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斋夫自由谈》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三个向度

    蒋洪利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担任《申报》总管处顾问期间,陶行知以"不除庭草斋夫"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杂文.这些杂文从三个不同向度揭示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首先是对科学教育的探求与研究.陶行知深知当时中国教育之弊病,坚持"行动是思想的母亲",并从"行知合一"的角度探索了科学教育的可行性路径.其次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关注与宣扬.他不仅对战时之政府提出了要求,更对战时之教育、战时之国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最后是对优生观念的肯定与强调.他一方面从启蒙主义的视角更新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另一方面又从现实境况出发肯定了优生的重要意义.

    陶行知《斋夫自由谈》教育思想

    小先生制指导下的"1+x"阅读教学

    朱露青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全新编排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实现部编版教材"1+x"课内外联动的阅读教学要求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阅读活动中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小先生制阅读教学1+x

    陶行知小先生制和日据时期韩国教师发展研究

    李庚子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是对中国的小先生制度和韩国的日帝强占期(1910~1945)"夜校"的比较研究.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为解决中国的教师困难问题而发明了小先生制度.小先生制度试图通过普及传统教育,解决教师难、女子教育问题、知识的商品化问题、脱离现实的教育问题等应对当时的情况.相反,韩国在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的时代状况下,作为启蒙民众、救国的手段实行了"夜校".虽然韩国和中国所处的情况不同,但是可以看出在中国陶行知的力量,在韩国民众的力量使教育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先生韩国日帝强占期夜校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意义阐释

    胡吉振陶然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些学者习惯于从微观的教育角度进行阐释其重要意义.如果从宏观的视角,把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视角来研究陶行知这句话名言的价值与意义,就可能更为重要了.从中国古代主德不主智的文化传统来讲,陶行知这种追求真知和做真人的思想观念就为中华民族注入了追求知识的血液,也为人类社会的高效良性运行奠定了思想的基础,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民族的科技进步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育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大思政课"建设

    覃彩霞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载体.本文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出发,提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策略:社会即学校,建好思政育人"大师资";生活即教育,建设思政育人"大课堂";教学做合一,搭建思政育人"大平台".旨在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借鉴.

    大思政课生活教育策略

    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徐文起冯海英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认为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第一次接受到的教育便是家庭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的《家庭教育》一书蕴含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家庭教育需根据幼儿心理施行;父母应该重视幼儿的游戏;幼儿学习的性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应以身作则.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为当代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启示.

    陈鹤琴家庭教育当代启示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设计

    陈阿音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当前,不少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爱国情感均有待提升.为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将家国情怀融入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探索.文章分析了家国情怀的历史渊源,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探索了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设计方案.

    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设计

    培植生活力:儿童乡土生活空间建构

    乔晖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力培植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儿童学习的亲身体验与具身实践,让儿童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将解决方案与个体想法付诸实践,实现"身心一体"的活动,旨在培养乡村儿童立足乡土生活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乡土生活空间建构以心理生活空间化人,要以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为中心,"看见儿童";让儿童在与所生活的空间实际的互动中,直接而深刻地体验到了鲜活的生活创造之美,其心理生活空间不断更新塑造,在认知结构、发展动机、团体属性和思想意识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形成"自觉的生活力".

    生活力乡村儿童生活空间

    陶行知师德思想:生成逻辑、思想体系及理论品格

    李丽凤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行知将师德摆在了重要位置,提出了诸多关于师德师风的经典观点及独到见解,形成了系统而深刻的陶行知师德思想体系.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生成,集中华优秀传统师道精神赓续和西方教师伦理思想吸纳的历史逻辑、关照世情国情教情和师德现实难题的现实逻辑、基于教育经验及实践体悟的实践逻辑之三重逻辑于一体.陶行知师德论述蕴含了明确的师德目标、丰富的师德内涵及鲜明的师德实践理路,凝集成了思想深厚的师德思想体系,凸显陶行知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植根中国教育、以科学的思维引领师德思想阐发、以鲜明的实践性落实师德实践的理论品格.

    陶行知师德思想生成逻辑思想体系理论品格

    师范生法治和师德素养的协同培育路径研究

    吴翠玲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师范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2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是在"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内涵基础上作出的更深刻论述,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师范生法治素养和师德素养的协同培育提供了深邃指引.在深刻理解法治素养和师德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师范生法治素养和师德素协同培育的原则、模式和路径.

    新师范法治素养师德素养协同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