng/L、(1.31±0.15)pg/L,IL-33(21.44±2.46)ng/L 低于正常组(29.69±3.1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40、34.322、18.939,P均<0.05).子痫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为35.45%,高于正常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86,P<0.05).不良妊娠组与良好妊娠组的年龄、人组孕周、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IL-18、IL-33、PTX-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8、IL-33、PTX-3水平是子痫组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IL-18、IL-33、PTX预测子痫前期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765、0.766、0.764,三者联合预测AUC(0.922)大于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 vs.IL-18=2.901,P=0.004;Z联合 vs.IL-33=3.092,P=0.002;Z联合 vs.PTX-3=2.655,P=0.008).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IL-18、IL-33、PTX-3表达异常,血清IL-18、IL-33、PTX-3水平与子痫前期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均有一定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子痫前期妊娠结局白介素-18白介素-33正五聚蛋白-3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ncRNA XIST和lncRNA SOX2OT水平及其预后价值

    肖玉平刘新科杨晓光肖夏...
    54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染色体X失活特异转录本(lncRNA XIST)、长链非编码RNA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重叠转录本(lncRNA SOX2OT)水平变化,并评估其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54例老年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11)和预后不良组(n=43),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60人为健康组.采用qRT-PCR分析患者血清lncRNA XIST、lncRNA SOX20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XIST、lncRNA SOX2OT水平对ACI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lncRNA XIST[(0.47±0.09)vs.(0.61±0.09)vs.(1.01± 0.27)]水平低于良好组和健康组,lncRNA SOX2OT[(2.16±0.37)vs.(1.73±0.33)vs.(1.03±0.21)]水平高于良好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0.845、367.704,P均<0.001).预后良好组mRS评分[(1.52±0.37)分vs.(3.79± 0.45)分]、NIHSS评分[(3.57±1.11)分vs.(9.72±3.12)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97、18.092,P 均<0.001).lncRNA XIST 与 mRS 评分、NIHSS 评分成负相关(r=-0.503、-0.479,P 均<0.001),lncRNA SOX20T 与 mRS 评分、NIHSS 评分成正相关(r=0.525、0.493,P均<0.001).lncRNA XIST、lncRNA SOX2OT 是 ACI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01).血清lncRNA XIST、lncRNA SOX2OT联合诊断AC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显著优于单独诊断(ZlncRNA XIST vs.联合=2.123,P=0.034;ZlncRNA SOX2OT vs.联合=2.108,P=0.035),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0.99%,特异性为79.07%.结论 ACI患者血清lncRNA XIST水平下调,lncRNA SOX2OT水平上调,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急性脑梗死长链非编码RNA染色体X失活特异转录本长链非编码RNA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重叠转录本

    局灶性癫痫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吴阳王轶男陈悦王恒...
    546-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局灶性癫痫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DNT、CD4-CD8-)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结合临床发作形式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局灶性癫痫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标本,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干扰素-α(IFN-α)、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DNT细胞与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局灶性癫痫患者DNT、IL-1β、IL-5、IL-6、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15、-3.20、-3.09、-3.20、-2.41、-2.44,P均<0.05);两组间IL-2、IL-4、IL-8、IL-10、IL-12p70、IL-17、IFN-α、CD4+、CD8+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NT细胞与 IL-17、TNF-α成正相关(r=0.221、0.258,P均<0.05),与CD4+成负相关(r=-0.332,P<0.05),与其余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NT、TNF-α、IL-1β、IL-5、IL-6、IFN-γ以及联合检测诊断局灶性癫痫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785、0.674、0.668、0.674、0.631、0.858,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 64.04%、77.53%、64.04%、69.66%、48.31%、68.54%、67.42%,特异度分别为92.31%、69.05%、71.43%、57.14%、83.33%、57.14%、95.24%.结论 局灶性癫痫患者外周血DNT细胞水平明显增高,DNT细胞与IL-17、TNF-α、CD4+T细胞有相关性,可能在局灶性癫痫发病机制中参与重要作用.

    局灶性癫痫双阴性T细胞细胞因子神经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