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地方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地方志
上海地方志
上海地方志/Journal Shanghai Chronicl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国"方志学"创立始末与发展概观——纪念中国"方志学"创立100周年

    潘捷军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地方志事业源远流长,至少从宋代方志定型起,直至清代乾嘉时期章学诚,学科建设日益为历代学人所重.而以1924年梁启超正式倡立"方志学"为标志,方志学科建设开启了全新的历史进程,无论是对民族传统的坚守,还是方志编纂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尤其是唯物史观的探索引领,都给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方志学学科创立发展探索梁启超

    第三轮志书编纂初探

    巴兆祥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轮修志已全面完成,三轮修志成了关注的热点.本文在系统梳理第三轮志书的规划与启动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对三轮修志顶层设计进行了讨论,认为国家规划的区域综合志应增加乡镇志,设省、市、县、乡镇四级;县(区)规划内志书应以"一部志+系列志"为主,"一部志"为辅;省级志书规划,"多系列志""单系列志""一部志+系列志"均可,各省应因地制宜;区域综合志以编成"不完全通纪"或"非典型断代"型为好,下限在省内应统一;积极拥抱新技术,提倡互联网修志.本文还就提高志书质量提出了至少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新方志三轮志书编纂顶层设计提高质量

    2023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

    张晨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方志学研究成果丰硕,主要涉及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方志编纂研究、方志事业发展研究、方志史与方志学史研究、志书整理与利用、方志评介与研究、方志人物研究、地方综合年鉴研究8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梳理,发现本年度研究具有"修""用"并重、关注志鉴质量监控、改善研究薄弱点等突破,但也存在着对理论研究关注不足、旧志研究比例过高等问题.为促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地方志转型,应加大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发展优秀地方志文化,探索地方志服务路径,提升地方志服务能力,以助力地方志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

    2023年方志学地方综合年鉴理论研究综述

    2024上海地方志论坛综述

    李晓阳唐长国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上海地方志论坛共征集到论文150余篇,经专家评审,44篇入选,同时又特别约稿20篇.从论文内容看,呈现出四方面特点:一是地方志理论研究更加系统全面;二是对修志实践的思考更加深入;三是旧志研究更加细致;四是地方史特别是上海地方史研究涉及面广.从研究偏好看,地方志系统工作者多研究地方志理论,其他机构单位工作者则偏重旧志和地方史研究.从地域分布看,不仅上海本地作者踊跃投稿,全国各省份乃至港澳台学者也积极参与.但部分论文学术规范性、理论性不足,重旧志、轻新志研究的问题也值得关注.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研究者要注重在丰富的志书编纂实践和大量出版新志的基础上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总结先进经验、发现问题不足,形成编纂理论,推动学科建设;进一步开阔专业视野、打开工作思路,提高研究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以实际行动助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上海地方志论坛方志学二轮修志三轮修志旧志地方史

    上海二轮市志编修的基本图景、内在特征与进路省思

    陈郑云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跑者,方志事业也迅速发展.第二轮修志期间,上海推动地方志工作在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上运行,形成市志、市级专志、区县志三大编修体系,特别是二轮市志编修实践在继承和创新首轮修志的基础上,从时长与数量、体系与结构、体裁与形式、创新与特色、人才与队伍、规范与质量、评审与出版等方面探索出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展现顶层设计的制度性、彰显深厚的理论性、饱含突出的实践性、内蕴鲜明的人民性、多方联动的协作性、昭示深刻的全球性,全景式反映上海发展变迁中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其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颇受瞩目,凸显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经验".

    二轮修志上海市志制度规范志书质量

    新时代十年的江苏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述论

    朱丽晖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轨道以来,江苏省的地方志事业分别在新志编纂、年鉴出版、旧志整理以及信息化推进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与较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为人民修志、与时俱进、逐渐规范化和法治化等时代特点.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江苏省地方志事业的未来发展,也必将在这些成就之上更进一步.

    江苏省地方志论述新时代十年

    论邵文杰对当代中国新方志学的贡献

    周志丹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邵文杰是新中国方志事业开拓"诸老"之一,也是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修志恢复以后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同时他还是河南省新方志工作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新志编修的实践者,亲自担任首部《河南省志》(新志)总纂,其理论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史志关系、新志体例的创新、旧志整理及志书质量标准四个方面.

    邵文杰方志"诸老"新方志学贡献《河南省志》

    岭南方志音乐史料类别

    吴春明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志中有关音乐的内容零碎、庞杂,无法像专门的音乐图书那样进行整理.为了更好利用方志史料,本文以岭南音乐为例,从资料来源、记录符号、信息层次、专业等进行归类.来源分"风俗""学校""艺文""诸蛮""政事"等门目;记录符号分图片、乐谱和文字;信息层次分零次、题录和一次文献;专业分"器乐""歌乐""曲艺""戏剧""舞乐"等.

    岭南方志音乐史料类型

    明至民国时期无锡木船业的发展初探

    陈雪冰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锡民间造船业可追溯至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物流通、商旅往返、渔业捕捞等对船只的需求益盛,至清末民初,无锡木船业发展达到鼎盛,形成了以"五姓十三家"从业人员为主的造船行业繁荣景象,杨、蒋、尤、徐、邵五姓宗族也由此成为江苏境内的造船大户.通过对地方文献的梳理,可以了解无锡木船业的发展历程,探知当地舟船的主要种类及其用途,并以无锡代表性船型——西漳船为例,展现当地木帆船的主要特点与建造工艺.

    无锡明至民国造船业木帆船西漳船

    上海地区中医药文化遗址遗迹概况

    俞宝英于琳陈侣华张奕雄...
    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采取文献、访谈、实地踏勘相结合的全面系统调研基础上,本文对上海地区中医药文化遗址遗迹现状予以概述,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遗址遗迹加以梳理分析,从而凸显其历史价值和时空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对各个行政区遗址遗迹做适当简述,从而为相关部门和文博、古建、中医药等领域专业人士加强对遗址遗迹的重视和保护提供史实依据.

    上海中医药文化遗址遗迹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