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标识:凝聚班级育人价值的实践行动

    袁锦成徐海会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班级管理方法多样,文化治班是管理班级的最高形式.健康和谐的精神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功能,最终成为全体师生的行为自觉.全文意图多角度思考班级精神文化的渗透策略,从班级文化标识的制作出发,挖掘它们的育人价值,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文化标识育人价值实践行动

    "双减"背景下小学"大思政课"育人实践探究

    李双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突出问题的有效路径;是新成就、新经验、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小学思政课堂应从儿童经验出发,努力探寻儿童成长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利用丰富的学习场景,促进儿童道德行为的养成,加深儿童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判断力.

    "双减"思政习惯教学课程建设拓展活动

    探讨"有我之境"的道德学习——以友善主题为例

    邵丹丹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道德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要求之间的差距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追寻"有我之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从基于学生个人成长的道德需要、实际问题出发,将道德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实现道德学习的真参与、真学习、真成长,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道德,从而提升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有我之境道德学习友善互助

    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探索

    张晨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双减"之后家长与学生对于学业考核的关注度依旧久居不下,甚至内卷情况越发严重,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注度并未得到应有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尝试通过班级自主管理的方式弥补学生在学业以外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首先提出上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分析根据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的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策略并实践,并阐述实践后结果,旨在提供关于班级自主管理方面的经验参考.

    生活教育班级自主管理小先生制

    立足于生活实践的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

    周燕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2022年新课标的推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尤为关键.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从学习主题生活化、单元任务活动化、活动成果多样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四个环节展开,旨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锻炼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学习、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生活实践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

    区域教研文化的建构与践行——"行知行"区域教研文化建设重庆市合川经验

    吴志琼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市合川区以陶行知"行知行"理论为基础,以"铸魂育才"的责任担当,从理念、宗旨、方略、训规等四个方面为着力点,建构了"行知行"区域教研理念文化.践行"行知行"教研文化,立足区域实际,完善教研体系,培育教研队伍,创新教研机制,探寻研究主题,创新教研路径,推进区域教育改革,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需求."行知行"教研文化的建构与践行,有力地支撑了合川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

    行知行区域教研文化建构践行

    人文引领的学科融合性学习:生活教育新实践

    陈珍国刘李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了A-STEM教育理念,即人文引领的学科融合性教育,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系列教育实践,以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首先,论文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在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培养路径;其次,介绍了 A-STEM教育理念与实践,强调了人文引领的价值以及基于亲身实践和生活体验的学科融合性学习的重要性,通过A-STEM教育将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创新型人才铸就"中国魂";最后,介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机制,即需建立校家社协同的共育生态系统.本文旨在探讨与分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为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范本.

    生活教育创新型人才A-STEM

    场域视角下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样态

    秦亚莉
    122-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不是简单的并肩行走,它一定是协同者精神层面和行动层面的融合统一.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提供支持服务,努力打通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合作渠道,建立"阳光家校社育人机制",构建"阳光家校社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场域的育人功能,通过多方参与、多条途径,实现育人观念更新、育人方法创新,为学生的成长构建起和谐的育人环境,建立新时代家校共育实践新样态.

    协同育人学习支持学生发展校本实践

    在生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生活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周鹊虹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生活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1931年建校以来,便有着明晰的阐述和丰富的内容,并延续至今,成为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重庆一中坚守生活教育传统,并融入时代特征,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在课程开发上强调生活应用,在课堂教学上关注生活场景,在作业创新上促进生活融合,在思政课程上凸显行走实践,推动了生活教育在学校整体育人中的应用和创新.通过实践探索,认为生活教育培养的是学生长远发展、终身受益的能力;生活教育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效能;时代快速变革,更加凸显生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生活教育课程开发生活融合行走实践