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病理变化及视网膜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动态观察

    景原媛马伊王凯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病理变化及视网膜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的损伤情况。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急性高眼压模型组18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急性高眼压模型组采用沿角巩膜缘结膜下环扎缝合法制备急性高眼压模型。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造模前、缝合即刻、缝合后1 h、缝合后1 d、缝合后2 d、缝合后3 d、缝合后4 d、缝合后5 d、缝合后7 d时,分别使用Tonolab眼压计监测眼压,正常对照组于同一时间点测量眼压。取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于缝合后1 d、缝合后3 d、缝合后7 d时分别处死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Thy-1免疫组化染色法测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中GFAP蛋白。结果 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即刻、缝合后1 h、缝合后1 d、缝合后2 d眼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即刻、缝合后1 h、缝合后1 d、缝合后2 d眼压均高于其他时间点眼压,呈下降趋势(P均<0。05)。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1 d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水肿,大鼠缝合后3 d时视网膜水肿开始减轻,大鼠缝合后7 d时视网膜厚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变薄。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3 d、7 d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1 d时(P均<0。05),且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7 d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低于缝合后3 d时(P均<0。05)。正常对照组、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1 d、3 d、7 d时大鼠视网膜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65。762±16。246、115。777±18。780、145。056±9。777、169。751±10。378,两两相比,P均<0。05。结论 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发生病理变化,出现神经节细胞丢失,视网膜中GFAP蛋白表达升高。

    青光眼眼内压视网膜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急性高眼压模型沿角巩膜缘结膜下环扎缝合法神经节细胞

    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治疗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对比观察

    郭凯郭晓波陈帅胡元军...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用于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EA)的治疗效果。方法 Ⅲ型CEA患儿139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手术组75例和胸腔镜手术组64例。开胸手术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胸腔镜手术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奶量热卡、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以及肺部并发症、胸壁畸形、吻合口瘘、气管软化、复发性气管食管瘘(rTEF)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9例患儿均通过手术治疗完成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修复,其中135例患儿顺利康复出院,4例患儿死亡,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各2例。胸腔镜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胸手术组(P均<0。05),而手术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奶量热卡均高于开胸手术组(P<0。05)。胸腔镜手术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胸壁畸形发生率均低于开胸手术组(P均<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治疗Ⅲ型CEA的疗效相当,但胸腔镜手术治疗Ⅲ型CEA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食管闭锁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

    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治疗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对比观察

    陆友祝凌亭生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MR-L)、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用于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接受内镜下治疗的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MR-L组33例及ESD组65例,分别接受EMR-L、ESD手术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组织切除情况、手术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MR-L组33例患者中,29例病灶组织完整切除、4例切除病灶存在肿瘤残留,手术时间(16。3±4。74)min,使用金属夹(4。60±1。27)个;ESD组65例患者中,46例病灶组织完整切除、19例切除病灶存在肿瘤残留,手术时间(26。50±10。79)min,使用金属夹(6。00±1。80)个;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EMR-L、ESD均是治疗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方法,但EMR-L具有病灶组织完整切除率高、手术时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少等优点。

    内镜手术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黏膜下肿瘤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柄植入和骨折复位顺序不同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石小东吴祖贵艾元亮温辉...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柄植入和骨折复位先后顺序不同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IF)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高龄IF患者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30例患者先植入股骨假体柄后复位骨折,记为观察组;30例患者先复位骨折后植入股骨假体柄,记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悬浮红细胞量、输新鲜冰冻血浆量等资料,于术后即时、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时对患者进行Harris功能评分以评估髋关节功能,并观察是否出现假体松动、假体下沉、髋关节内翻、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输悬浮红细胞量、输新鲜冰冻血浆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时Harris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8"字捆扎钢缆断裂,但无脱位和假体松动。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假体下沉、髋关节内翻、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与先复位骨折后植入股骨假体柄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先植入股骨假体柄后复位骨折治疗高龄IF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输悬浮红细胞量、输新鲜冰冻血浆量更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髋关节功能股骨假体柄

    术后胸腔镜直视下、超声引导下INB分别联合PCIA对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观察

    史建明陈乃葆单靖华徐洁...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术后胸腔镜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术(INB)、超声引导下INB分别联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胸腔镜直视下INB+PCIA组(X组)、超声引导下INB+PCIA组(C组)、对照组(D组)3组,每组30例。X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关胸前,由手术医生于胸腔镜直视下行INB;C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未拔除气管导管前,在手术室内借助超声行INB;D组患者不行INB;所有患者在关胸时均接入PCIA。收集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4 h、8 h、24 h、48 h的VAS评分,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病房给与补救性镇痛药物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48 h时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及患者对其镇痛策略的满意度。结果 X组患者术后4 h、8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D组(P均<0。05),且X组患者术后8 h VAS评分低于C组(P均<0。05);C组X组患者术后4 h、8 h VAS评分均低于D组(P均<0。05)。X组、C、D组患者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为(3。3±1。3)、(4。5±1。5)、(5。9±1。6)次,组间相比,P均<0。05。X组、C、D组患者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药使用率分别为13。3%、26。7%、33。3%,组间相比,P均>0。05。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X组、C、D组患者术后48 h时Richmond评分分别为0。5(1)、1(1)、1(1。25)分,组间相比,P均>0。05。X组、C、D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3%、83。3%、73。3%,其中X组患者满意度高于D组(P<0。05)。结论 与术后不进行INB和在超声引导下进行INB的患者相比,术后在胸腔镜直视下进行INB联合PCIA的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使用PCIA次数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术后镇痛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术肋间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ABO血型Ael亚型的检测鉴定及编码蛋白结构分析(附1例报告)

