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周黎明

季刊

1671-3885

shenglizazhi@163.com

028-85501278

610041

四川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五教学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Journal Sichuan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综述国内外最新生理科学研究动态及进展;报道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和先进的实验方法;介绍医学教学的经验方法;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评价新药在临床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与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拟健脾涤浊汤治疗中重度OSAHS的效果及其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路慧一杨文君乔志羽
    398-400,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健脾涤浊汤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效果,分析其对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2年 5 月期间我科收治的 103 例中重度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医学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健脾涤浊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氧化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ventilation index,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saturation oxygen,LSp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The Sleepiness Scale,ESS)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健脾涤浊汤能显著提高中重度 OSAHS 患者血氧饱和度,缩短呼吸暂停时间,减轻日间嗜睡程度,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自拟健脾涤浊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氧化应激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单次、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的应用对比研究

    谢文飞周志英高佑松
    401-403,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单次、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在老年髋部骨折(Hip fracture,HF)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 2020 年 5 月~2022 年 12 月就诊的 80 例老年H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术前予以单次FICB,观察组术前予以连续FICB.比较两组阻滞起效情况、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股前区及股外侧区感觉阻滞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前区及股外侧区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 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皮质醇(Cortisol,COR)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连续FICB能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股前区及股外侧区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

    髂筋膜间隙阻滞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疼痛

    神经源性膀胱合并脓毒症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炎症介质和TGF-β1/Smads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任俊英
    404-406,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神经源性膀胱合并脓毒症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炎症介质和TGF-β1/Smads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6年 1 月~2019 年6 月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合并急性感染患者 120 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分为单纯感染组 55 例,脓毒症组 39 例,重度脓毒症组 26 例.另选取同期神经源性膀胱无感染患者 12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TGF-β1、SMAD4、SMAD7、TNF-α、IL-1β、PGE2 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GF-β1(t=6.379,P<0.001)、SMAD7(t=13.585,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SMAD4(t=7.507,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TGF-β1(F=9.263,P<0.001)、SMAD4(F=15.016,P<0.001)、SMAD7(F=9.657,P<0.001)水平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TGF-β1、SMAD7 从低到高依次为单纯感染组、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SMAD4 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纯感染组、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观察组患者的 TNF-α(t=59.196,P<0.001)、IL-1β(t=39.525,P<0.001)、PGE2(t=69.264,P<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TNF-α(F=47.805,P<0.001)、IL-1β(F=135.449,P<0.001)、PGE2(F=34.287,P<0.001)水平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TNF-α、IL-1β、PGE2 从低到高依次为单纯感染组、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结论:随着神经源性膀胱合并脓毒症的加重,TGF-β1 以及SMAD7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SMAD7显著下降,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TGF-β1SMAD4SMAD7脓毒症神经源性膀胱

    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张辰尧余博臣鲁强杨巧...
    407-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20 年 1月~2023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120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 103 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检查以及颈椎日本骨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CT量化参数(骨性椎管容积、纤维性椎管容积以及椎管容积占有率)及DT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spersion coefficient,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手术前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T量化参数和DTI参数.随后根据临床疗效将 120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有效组(n=97),无效组(n=23).比较两组CT量化及DTI参数,并分析影像学参数与JOA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骨性椎管容积、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以及FA值均低于对照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间盘切除骨融合术或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骨性椎管容积,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以及FA值均高于术前,ADC值则低于术前(P<0.05).有效组患者术后的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以及 FA 值均高于无效组,ADC 值低于无效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性椎管容积相近(P>0.05).术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及FA值与JOA评分呈正相关(r=0.422、0.403、0.539,P<0.05),ADC值则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0.598,P<0.05).结论:CT和DTI均能够有效反映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与临床疗效.

    脊髓型颈椎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颈椎功能疗效

    双能CT鉴别诊断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性胆囊息肉的临床价值

    马啸天孙兴智贾祯
    41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双能CT鉴别诊断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性胆囊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7 月至 2022 年7 月我院疑似胆囊息肉患者 162 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双能CT和 64 层螺旋CT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 2 种CT诊断效能,并分析胆囊息肉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理确诊胆囊息肉阳性 118 例,阴性 44 例,其中双能CT检出真阳性 115 例,真阴性 33 例,敏感度97.46%、特异度 75.00%、准确度 91.36%、Kappa值 0.768.64 层螺旋CT检出真阳性102例,真阴性 31 例,敏感度 86.44%、特异度 70.45%、准确度 82.10%、Kappa值 0.557.2 种息肉在大小、基底范围、血管征象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息肉多为 1 cm以下、窄基底、病灶/胆囊周围血管增多增粗强化.腺瘤性胆囊息肉多为 2 cm及以上、宽基底、病灶内血管强化.结论:双能CT诊断胆囊息肉较 64 层螺旋CT及超声更好,基于多平面重建 5 mm结合血管征能促进CT对胆囊息肉诊断,同时通过息肉大小、基底范围、血管征象等方面能有效鉴别诊断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性胆囊息肉.

    双能CT鉴别胆固醇息肉腺瘤性胆囊息肉影像学特征

    疏肝利胆汤辅助治疗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术后康复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许梦梦
    414-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疏肝利胆汤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术后康复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进行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 70 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2019 年1 月~2022 年 12 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 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片治疗,研究组采用疏肝利胆汤辅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 4 w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水平,采用清蛋白一钴结合法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RP、TNF-α、IMA、HMGB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利胆汤辅助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术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提升术后恢复情况,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疏肝利胆汤胆囊炎胆石症疗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HGF、IL-10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刘艳文
    417-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 2019 年 6 月-2022 年 6 月治疗的ICP患者 115 例.检测患者血清HGF、IL-10 水平,随访至患者分娩,观察并记录患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根据妊娠结局不同将患者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和正常妊娠结局组.收集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HGF、IL-10 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15 例ICP患者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 28 例,占比为 24.35%,其中胎儿窘迫 8 例,新生儿窒息7 例,产后出血 4 例,早产9 例,不良妊娠组血清HGF、IL-10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对比两组产妇类型、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GF、IL-10 水平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GF、IL-10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关(P<0.05).结论:血清HGF、IL-10 水平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不良妊娠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0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

    张惊涛
    420-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2023 年 3 月医院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 3 d尿潴留发生情况,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分析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 3 d,60 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接受外剥内切术后有 13 例患者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 21.67%.发生组硬膜外麻醉、糖尿病、术后便秘占比与术后疼痛评分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糖尿病、术后便秘、术后疼痛评分高是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糖尿病、术后便秘、术后疼痛评分高是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

    环状混合痔尿潴留糖尿病硬膜外麻醉

    血清CRP、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性

    韩建波
    423-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 2021 年 3 月至 2022年 11 月在收治的 60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发生吻合口瘘的纳入发生组,未发生纳入未发生组.分析对比两组血清CRP、PCT水平,分析血清CRP、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关系.结果:发生组血清 PCT、CRP 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 PCT(β=0.859,OR=2.360,95%CI为 1.103-5.050)、CRP(β=5.781,OR=324.079,95%CI为 2.573-40811.649)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有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血清PCT、CR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0.7.结论:血清CRP、PCT水平高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关.

    结直肠癌吻合口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预测价值

    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孙志辉肖心怡
    426-427,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6月医院接收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 9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治疗 7 d后记录患者发热、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并采用血液分析仪、免疫扩散法测定白细胞技术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 7 d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能促进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降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机体炎症反应.

    小儿支气管肺炎氨溴索头孢呋辛钠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