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科学
当代教育科学

亓殿强

半月刊

1672-2221

0531-81758321 81758319

250011

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

当代教育科学/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由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一份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教育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教育人的方向

    储朝晖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人需要有比普通人更明确、自主、恒定的方向感,才能有效发挥导向、牵引、信号、筛选功能,才能有效履行教育职责.长期以来,教育人在纷繁的生活中存在着对方向的迷茫、随众、悬置状态和忽视、无视、无感现象.在社会的历史大变局中,不少教育当事人处于忙碌的迷茫状态,不重视辨别教育与社会以及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不能清醒地确认自己和学生的方向,常常表现为埋头苦干,这成为职业倦怠以及诸多教育问题滋生的根源.教师不善于"抬头乐干",也培养不出"抬头乐干"的人.缺少自主、短视与功利是教育人看不清方向的主因,短视、功利的教育观以及相应的管理与评价是一些"反教育"现象的根源.矫治教育人的方向问题,必须看到并重视确定方向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明了教育人的方向应具有的特征.这既需要从根源、环境、社会条件等方面改进,也需要针对不同问题选择适合的矫正策略,以使教育人在认清人类文明前进方向基础上定位自己的方向.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人重视增强学生对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的思考与辨识能力,使其依据自己的个性化条件选择并准确定位与定向自己,才能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教育实现幸福.

    教育人方向文明个性化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算法隐忧及应对进路

    李荣华田友谊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核心技术支撑.算法在对教育活动进行算度化过程中,能够释放可观的技术效能,但同时也存在诸如衍生技术的控制困境、裂解教育的复杂特质、诱发学生的认知失衡以及钝化教师的教育智慧等教育隐忧,给教育带来不确定性风险.对此,教育实践者需要打破算法思维规限,构建适度算法信任,并进一步修正算法运行机制,寻求突破算法桎梏的技术性方案.此外,还需关注教师的教育智慧生长问题,以根植算法风险抗衡的智慧性基因,最终实现算法运行的实践增能.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算法可算度化算法信任教育智慧

    教育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的"负责任创新"转向

    乔云霞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当前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化,技术风险日益增加,面对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实践中存在的潜在性风险难以识别、技术禁锢下的"主体身份"难以明晰、教育主体间的信任机制难以整合、技术理性下的教育"偏见"难以估量等现实症候,"负责任创新"是继"可持续发展"之后的新技术发展战略理念.以此为视角寻求教育人工智能风险治理转向,主要涉及预测维度的前瞻关注、反思维度的主体交互、协商维度的包容博弈、反馈维度的动态调节.据此提出教育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的"负责任创新"路径:在预测层面构建前瞻性预警机制,以技术赋能实现"攻疾防患";在反思层面强化交互式角色认同,以道德物化回归"主体完满";在协商层面关注包容性协商共治,以集体责任凝聚"信任共识";在反馈层面提供动态化调整空间,以价值关怀融合"技术偏见".

    负责任创新教育人工智能风险治理

    走出知识异化:儿童主体性知识生活的创生

    王利平程晋宽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课堂知识生态进行认识论意义上的现场还原,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儿童的知识生活和知识处境.传统认识论中的儿童面临着客观知识主观化的知识异化,也面临着师生的知识代沟和交往互动中的对象化.基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观,儿童在"前知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身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生成性知识等来自生命本体的主体性知识,具有更高的教育本体性价值,恰恰是课堂知识生产的入口和通道,能够帮助儿童获得解放了的"知识生活".教师和儿童的知识角色将随之发生重大转变:儿童是知识的拥有者和生产者,教师是从事儿童知识分析、延伸的引导者,课堂随之成为知识创造之途与创新人才培养之场.儿童主体性知识生活的创生,是中国式课堂教学评价乃至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的核心维度.