    马文慧杨忠思周宝琴冯智慧...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罕见的Ael亚型血型检测鉴定方法,并观察其编码蛋白结构变化。方法 ABO正、反定型不符的送检者样本1例,采用经典试管法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反定型实验和吸收放散试验,根据血清学特征判定其血型。提取献血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基因测序和单倍型测序,鉴定其ABO血型基因型。以人类GTA蛋白的晶体结构为分子模型,使用AlphaFold 2。2。0软件绘制野生型GTA蛋白和突变型GTA蛋白的3D结构模型,用PyMOL 2。5。4软件分析基因突变对编码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 正定型结果显示,送检者红细胞与抗-A、抗-B及抗-AB抗原均不发生凝集;反定型结果显示,送检者血清中有抗-A1抗体;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送检者红细胞上存在较弱的A抗原。综合以上血清学特征,判定送检者血型为A型Ael亚型。送检者血型基因型为Ael亚型,其ABO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797dupT、c。467C>T突变,且c。797dupT突变不存在于ISBT血型等位基因表中,为新发现的突变。突变型GTA蛋白肽链上的第267号氨基酸产生新的开放阅读框,比野生型GTA蛋白在C端多了38个氨基酸;突变型GTA蛋白第274~294位氨基酸组成的α螺旋消失了,同时在C端第343~390位出现无规则卷曲,表明基因突变对编码蛋白三维结构造成了较大的改变。结论 发现1例临床罕见的Ael亚型血型,其ABO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797dupT、c。467C>T突变,其中c。797dupT突变为新发现的突变,且基因突变对编码蛋白三维结构造成了较大的改变。

    ABO血型Ael亚型基因测序血型血清学

    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及治疗

    罗干黄志文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女,56岁,因"发热伴下腹痛9天"入院,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肺感染、实变,初步考虑为右肺感染,多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给予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后,仍有间断发热,并出现肝功能损伤。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取样本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mNGS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立即停用激素,调整使用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后出院。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无特异性,mNGS可及时明确诊断,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阿奇霉素

    1例柴油吸入致类脂性肺炎的治疗

    王志梅熊星张宁温霞...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柴油吸入致外源性类脂性肺炎(ELP)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柴油吸入致ELP患者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因误吸柴油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症状,给予洗胃、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以"吸入性肺炎、肺脓肿、右侧脓胸"收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依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ELP。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间断支气管肺泡灌洗,应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进行抗感染、抗炎治疗后,再次复查胸部CT提示患者右侧病灶继续进展,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右侧脓气胸,会诊评估后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右肺上、中、下叶肺组织毁损严重,评估已无肺功能,最终行胸腔镜下右全肺切除术。术后患者症状减轻,无特殊不适后出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无特殊不适。结论 外源性类脂性肺炎临床罕见,明确诊断后应尽早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充分引流,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根据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并及时评效,必要时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病灶。

    类脂性肺炎外源性类脂性肺炎柴油吸入性肺炎化学性肺炎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肺泡灌洗右全肺切除术

    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过程中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附1例报告)

    王琪吴乃君盛佳曦邹英楠...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治疗过程中合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SAT治疗过程中合并SARS-CoV-2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男,33岁,因"发热半月余,颈部疼痛10余天"就诊,患者血沉加快、甲状腺破坏、摄锝功能明显减低,诊断为SAT,经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后症状减轻。治疗期间因"体温复升高达40℃,颈部疼痛明显加重,以右侧为著"住院,患者甲状腺超声检查显示甲状腺破坏较前增多,血沉较前增快,且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SAT、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效果不佳,改为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4周后血沉降至正常范围,逐渐减停后康复出院。结论 SA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染SARS-CoV-2可能导致SAT症状加重,表现为颈部疼痛加重、甲状腺破坏增多、血沉增快,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感染SARS-CoV-2的SAT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较好。

    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

    1例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诊断及治疗

    王鹏飞翁晶吴宗林陆毅...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68岁,因"会阴部疼痛伴血尿1个月,胸背部疼痛12天"收治入院。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1。708 ng/mL,肛门指检触及左侧叶质韧肿物。盆腔CT平扫见前列腺左侧外周带肿块伴双侧髂血管淋巴结肿大,考虑恶性。胸部CT平扫提示双肺多发结节,胸骨柄、T3、L2椎体骨质破坏,考虑肺及胸骨转移灶。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前列腺双侧高级别恶性肿瘤,考虑间叶组织来源。病理检查提示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骨继发恶性肿瘤、肺继发恶性肿瘤。予止血、膀胱冲洗、营养支持等治疗无效,行"膀胱镜下前列腺姑息性电切+电凝止血"治疗,血尿短暂好转后再次出现持续全程肉眼血尿,再次行膀胱镜电凝止血时见前列腺组织广泛糜烂,手术止血效果欠佳。患者病情进展快,发病至死亡仅95天。结论 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易发生转移,预后差。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tPSA多正常,早期诊断困难,盆腔CT检查和前列腺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改善预后。

    前列腺肿瘤前列腺肉瘤横纹肌肉瘤胚胎型横纹肌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