    知识异化主体性知识知识生活课堂教学儿童"前知识"

    儿童审美想象的生成及其培育

    陈沛然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美想象是儿童重要的认知工具,是儿童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也是儿童通过记忆力中的审美表象产生出创造美和表达美的过程及其能力.培养与提升儿童审美想象对其审美感知力、情感发展、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审美想象可分为先天性的审美想象、经验性的审美想象以及创造性的审美想象.儿童审美想象的生成过程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经过审美表象的积累,最后形成创造性审美想象.课程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想象,应确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审美想象价值取向,增强儿童的审美感受性体验,构建儿童审美化的完整经验世界,在实践活动中释放儿童的审美想象,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想象力审美想象美育审美教学

    师生冲突及其教育改观——基于社会冲突论的考察

    方亚军郑航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冲突论视域下的师生冲突研究是对师生冲突的起因、形式及影响的形象揭示,旨在化师生冲突为变革师生关系的力量,寻求师生关系的改善.从社会冲突论视域来看,师生冲突至少蕴含着三重意涵:师生冲突是后天的造化,不是先天的赋予;师生冲突是依靠对立而存在,不是凭借对话而生存;师生冲突是对关系的考验,不是对人的控制.这些意涵表明师生冲突体现了基于冲突与反抗的社会激进主义的二元论立场,其功能表现为生成师生对立关系,强化师生共同体价值;阻断师生不平等对话,促进个体社会承认.因此,社会冲突论视域下师生冲突的教育改观则需:研判师生冲突起因,协同多元主体参与治理;透视师生冲突对立形式,增进师生真诚平等对话;改造师生冲突紧张关系,建构师生民主和谐生活.

    社会冲突论师生冲突对立对话教育

    论课例研究中教学经验的概念化实践——基于循证实践的视角

    覃千钟魏宏聚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例是研究教学经验的证据载体,教学经验形成于课例研究中的证据阐释,循证课例研究指向教学经验的概念化.在课例研究中,教学经验的概念化要经历原初经验、反省经验、艺术化经验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对应不同的循证实践层级.教学经验概念化以归纳法为循证实践方法,以"收集证据—解析证据—提炼证据—转化证据"为循证实践顺序.基于循证实践层级、方法和顺序,教学经验概念化的循证实践路径包括:证据收集,截选教学经验切片;证据解析,命名和归类教学经验切片;证据提炼,提取教学切片中的经验;证据转化,检验教学切片中的经验.

    课例研究教学经验概念化循证实践教学切片

    数据驱动的循证学习设计生态建构

    王明娣陈小涵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时代,数据将作为新型动力推动学习设计生态的又一次变革,使其迈入全新的学习设计生态——数据驱动的循证学习设计生态.数据驱动的循证学习设计生态是数据驱动与学习设计深入融合的必然结果,学习设计也得以真正摆脱经验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裹挟,转而成为真实学习证据支撑下的理性决策.精准理解"数据驱动的循证学习设计生态"这一新的学习设计生态,合理建构其应然形态以切实推动数智化时代学习设计生态发展,实现学习设计实践创新:一是立足于学习设计生态发展的时代脉络,追寻数据驱动的循证学习设计生态的起源与发展,整体理解与把握学习设计生态变革的发展趋势;二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建构完整的"数据驱动的循证学习设计生态系统模型";三是为构建这一全新的学习设计生态提供操作性指引,以期实现数智化时代的学习设计创新与学习设计生态变革.

    数据驱动循证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建构

    乡村教师担当新乡贤角色的实践困囿与突围进向——基于拟剧理论的阐释

    王浩宇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担当新乡贤角色,对于丰富乡村教师生命意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意义深远.在拟剧理论视域下,乡村教师担当新乡贤角色会面临"角色悬挂"失衡、"戏剧实现"失能、"前台设置"失效、"剧本方针"失调及"表演剧班"失序等困囿.这些困囿具体表现为乡村教师面临身份认同危机、乡村教师介入乡村公共事务的文化资本不济、乡村学校及乡土社会脱嵌疏离、社会层面缺乏适当的新乡贤角色行为规范和乡村教师深入乡村场域的支持条件不利.缘此,教育系统内外应多方联动、勠力作为,赋能乡村教师发挥好新乡贤的行为实践.

    乡村教师新乡贤拟剧理论乡村振兴战略

    《当代教育科学》来稿格式规范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